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推依法治國 習近平一舉兩得
2014/10/24 11:48:19瀏覽32|回應0|推薦0
大陸《人民日報》10月22日頭版頭條使用了跟以往不太相同的詞彙,即「黨政善治、社會共治、勵行法治,社會治理創新升級(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時)」,裡頭包括「善治」、「共治」和作為主題的「社會治理」,這幾個重要的關鍵字是1990年代聯合國的分支機構慣常使用的字眼,過了將近20年,不僅出現在中共的主流媒體上面,也成為中共召開十八大四中全會詮釋「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文字。
 
1990年代,為了重建全球化下的國際新秩序,包括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總署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機構,在他們的報告中不斷的使用「治理」的文字,有別於過去常用的「統治」、「控制」等詞彙。

在2000年以後,大陸的國家翻譯局,不斷的把相關的書籍翻譯出來,其中被討論較多的「治理」、「全球治理」、「善治」和「共治」的詞彙,在大陸的大學校園裡也被廣泛的傳頌。

經過10幾年之後,這些詞彙竟然已經變成習近平時代「官式」語言,這是除了讓人看到大陸經濟的進步之外,整個官僚體制也逐漸的在發生變化。例如過去大陸善於使用的「社會控制」,已經讓「社會治理」給取代,另外像「依法治國」早就被提出過,但是它們的內涵是什麼,大陸官方也說不清楚,如今「四中全會」所提出的「依法治國」,把「善治、共治」作為其內涵,不僅大陸人民一聽就懂,一些對大陸政治有興趣的老外,也能一看就懂。

因為「控制」是嚴格的社會統治機制,但是治理雖然跟「控制」得以相互使用,但它多了可以協商作為,使得大陸社會不再像一塊鐵板一樣,對於大陸蓬勃發展的經濟體制,也能跟著出現一個「柔性社會」。

從這些詞彙出現在官僚體制中,也可以確定的是習近平在大舉反腐的過程中,他是一手抓緊中共黨內的腐敗官僚體制,另一手則對大眾社會使用治理、善治的觀念,逐漸加以鬆綁,在一緊、一鬆的兩手策略下,不至於讓黨機制和社會機制聯合起來給習近平造成太大的壓力。

儘管這些反腐的措施,有些已經造成被排擠者經營上的困難,像茅台酒價格,已經從最高的2000多元人民幣,掉到一瓶大約8、9百元人民幣,這只是一般的成本價,把原有被炒高的多餘價格回歸原有的價格,應該還不至於讓業者虧損。

就因為社會不再採用「控制」的嚴峻觀念,所以習近平反腐敗的措施,已經受到大陸民眾的好評。有人民的支持,類似香港的「占中」示威,大陸也不擔心那股熱潮會傳染到大陸內地。

畢竟,香港人民已經享受了幾十年的繁榮,而大陸人民也不過才享受到十幾年的繁榮,對大陸人民來說,有文革和六四事件的教訓,在社會治理之下,如何尋求「善治、共治」,這才是他們現在想要的生活。

試想,兩岸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才幾年,後面排隊要來台灣觀光者還多得很;同樣的,陸生來台交換與就讀者,後面還會有許多人過來,對他們來說,來台或到其他國家旅遊都不夠時間了,哪有時間去示威?

所以,使用「社會治理」的觀念,取代過去的「社會控制」,讓社會寬鬆的氛圍支持「習大大」的反腐作為,這才是習近平在反腐打虎中,不怕被黨與社會的洪流沖垮之因。

(本文刊登於旺報,2014.10.24,d3)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841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