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18 15:42:57瀏覽871|回應4|推薦19 | |
閱讀讓我們不同--金門篇 顏艾琳 進入21世紀後,金門從兩岸戰地最前線,轉變成交通的中樞點。轉型雖然劇烈但過程是溫和的。只是金門跟馬祖戰地封鎖的肅殺氛圍,跟一般離島觀光旅遊不同的是,老百姓接受這變化的心境,乃在一種期待很久卻來不及準備接受的狀況下,面對政治跟現實生活的落差。 台灣忽然不在是金門唯一的中原,而大陸也早失去對金門的影響力。金門想要成為一個新的金門,卻發現所有優秀的子弟不是在台灣,就是去南洋、美加海外。留在當地當初栽培後生的長者,已經五十歲以上了。 新金門的斷層,在人才的年輕化,靈活面對各項挑戰的思維跟執行力,不該是固守舊的做事方法。金門一定要不同於台灣各離島,也絕非模仿對岸的廈門大城、巴士海峽這邊的台北、台中跟高雄。 新人才最好從在地產生。長於斯,生活就是最好的深度理解;用於斯,閱讀和旅行是反饋給母土的廣度視野。在旅行之前,我建議先累積眼睛的閱歷,才能有接觸實體的連鎖應變跟省思。 我曾在金門駐地20天,並與文化局合作多場講題,從「文學閱讀」、「金門文學的發展與未來前景」、「兩岸的教育觀念」、「地方產業的變革」、「創意如何運用在生活上」、「出版傳播學」、「自我資產的投資」……幾乎將我曾經演講過的主題、個人累積的經驗一次倒光……多年來,我最在乎、且關心的是金門人的教育觀念。 之前就聽金門人對我說,金門人由於戰地鎖島政策,一直對台灣「中心主流」有自卑傾向,但我因為參與金門許多藝文活動,覺得當地人對自我進修、閱讀風氣非常投注,絲毫不以為意。也有官方人員告訴我,其實會參加藝文活動者,往往就是那些人,許多金門人仍然沒有把握這些精心策劃的資訊,反而花更多錢到台灣補習東補習西的、或是浪費時間繞了一大圈冤枉路…… 台灣各大城市的補習劣風,這十幾年已經影響到對岸的上海、北京、廣州等大都會。面臨近年來世界的中文熱、創意產業熱潮,台灣民間卻也引發不同的教育省思——我們的孩子學歷高了,但獨立思考與做人處世的EQ卻低落了,連帶的現象是,企業不信任這些沒有抗壓性、自主處理工作問題、專業知識也貧瘠、更把惡搞當創意來看待的新世代。 所以,拜「樂活」主義的崛起,這些年有許多父母盡可能回歸家庭,發起「全家一起吃晚餐」、「親子共讀」、「把補習費轉換成購書費、旅遊基金」、「把時間還給家人」這樣的新家庭運動。書市上也出現不少相關書籍,目的是要大人想一想:你的童年生活怎麼過的?而你的小孩又是怎樣度過?如果你覺得遊戲跟閱讀是塑造人格與創意的原因,為何大人卻剝奪小孩應有的童年權益呢? 我們期待孩子長大出類拔萃,卻在他童年期間最自由發揮、能夠發展出個人興趣跟主見的時候,將其「同質化」、「模具化」,不准孩子有不同意見、以及特殊表現? 知識份子早對台灣的教改有所省悟,金門得天獨厚地處於兩岸之中,不應該寒暑假將自家子弟送去台灣補習,而是培養他發展興趣、厚植金門的人文風土,讓他對家鄉產生「有別於其他城鄉」的自信,如此才可以培養出「根在金門、放眼全世界」的後代,以此一「有別」內化為人格的特性。 說實在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年輕人,不就是大人這種「別人補習,我們也不能不補」的心理所造成的嗎?就這樣把有天份的孩子,教成一個個庸才! 金門人的觀念是應該翻轉了——何不讓台灣人、上海人、北京人來學金門人的教育觀念?何不讓全世界的觀光島嶼都到金門來觀摩?五場民宿演講只是一個灑下觀念的種子,希望這種「有別」的觀念,能讓金門人重新看到自己的資源跟信心。 ** 本文應國家文學館 送文學進校園 5月初 本人至金門工農 演講之綱要 刊於2012.25月號幼獅文藝
閱讀是一種態度,是成長的重要途徑。閱讀態度的建立必須從學習階段,就開始維持習慣。一般來說,閱讀都指向書籍的靜態視覺。為了將閱讀增添動態說話的活潑性,台灣文學館特別舉辦作家迴鄉校園巡講系列活動,透過作家回返校園,追溯閱讀書籍、參觀展覽、活用圖書館、熱心文化活動等資源,擴大閱讀的寬度,提供閱讀態度的建立,培養閱讀習慣,並使學子更懂得應用公共的閱讀領域。本活動時間場次為:
(1)顏艾琳,5月1日13:10—15:00,金門縣金門高職,「詩歌卡拉也OK」;
(2)鍾文音,5月18日15:20-17:00,新北市清水高中,「這世界是個大教室-循著文學經典去閱讀與行旅人生」;
(3)巴代,5月30日15:00—17:00,台南市白河商工,「走讀,我的故鄉」;
(4)楊錦郁,6月4日14:00-15:50,桃園縣振聲中學,「閱讀的故事」。
顏艾琳是詩人、大學講師,作品翻譯為英、日、韓等多種語文;鍾文音是作家,出版百年三部曲小說,獲得各界肯定;巴代是原住民文學重要作家,擅長小說與歷史;楊錦郁是作家,現職聯合報社、淡江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 本系列活動共計四場次,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聆聽。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