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續前----災難應變
2008/05/20 14:23:44瀏覽954|回應0|推薦4

(五)儲備資材, 以為社區封鎖時獨立運作準備

            1, N95口罩, 隔離衣, 手套, 漂白水, 克流感, 流感疫苗

            2, 發電機, 供水, 戰備口糧

            3, 一般藥材與衛材

            4, 增補醫護人員

            5, 加護型救護車輛調度

       (六)社區開業醫師聯防

          1.加強社區開業醫師防疫教育訓練與自我防護能力:可利用本    院之社區醫療網, 舉辦防疫講座, 溝通意見與民眾衛教

          2.重新確認轉診程式與連絡機制

          3.執行第一線自我防護措施, 與病人近距離接觸問診一律戴外科口罩

          4.接觸病患前後加強洗手措施

          5.診間每天定時以漂白水消毒, 及紫外線燈滅菌

          6.於診間實施「看診五問」政策:1.旅遊史 2.職業史﹝雞鳥禽暴露史﹞ 3.咳嗽 4.群聚現象 5.涉水經驗﹝類鼻疽,鉤端螺旋菌等﹞

      (七)防疫演習

  1, 培訓防疫及感控團隊,以快速應變與阻斷疫情散播

            2, 配合鄰近三總,康寧醫院與診所, 同步施行演習

            3, 結合縱向橫向單位舉瓣防疫演習,測試指揮協調統合,及人力、物資動員能力並持續改善防疫計劃

      (八)教育訓練

            1, 邀請疾管防疫專家來院演講, 並針對本院防疫措施提出建言與改善

            2, 重新規劃感控機制, 落實防疫共識

            3, 感染防治標準程式再確認

            4, 運用衛教材料, 宣達防疫概念於病患及其家屬

 

結語

        防疫與災難救護必須以醫學中心和感染專科醫院馬首是瞻, 公立醫院為第一線, 平時與責任醫院(和平)和醫學中心(台大, 三總)建立良好溝通管道, 有利於緊急醫療後送與支援.

 當發生社區災難或社區因為感染蔓延而封鎖時, 則社區醫院也必須挺身而出, 作為救難之先鋒, 然而人力與物力缺乏, 必須以醫護人員通力合作, 有賴於溝通與堅持, 始得奏功,亦即由上而下, 由內而外, 扭轉觀念, 充分利用資源, 全力以赴, 才能真正肩負起救亡圖存, 善盡社會公益之責任.

 

參考資料----

1.Gunn SWA, Multilingual dictionary of disaster medicine and international relief.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0

2. 石富元, 災難事件的定義,分類與分級標準, Form J Med, 2002,6: 350-6.

3. 石崇良, 石富元, 醫院災難應變模式回顧與前瞻, Form J Med, 2002,6: 364-73.

4.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防疫諮詢委員會決議, 2003

5. 國泰醫院大量傷患緊急救護作業應變計劃, 9312月六修版

6. Chih-Hsien Chi, et al. A regional survey of triage criteria for nursing staff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J Taiwan Emer Med 2005;7:198-208

7. 江錦玲等, 急診檢傷護理人員與醫師在檢傷分類級數判斷上的一致性之探討, 慈濟醫學, 1999;11:255-62.

8.  Implementation of guidelines for the Canadian emergency department triage and acuity scale. Version:CTAS16.DOC, 1998

9. 藍志堅, 院內感染管制,合記圖書出版社

10. 陳餘慶, 社區醫學訓練手冊,醫策會

11. 王國新, 盧立華, 張國頌, 防震避災從己做起, 台灣醫界: 1999, 42(9): 48-49

12. 王國新, 盧立華, 張國頌, 日本EMT見習有感, 台灣醫界: 2000, 43(4): 51-52

13. 王國新, 盧立華, 張國頌, 11屆世界急診與災難會議出席心得, 台灣醫界: 2000, 43(3): 36-37

14. 王國新, 盧立華等, 全球醫療轉送諮詢系統之籌建, 臺灣醫界: 1999 Nov. 42(11): 51-52

15. 王國新,       盧立華等, 意外傷害防治, 五南文化事業機構, 2003, 初版

16.   王國新, 盧立華, 曾韋綸, 沈樹信等, 廟會過火儀式事故所致足底燙傷及其預, 北市醫學雜誌, 2006; 3:11-6.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188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