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6/10 17:12:53瀏覽223|回應0|推薦0 | |
在中美貿易戰砲聲隆隆之下,5月31日到6月2日在新加坡舉辦的第18屆香格里拉對話會,由於是2011年以後大陸國防部長首次出席,外界預期今年應該會有些「鴻門宴」的味道。但是3天的議程中,除了大陸國防部長魏鳳和在6月2日發表的演講上,對台灣主權的宣示有一些火藥味之外,中美兩國國防部長的對話會,反而是禮多於兵,五角大廈還認為,兩人的會面是「有建設性和有收穫」。那麼美國為何不像以往那般的砲轟中國,反而「以禮相待」? 這裡或許可以先解釋,主要是因為美國雖然在貿易戰上對中國不斷的進行挑戰,但在軍事上並不想升高跟中國的對抗,避免美中雙方真的進入全面性的「新冷戰」,這應該是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夏納漢會對中國禮多於兵之因。 「新冷戰」格局無法成形 事實上,從美國總統川普上台以後,由於決策層採用了許多軍人出身的鷹派人士擔任重要的部會首長,所以前兩年對中國的政策頗為強硬。但是,隨著國防部長馬提斯在去年12月辭職以後,具有軍人背景的閣員已經一一消散。於是川普的大戰略構圖中,軍事戰略與經濟發展的排序,已經轉變為以經濟發展為優先,軍事戰略挪為次要,這對中國的大戰略也一樣從軍事較量,轉向貿易戰方面。 所以,今年以來川普政府對中國打貿易戰是絕不手軟,但軍事較量方面雖然沒有完全鬆手,但已經不像馬提斯在任時那麼咄咄逼人。這個結果是過去被認為中美可能進入「新冷戰」的格局,也沒有再發生。 一般而言,新冷戰的實質內容主要有三點:一是美國要重組陣營,從經濟貿易上全面孤立中國;二是科技上封殺中國;三是在地緣政治上爭回主導權。簡而言之,也就是「依靠聯盟、經濟孤立、技術封鎖、軍備競賽」的手段進行建構新冷戰格局。 但是,新冷戰並不具備冷戰對峙的「明確性」,包括了「地緣圍堵線的模糊、中國大陸國內經濟與國際規範接軌的事實、履行多邊主義與市場經濟開放、多極化世界以及經濟發展為重的時代背景等」,所以很難像舊冷戰時期,一分為二明顯陣營的存在。美國即使有心劃界,卻也難返冷戰態勢。 而新冷戰形成的阻力,除了前述的原因外,主要的還是來自於美國內部全球主義者的堅持。1990年冷戰結束後,國際新格局的塑造,起自於新自由主義下形成的全球化進程,這個進程是基於網路技術,透過「白宮─美國聯準會─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會─國務院」形成的全球化運作體系建構而成,這就是為何川普對美國聯準會升息,雖然怒目相向,卻又不同於其他人事,得以隨意撤換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Hayden Powell)的原由,川普心理是很是清楚,既要製造業回流,同時也要維護美元霸權,兩者之間只是如何平衡操作而已。金融全球化已成維護美元霸權一種模式,又如何塑造返回冷戰格局? 「印太戰略」沒有新意 除了「新冷戰」格局無法形成,使得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已經不像去年一樣一路進逼到底之外,川普力推的「印太戰略」難以推動,也是美國在香會不再對中國咄咄逼人之因。 其實,就在香會舉辦的第2天,也就是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夏納漢發表演說的同一天,美國出台了首份「印太戰略報告」,表面上是有意幫夏納漢「助講」,但是該份戰略報告的內容並沒有新意,反而只是重述過去美國已經說過的事,並沒有達到幫夏納漢搖旗吶喊效果,這也是讓人摸不清川普政府葫蘆裡賣什麼藥。 尤其是夏納漢的演講,雖然也提到南海島礁建設、網絡安全、知識產權盜竊等問題,但都未指名中國,這和去年擔任國防部長的馬提斯,在出席香會時就直接指責中國的表現完全不同,反而是夏納漢的「低調」,還特別引起各國媒體輿論的關注。 當然,若從印太戰略的角度來看美國在香會上態度的轉變,應該有跡可尋。從去年5月30日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太司令部」之後,「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川普政府更列入「印太戰略」預算,代表美國的戰略重心已經向南方調整。 但印太戰略推展並不順遂,去年出席香會的印度總理莫迪在演說中就直言,印太只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戰略概念,尤其是印度領土與中國接壤,為了自身安全,印度只願將「印─太」視為地理名詞,顯然印度是避免造成有挑戰中國的聯想。 如果南亞的最大國印度對美國力推的印太戰略都不願買單,美國想要拉攏周邊小國共同防禦印─太兩洋,可能性更不高,因為這些小國其實更不想在美中之間選邊站,美國可能最終會孤掌難鳴。這一點從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今年香會上的開幕演講,就可以看得出來。 李顯龍演說的內容,很大程度代表東南亞國家的一些想法。他演說的主要內容有兩點:第一,新加坡希望不要選邊站,要在美中之間或在本區域的博弈中,新加坡希望不要被逼成去選邊站。第二,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之上,新加坡很樂意作為美中溝通的一個平台,在香格里拉對話會或者是其他國家所提供的一些平台上互相溝通。 由這兩點可見,東南亞小國不願意捲入美中的衝突,也不願意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上選邊站,才是美國可能推不動印太戰略的緣故,這也讓美國在香會時不得不「低調」對待中國之因。 蔡政府選邊站 不利台灣 然而,在周邊國家都不願意選邊站之時,蔡英文政府卻積極往美國臉上貼金,不僅在政策上開口閉口要談印太戰略,還希望把原本力推的「新南向」轉變成台灣的印太戰略,並一直沾沾自喜相信川普政府是對台灣最好的政府,所以一切政策幾乎是以美國為馬首是瞻。 這也難怪大陸國防部長魏鳳和在香會的演說中,要發出「只要分裂台灣,中國軍隊會不惜一戰」的警示。而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日前也在台北表示,雖然美國政府、國會及大眾同情台灣,也幫助台灣甚多,但台灣若有人相信美國會百分之百、全然地支持台灣,如同無條件的空白支票,「我建議他們要三思,台灣必須要謹慎思考自己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利益」。 卜睿哲是在警告蔡英文政府不要完全向美國選邊站,因為美國所給的只會是一張「空白支票」,很難以實現護台的承諾。卜睿哲還認為,美中衝突並不僅止於貿易層面,也包含投資與科技,這是整體的「經濟戰」。日益升級的經濟戰,對台有負面影響,台灣可能成為友軍炮火下的犧牲者。 所以,台灣很有可能成為美中賭桌上的籌碼,在最壞情況下,美中代理人之戰,可能在台灣發生,毫無疑問地,台灣也會是唯一的輸家。因此,如果台灣硬是要選邊站,只會把台灣推向戰場,不會帶來真正的和平,這是蔡英文政府應該知所警惕的地方。 (本文刊登於華夏經緯網,2019.6.10,http://www.huaxia.com/thpl/tdyh/yqbj/2019/06/6131062.html)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