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國際戰略與一帶一路的形成(四)---全文完
2016/05/26 00:34:45瀏覽280|回應0|推薦0

 

(五)引領國際經濟的新趨勢
     
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改革的決定文中,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個新的經濟體制,是在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國際經濟的條件之下,「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人民網,2013)建構開放型經濟的新體制,指向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願景,並透過兩個市場(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的調和,促進國內(尤其是西部地區)經濟成長。

 

而國際合作競爭的新優勢,便是國際市場上,透過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觀念與機制,協助國家發展,讓沿線地區人民脫貧並邁向富裕。透過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構成國際經濟發展的典型,成為新的經濟發展趨勢。習近平指出,「我們不能當旁觀者、跟隨者,而是要做參與者、引領者,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注入更多中國元素。」(陳文輝,2015)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和完善,是主要的目標之一。

 (六)提升地緣戰略的地位
   
中國因為東海與南海的主權糾葛,及美國透過非戰爭軍事行動手段的參與,造成亞太地區衝突現象的升高,針對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機制的建立,遠遠落後於經濟一體化的機制與需要,王緝思相當憂慮,並指出,「中國宣導的「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開拓安全戰略縱深,要求區域安全機制作為保障。「一帶一路」「互聯互通」與區域安全架構同時並舉,安全合作與經濟合作雙輪驅動,將使中國的地緣戰略地位顯著提高。」(王緝思,2016)

亞洲安全與經濟問題的情勢,是處在安全依靠美國,經濟則依賴中國的分裂狀態,中國作法的原意,是壓低南海的軍事行為,卻因美國的干擾、介入,不得不強化軍事的存在,迫使安全與經濟議題產生矛盾。中國除加速發展軍事化,並透過一帶一路的共贏機制,進行維穩與維權工作,這將促使中國在地緣戰略的地位上,具有提高的功能。

五、結論--主導者守成與崛起者競爭的思考

中國的崛起是一個競爭者的姿態進入國際舞台,美國則是國際間獨大的國家,利益遍及全球,如何能保障美國國家利益不受損傷,並且擺脫中國追趕的速度,維繫美國的獨特地位,是美國所想要的結果,兩者競爭是合作還是衝突,引起學者們關心。

(一)主導者守成的憂患
   
美國是冷戰後的獨大國家,全球性國家利益的攸關者,保持國際獨特地位的存在,是其主要的國家意志。環顧大國的實力,可以挑戰美國地位與西方所構建的國際秩序者,焦點落在中國大陸。布里辛斯基在這個問題分析的詳細,他認為「中國政策,…就是利用美國力量和平擊敗美國霸權。」(布里辛斯基著、林添貴譯,1998)甚至於他引用鄧小平的話「反對霸權及大國政治,保衛世界和平;建立新的國際政治及經濟秩序。」布氏評斷認為是以美國為目標的政策作為。美國則在心理上形成「擔心中國崛起稱霸,就像當年美國恐日一樣。懼日症現在換成懼中症。」(布里辛斯基著、林添貴譯,1998)
   
杭亭頓則從文明秩序角度,悲觀的認為「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幾乎永遠不可能是親密的。」(杭亭頓著、黃裕美譯,2001)文明間衝突難以避免,其衝突有兩種形式,一是微觀形式的斷層線衝突,二是宏觀的層次 核心國家的衝突。他認為由於美英具有同質文明的存在,美英的權力移轉並未發生戰爭,但「西方與中國權力之間均勢移轉,由於缺少這種淵源,雖然並未造成真正的武裝衝突,可能性卻大為提高。…中國的興起則是核心國家之間一場跨文明大規模戰爭的可能引爆點。」(杭亭頓著、黃裕美譯,2001)
   
2000年,權力轉移理論出現,認為權力具有動態性,植基於國家的「經濟成長、人口質量、政治能力」(譚門(Ronald L. Tammen)等,2003)挑戰國際秩序者是透過兩個因素進行思考,包括國家意圖與對現狀的滿意與否。從權力的成長而言,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且不論是政治制度、社會型態、文化樣態與美國都不相似,自然形成競爭者姿態出現,權力轉移便是討論在轉移的過程,崛起的競爭者與守成的主導者間,對於戰爭發生可能性並通過歷史的研究,提出「修昔地底斯陷阱」 的警語。
   
