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20 10:59:12瀏覽309|回應1|推薦0 | |
個人危機: 預判、預防、處置與善後作者:鍾堅,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05-09-01 定價 320 元, 最低 304 元起... 博客來完整列出比價資訊... 商品條碼:9789571140476, ISBN:9571140473 危機應變 生物能夠繁衍於地球而不至於滅絕, 必須克服種種環境之挑戰, 逆境中求生, 人類也是如此. 在生活中, 如何掌控周遭環境變化, 辨識危險狀況, 收集資料, 有賴警覺心和觀察力, 專注觀察, 及早發覺異狀,找到問題所在, 找到問題解決關鍵, 及時決斷, 確實執行, 脫離險境, 反敗為勝, 其後, 則要一再反省, 演練, 等待迎向下次挑戰. 根據馬諦斯的需求層次理論, 生物由最底層的生理需求, 但求飲食果腹; 其次為安全, 逃避危險求生; 這僅僅是動物本能就能完成的需求層次; 再更高一層要追求愛與歸屬, 則是人類才能做到的層次; 但是更高層次, 要求被尊重的需求, 可能要面對更多的挑戰和競爭, 才能得到世人仰望之名與利, 世人也因爭名奪利而拼命鬥爭; 至於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 這是個人對自我的挑戰, 當然, 更高一層的心靈美學, 這是人類修為之最高境界, 已經擺脫了競爭, 無所爭的境界, 非常人可以想望. 危機無所不在 人生歷程原本是一連串的變局, 變才是永遠的不變, 所以古人說: “禍兮福所倚, 福兮禍所伏”. 自認為沒有危機者, 才是最大的危機. 特別可以先從人本身的個性來看, 危機發生對於一些特質的人而言是早晚的事, 比如逞兇好鬥, 自暴自棄, 貪生怕死, 胡裡胡塗, 拈花惹草等等特質, 就如同莫非定律所言:”會出事的遲早會出事.”我們追蹤那些常常惹禍出事的人就能發現, 這些人就是常常會出事, 很少例外. 相信直覺 我最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常在夢裡看見日本老師的臉, 所以於030911發出電子郵件問候, 沒想到031111日本發生大地震與海嘯, 當時老師正在東京開會, 費盡千辛萬苦才脫困; 另一位則在福島大學醫院, 倖免於難, 現仍在為缺水斷電, 加上核災奮鬥中. 我為何有這種直覺, 原先總是歸結於巧合, 但是921大地震也有如此情事; 巧合太多了, 我們就要思考一種比較能夠解釋的方式. 再舉例說明, 急診界大老胡某曾說, 診斷急診最危險的疾病---心肌梗塞, 儲了靠症狀, 心電圖, 心肌酵素之外, 還有要靠感覺. 可惜胡主任一念之差, 後來造成醫療糾紛, 也許也正是宣告他退出急診第一線的徵兆. 我上個月處理一個下巴跌倒裂傷的小孩, 隨行的家屬要求加照x光, 這當然是沒必要, 我隨口回應沒有必要, 但是突然有種不祥感覺, 所以就安排了前所未有的X光檢查, 讓護理同仁大感不滿, 認為沒有必要. 後來下班時我走出醫院, 被兩位流氓堵住, 質疑為何說沒必要, 一付要給我好看似的, 我立刻大聲回應, :”難道沒有幫你們照嗎? 不是已經照了嗎?” 此時驚動保全人員過來, 兩人才悻悻然離開, 要是那時沒多此一舉幫他照X光, 恐怕挨打了. 我們的身體, 我們的心靈, 必然能夠感知環境的變化, 有人耳聰目明, 所以看得清楚聽得明白; 有人慧質蘭心, 所以能夠察言觀色, 迅速反應; 有人反應太過, 而有過敏反應, 代表身體對於過敏原之排斥, 而尋求避免之道, 難道不是一種保護作用嗎? 有人聞到煙味就皺眉, 有人甚至感覺心悸, 雖說有點反應過度, 倒也減少了二手菸的傷害, 也避免了肺癌的發生. 危機處理訓練 如果透過訓練來強化, 也許可以將人類的警覺變成實用的事故防治, 就能避免不幸之發生和擴大, 可以舉例來說明如下: n 梅林火災之混亂場景, 震驚而喘息不止的病人, 引起我的懷疑, 當其他人認為是緊張過度時, 我只以聽診器就發現是因為氣胸, 如果放置不管或是送去照X光, 必然都是死路一條. 我進而及早發現肋骨骨折與氣胸, 很果斷地插入胸管, 救人一命, 避免了誤診的發生 n 大噴血, 先壓制, 再想一下, 過去曾有的經驗, 找出有效的止血方式, 挽救病人, 我把他寫成一篇論文, 以輸尿管插入頸動脈達到暫時止血的效果. 危機預防之道 n 危邦不入, 亂邦不居. 是趨吉避凶首要策略, 避免到夜店, 亂國等危險場所 n 提高警覺心, 增進觀察力, 是及時發覺環境異變, 見微知著的訓練. 也許常看畫展可以培養觀察力, 試著為周遭之人事物做素描, 也有幫助 n 練習問題解決導向的處理方式, 找出原因, 找出關鍵, 及時下決策, 執行, 隨機應變, 調整處置, 追蹤結果, 反省, 如此一次又一次地淬鍊面對危機, 處理事故之能力 n 體力和武術鍛鍊, 以發揮關鍵一擊和及時避難 迎向未來生存挑戰, 更要發揮潛能, 需要更多包容和訓練, 繁忙與壓力, 都只有壓制潛能, 讓生活變成死板而一成不變, 面對層出不窮的人生挑戰, 我們應該要學習更精明, 更準確的求生之道. 參考資料: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