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07 07:11:10瀏覽198|回應0|推薦0 | |
馬英九總統在國慶大會的演說中,首度提到「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的新用語,一直遭到民進黨的批評。謝長廷說:馬「兩岸非國際關係」的說法很挑釁。甚至在立法院裡,民進黨立委李俊俋在質詢行政院長江宜樺時也說:兩岸經濟到底是「國內經濟」,還是「國與國貿易」? 對此,江宜樺的回答是,既不是「國與國貿易」也不是「國內經濟」,就是「兩岸貿易」。江並反嗆,如果委員腦袋只有「國與國」和「國內關係」,就會跳入二擇一的困境,而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江宜樺甚至更嚴厲的說:民進黨執政8年,和中國大陸都無法簽訂任何協議,「這是一條死路」。 江宜樺的答覆正是點出了民進黨的困境。過去民進黨為了反駁國民黨批評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是「鎖國政策」,民進黨總是喜歡拿小三通和兩岸直航的「澳門模式」來說明民進黨執政時,並非採行「鎖國政策」,但是相較於馬政府執政5年以來,跟大陸已經簽訂19項協議來看,還是小巫見大巫。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最大的困境就是政經不分,而且都要從政治的角度來思考兩岸經貿關係,這種「政治優先」的思考模式,當然不可能比得過中共。畢竟中共所奉行的社會主義思想,本質上也是以「政治優先」作為發展經濟的前鋒。唯有馬英九提出「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協商模式,這5年來國共才能心平氣和的坐下來協商。 但是,馬總統所提兩岸的任何定位,都會被民進黨人批評,然而就是無法聽到民進黨拿出能夠讓中共願意跟它協商的思考與概念。這就是民進黨一切以政治為優先的想法,堵住了民進黨比較有開闊性的思考空間,這正是民進黨要跟中共交往最大的難題。 事實上,政治是可以創造無限的可能,從古希臘雅典的直接民主模式到現在的內閣制、總統制之分,西方思想家不斷創造各種無限可能的交往模式,歐洲的版圖雖然沒有中國大,卻能成就了今天的「歐盟模式」。 相反的,中國大一統的版圖,歷代以來只有政變改朝換代的政治轉化,本質上都是同一套模式在進行政權的交替,從來就沒有思想家願意去思考制度創新的模式,以致於幾千年來,除了春秋戰國時代思想比較發達之外,其他都是在主張大一統的儒家倫理裡面思考中國的政治變遷。 民進黨雖然沒有接受儒家大一統的思考模式,但他們一樣沉淪在分裂國家的狀態來思考兩岸交流與定位的模式,這種缺乏多元的思考模式,台灣未來將何去何從,絕對不是民進黨一黨可以決定。所以多一點思考的空間,多一點思想的活路,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才能活起來,而不是像陳水扁執政8年,哪裡都走不通。 (本文刊登於旺報,2013.11.7,C2)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