為了避免未來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柯林頓政府時期的國防部長裴利(William J.Perry),針對冷戰後美國沒有立即存在的危險情況下,應該追求一種預防性的安全戰略。「我們相信有迫切的必要思考長程戰略,研究如何防止出現新的A級威脅。」(裴利 (William J.Perry等,2000)其主要的方法是一種接觸戰略。透過接觸進行交流、溝通。他特別指出,「圍堵…是一項不實際的選擇。這種戰略只會製造出我們所想要避免的那種中國。」(裴利 (William J.Perry等,2000)裴利對中國的態度是一種雙贏的構想。並提出具體塑造美中關係的四個關鍵要點,「加深與擴大彼此國防間的關係;美中一起設法穩定台灣問題;美國應該去接觸中國的鄰國;鼓勵中國參與全球性的安全行動。」(裴利 William J.Perry等,2000)
    
從冷戰後美國相繼出版了以衝突性質為基點的國際政治理論書籍,可以說明,美國對於中國的崛起,是以衝突或者是和平的姿態崛起與否,是相當關心的議題,戰略的思考基本上是憂患性的,較偏向於悲觀主義,裴利在悲觀的視野下,強調未雨綢繆,提出預防性防禦觀點,避免戰爭悲劇發生,則是有遠見的思考。

(二)從一帶一路理解中共對美的應對
   
從地圖上觀察「一帶一路」的經濟地緣,其戰略北方是向西、西北到達俄羅斯與歐洲荷蘭阿姆斯特丹;其戰略南方是向南轉西至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巴黎、連接荷蘭;另一條則到瓜達港後西進吉布提港或巴加莫爾港進入非洲。這樣的設計北方段是屬於地緣性,南方段是屬於延邊性,避開了冷戰時期,美國圍堵戰略的東線第一島鏈,與西線的歐洲西部海岸,基本上也避開了美國傳統的海權地理。
   
其次,中國成立了絲綢基金會與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亞投行),強調「不挑戰現有國際金融秩序,旨在滿足亞洲對基礎建設的資金需求。…與亞洲開發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形成互補合作關係,而非競爭關係。」(王秋彬、崔庭赫,2016)雖然美國是抱持高度的疑慮,但也說明了中國無意挑戰美國的國際影響力。
   
再次,美國在2013年加速推動歐洲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以及亞洲「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從地理上來看是環著太平洋與大西洋的海上地理而來,雖然美國有意排擠中國,但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其視野是放在開發中國家的建設與貿易,這與美國邀約已開發國家為對象的經濟規範建立,並不衝突,更何況,中國也認為「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次區域商建自由貿易區上,…全方位推進…形成範圍更大、層次更高的區域合作新格局。」(高虎城,2016)也就是未來隨著高技術經濟發展的成熟後,由中低規則的自貿協定,轉向為高規則的自由貿易協定是一種必然趨勢,並未提出美國經濟排擠的作為。
  
從中國的經濟戰略設計,可以發現中國避開美國戰略利益,這包括了:

1、美國是傳統的海洋戰略國家,在地緣設計上保持著陸權與邊緣地區進行。

2、太平洋西岸的傳統第一島鏈的安全戰略,中國無意急著跨越第一島鏈,挑戰美國的海權,但主權利益則在其外。同時,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現任國防部長艾許頓卡特(Ashton Carter),他也是《預防性防禦》政策的共同撰寫者,當時他是裴利的國防部助理部長,他雖然在南海的活動中表現的積極,但預防性防禦政策是否仍是他的主張,或許從2016年美國環太平洋軍演邀約中國的參與,可以反映這方面的信息。這也表示中國在崛起的過程,美國亦避免與中國過度的發生戰略安全事端,避免「修昔地底斯陷阱」的發生。

3、對於原有的國際組織及其規則,中國宣稱無意對抗並強調是一種互補的功能。卻還願意向美國所制定的規則靠攏(指高規格的自貿區TTIP,TPP)。

4、至於文明的衝突問題,中國一方面在西方國家設立孔子學堂宣揚中國文化外,另一方面強調文明的多樣化與互學互鑑,包容不同文明與文化的差異性。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知曉,中國是一個可以挑戰美國的大國。作為一個崛起的競爭者,中國一方面避免與美國的碰撞,一方面要積極的發展經濟,鄧小平認為「發展才是硬道理。」與美國不對抗,但不代表不發展自己的經濟利益。一帶一路是以經濟為核心的整體性發展戰略,卻是中國避開美國衝突與和平崛起的一條路徑。


參考書目

一、書目

1、譚門(Ronald L. Tammen)與庫格勒等著《權力轉移:21 世紀的戰略》(Power Transitions: Strategies for 21st Century),台北:史政編譯局出版,2003年,頁20-27。

2、杭亭頓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版。頁281,283。

3、布里辛斯基著、林添貴譯《大棋盤》,台北:立緒出版社,87年6月3刷,頁224,229。

4、裴利(William J.Perry)、卡特(Ashton B.Carter)著、許授南譯《預防性防禦》,
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頁39、171、153

5、門紅華。2005。《構建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國家實力、戰略觀念與國際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41-42。

