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災難應變(2)
2008/05/20 14:19:11瀏覽844|回應0|推薦1

災難發生的檢傷分類

    災難發生時的檢傷分類和在醫院發生的大量傷患不同, 必須運用僅有的資源來作最有效率的分配, 搶救最有存活可能的傷患, 對於已經身亡者只有放棄.其檢傷原則如下:

1.    重傷立即處理----心跳呼吸停止, 心率不整, 呼吸窘迫, 大出血, 頭部外傷昏迷, 心跳每分鐘小於50或大於150, 收縮壓小於80, 明顯重要部位外傷, 特殊部位影響血管神經者

2.    中傷10分鐘內處理----單純骨折, 開放性傷口無持續出血, 重要部位傷害無生命現象異常者

3.    輕傷30分鐘內處理----皮膚擦傷, 裂傷無出血, 可自己行動者

4.    死亡者集中管理不急救----無頭, 重要部位碎裂, 無心跳血壓呼吸, 瞳孔放大, 屍斑, 肢體屍僵, 無生命徵象者

   簡單的說, 就是先救垂危但有存活希望者, 先檢傷, 再分類, 急救要抓重點, 不必在一個人搞太久, 心臟停止則放棄, 明顯感染者要隔離(9,10).

 

實戰經驗交流

    個人曾經擔任醫學中心急診第一線上長達十年之久, 歷經921大地震, (11)梅林婚紗大火, 廟會過火意外等災變之洗禮, 也曾赴日本學習災難應變(12,13,14), 並應邀為災難國際會議之座長, 對災難救護稍有認識, 並出版意外傷害防治, 以供一般民眾參考(15,16). 個人深感人事無常, 水火無情, 而面對天災人禍, 社區居民必先自救, 在救災之黃金時刻3小時之間, 完成最要緊的救命救援和後送, 之後再等外面的救援隊共同來清理戰場, 唯有平時做好未雨稠繆的準備,才能在危急時刻, 從容應戰, 發揮人道精神救人濟世.

 

因應未來的挑戰---禽流感動員對策

   禽流感原本是流行於禽鳥類的傳染病,由A型感冒病毒株引起,所有禽鳥類都有可能感染,病情嚴重甚至於鳥類快速致死,死亡率將近100。由於病毒突變可能造成人傳人的危險, 甚而重演1918年流感之悲劇。    茲依據世界衛生組織2004310日建議, 研擬對策, 加強感染管制防護措施以阻斷傳播, 同時配合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防疫政策,再針對本院特殊環境, 提出禽流感防治感染管制建議,擬定對策。

    根據以往經驗, 防疫網之破敗, 在於管控人員疏失, 以及經營不善之醫療院所, 唯有加強訓練,提升本院醫護人員防治禽流感之能力,提振士氣, 上下一心, 共體時艱, 才有可能自救救人, 確保對抗流感防疫之最後陣線, 不至於崩潰。

    因此, 針對逐日迫近的禽流感Avian Influenza)之威脅, 提出感控建言, 集思廣義, 以收未雨稠繆之效

(一)急診重新規劃

             1, 啟動急診發燒篩檢站與內化

             2, 重新規劃急診動線,單向出入

             3, 劃分感染區, 隔離其他病患

             4, 院內增設負壓傳染病房

             5, 急診出入人等一律配戴口罩

             6, 設立淋浴設備, 醫護人員接觸可疑病患及回家前須淋浴

    (二)急, 門診加強發燒、咳嗽、旅遊史、接觸史等檢查表單之監測機制, 針對篩選出之疑似病例進行採檢流程以發現個案並安排轉診責任醫院

            1,  成立單一「轉介視窗」以接受來自社區開業醫師轉診之疑似病患,以疾管局發布之採檢流程進行採檢。

              2, 成立感冒轉介門診, 感染科、胸腔科、耳鼻喉科、家醫科等負責看診

              3, 勸導病患以及來訪家屬戴口罩 

               4, 關閉診間販賣部門, 診間衛教課程改於社區進行,避免民眾來院閒逛

              5, 診間裝設空氣濾淨器

    ﹝三﹞醫院員工及住院病患之篩檢機制

             1.各科室員工採取自主管理,上班時間一律配戴口罩

             2. 暫停出遊東南亞, 主動通報,加強稽核之監測機制。發燒38℃或不明原因咳嗽、咳嗽超過三週以上(此點為綜合結核控制監測)、或出國旅遊時通報

               1)有症狀員工通報單位主管

                2)填寫「通報單」繳交感控組追蹤管理

                3)員工本人立即就醫, 並停止上班

             3.護理之家、外包契約人員加強稽核感染管制措施               1)每日單位員工咳嗽/發燒/旅遊史監測報表備查

               2)每週將監測報表繳交感控組備查

               3)同一日內有23人發燒時,通報感控組

               4)建構護理之家及密集人口單位之感染管制措施

             4.住院病患加強「群聚發燒監測」」、「結核病院內感染防治」、及「院內感染群突發事件處理流程」, 勸導家屬減少訪視

             5. 院內大廳、電梯入口、門診、病房單位廣泛設置乾性酒精洗手設備以強化洗手

     (四)密切注意疾管局資訊, 定期參考PROMED網站,擷取最新國內外疫情資料, 隨時傳輸院內各單位與相關同仁,以掌握及監測最新疫情

                1, 派駐疾管局醫師隨時通報最新疫情資訊

                2, 感染科與急診參與市衛生局防疫諮詢委員會

                3, 建立並確保院內同仁緊急聯絡名單與系統, 配備PHS           與網際網路

                4, 急診増設傳真機, 以發揮通報與傳輸功能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188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