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反服貿就能逃脫中國圍堵嗎?
2014/05/06 22:56:00瀏覽53|回應0|推薦1
去年初以來,綠營人士就不斷宣傳「反服貿、加入TPP」這樣台灣才有逃脫「中國圍堵」的最後機會。可是兩岸《服貿協議》是去年6月才簽訂的事,為何綠營人士會那麼有「先見之明」,早在1年前就知道今年會有反服貿的學運出現呢?顯然製造「太陽花學運」的「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在他們背後下指導棋者,還是以綠營,尤其是台獨人士為主。
 
綠營背後下指導棋

去年3月,綠營人士連續舉辦了3場有關中國大陸問題的學術研討會,其中就有人在反《服貿協議》作了深度的分析,主要是認為台灣與大陸廣泛交往之後,出現了貧富差距,低薪的盛行導致中產階級逐漸消失,而中產階級原本是鞏固台灣民主的重要社會基礎,沒有了中產階級,台灣民主就可能走回頭路。

其中,比ECFA更嚴重的《服貿協議》,將使台灣服務業廣泛消失,沒有了中產階級,又沒有底層服務業可以維持溫飽,將會促成大陸人民大量向台灣移民,而台灣人民也只好向大陸進行另一種「經濟移民」,這也是大陸急於跟台灣簽訂《服貿協議》的主因。

但是,馬政府卻不這麼想,他們認為如果《服貿協議》不能盡速在立法院通過,台灣既無法加入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也無法參加由中國大陸主導「東協加6」所建制出來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CP),台灣將被兩大經濟體邊緣化。

這裡面可以比較的是,TPP是由美國所領導的亞太經濟整合體,也是美國要「重返亞洲」戰略經濟支架,而RECP中國大陸特別把美國排除在這個經濟體之外,有互別苗頭的意味。

事實上,最近媒體的報導認為,世界銀行日前公布的國際比較計畫(ICP)指出,中國大陸的經濟總量已於2011年達到美國的9成,最快將在今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此一預估,可說是迄今最大膽的預言,到底轉變的關鍵在哪?答案就在計算方式。

以英國《經濟學人》所報導的算法來看,有許多方法可以評估1國的強盛,包括軍力、商業購買力、文化影響等。自1930年來,全世界開始有了統一的標準,那就是GDP。美國自1872年取代英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後,美國做為全球龍頭的地位就未曾改變過。然而,以 GDP來估算,卻有其不公平之處。若將此一量尺換成「購買力平價」(PPP)來看,中國將於今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台灣沒有選擇餘地

不管中國大陸2014年的經濟體是否超過美國,可以預估的是美、中兩大國經濟實力顯然已在伯仲之間,中國大陸所主導的RECP,總體的經濟實力不必然會比美國差,所以台灣如果只是選擇加入TPP,而沒有加入RECP,台灣想逃脫「中國圍堵」的機會,也不見得會有。

其實,我們可從世界新藍圖來看,TPP和RECP兩者比較,重疊區域除了東北亞日、韓,以及東協地區,RECP把原先「東協加3」,擴充為「東協加6」,把「澳洲、紐西蘭、印度」3國增加進去,這樣的經濟版圖並不輸給美國所主導的TPP,台灣實在沒有本錢選擇要參加哪一個,或不參加哪一個。

何況,如果中國大陸今年真的能夠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形成兩大新經濟版圖,台灣就更沒有選擇餘地,現在台灣能夠選擇最好的投資地區,大概只剩下東協國家。

所以,綠營人士只想選擇加入美國主導的TPP,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是否是最佳的選擇,恐怕有待大家冷靜思考,而不是利用學運來攪亂大家可以思考的空間。

(本文寫給旺報,2014.5.6.c3)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311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