6、鄧小平。1993。〈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準則建立國際新秩序〉。(1988年12月21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頁3、282、283)。

7、鄧小平。1988,《鄧小平文選》第 二卷。人民出版社。頁241。

8、高連升主編。1997。《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發展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頁159。

9、蘇曼洋主編。2001。《國際關係基本理論導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40。

10、高金鈿主編。2001。《國際戰略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頁330。
熊光楷。2003。《國際戰略與新軍事變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頁30。

二、網路文章(含媒體文章)

1、柳建輝。〈從「戰爭與革命到和平與發展」〉。《人民日報》。1989年9月20日。

2、胡錦濤。2005。《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人民日報2005年9月16日

3、陳文輝。2015。〈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中國聲音〉。人民日報2015年4月1日。

4、人民網。1992。〈鄧小平南巡講話〉。
http://cpc.people.com.cn/BIG5/33837/2535034.html(1992/01/18-1992/01/21)

5、新華社。〈開啟新航成,共築絲路夢─一帶一路大事紀〉。3月25日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cjzthgjj/104.htm)(2015/00/00)

6、文揚。2016。〈一帶一路展示的是一種世界體系〉。4月12日
http://www.guancha.cn/wenyang1/2016_04_11_356577_s.shtml(201/04/11)

7、遲愛萍。〈毛澤東國際戰略思想的演變〉。4月10日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0190/70194/5233848.html
8、董振瑞。2014。〈十二大前後中蘇大三角中的鄧小平〉。4月10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4/1219/c69113-26239434-4.html)(2014/12/19)
9、王宇編輯。2014。〈鄧小平韜光養晦外糾戰略的來曆〉。4月12日(大公網) http://news.takungpao.com.hk/world/watch/2014-08/2684791.html(2014/08/00)

10、江澤民。2002。《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4月8日。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9/65444/4429125.html。(2002/11/08)

11、胡錦濤。2014。《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4月8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11.html(2012/11/18)

12、沈丁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首次會議發出「兩大信號」〉。4月13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416/c148980-24903427.html(2014/04/16)

13、習近平。2014。《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之十:建立新型國際關係。http://cpc.people.com.cn/n/2014/0715/c64387-25281813.html(2014/07/15)

14、習近平。2015。〈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尼斯堡峰會上的總結講話(全文)〉。4月15日http://www.focac.org/chn/ltda/dwjbzzjh_1/zyjh/t1321732.htm(2015/12/05)

15、蔣麗麗。2014。〈習近平十次出訪體現的外交戰略與理念〉。4月15日
   |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42071/2014/10/08/2165s4717823.htm(2014/10/08)

16、王逸舟。2014。〈新一屆領導人外交戰略七個關鍵詞〉。4月13日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218/c367550-24393662-2.html(2014/02/18)

17、高端裝備網。2015年。〈一帶一路〉。4月16日
http://www.jixiezb.com.cn/news/yilu/10203.html(2015/03/10)

18、江澤民。1997。〈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戰略〉。4月8日
http://cpc.people.com.cn/BIG5/67481/69242/69323/4694528.html(2006年08月11)

19、張高麗。2015。〈中國規劃「一帶一路」6大經濟走廊建〉。4月15日
http://news.takungpao.com/mainland/topnews/2015-05/3012036.html(2015/05/27)原文來於中新社。

20、中國商務部官網。2013。〈中國商務部網「走出去」公共服務平台〉。4月7日http://fec.mofcom.gov.cn/(2013/00/00)

21、霍建國。2015。〈一帶一路是戰略構想不是工程項目〉。4月10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3/19/t20150319_4869701.shtml(2015/03/19)

22、新華社網。2002。〈上海合作組織〉。4月15日
http://news3.xinhuanet.com/ziliao/2002-06/01/content_418824.htm(2002/06/01)

23、張榮楠。2016。〈一帶一路有望構建新的全球經濟大循環〉。4月18日http://www.faobserver.com/NewsInfo.aspx?id=11827外交網(2016/04/12)

24、習近平。2014。〈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4月18日
http://hk.crntt.com/doc/1034/6/9/0/103469047.html?中評網。(2014/11/09)

25、王秋彬 崔庭赫。2016。〈關於加強「一帶一路」國際話語權構建的思考〉。4月18日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6-01/05/content_37456978_3.htm中國網。(2016/01/05)

26、人民網。2013。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4月17日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311/18/t20131118_1767104.shtml(2013/11/18)

27、王緝思。2016。〈亞太地區安全架構、目標、條件與構想〉。4月17日http://copy.hexun.com/182409033.html和訊網(2016/02/24)

28、高虎城。2016。〈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 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4月19日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fwydyl/zgzx/201604/20160401296852.shtml
(2016/04/15)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5865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