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志學村--國立東華大學所在處
2010/03/24 13:37:37瀏覽1435|回應0|推薦0

志學,位於花蓮縣壽豐鄉鯉魚山腳下的村落,距花蓮市區僅十公里,全村人口三千,因國立東華大學於民國八十三年建立,為這一度沒落到不及三百戶的村落,帶來繁榮,目前是壽豐鄉十五個村中最繁榮的地區。而這個書香氣息飽滿的名字,來自早期阿美族的聚居地地上普遍生長著被阿美族人稱為「GIHAK」的杜虹樹,於是便以樹名作為社名。從彰化、宜蘭等地來到花蓮開墾荒地種地瓜、花生的閩南人,將GIHAK以閩南語音譯為「志學」。然日據時代,日人賀田金三郎成立「賀田組」拓墾志學、吳全一帶,此地早被稱為「賀田」,火車站名也取為「賀田」,直至光復後民國三十八年才改回志學,然閩南先民們還是沿用「賀田」站直到蔗田運輸停止。

從日據時代到民國70年代,志學村都是重要的蔗糖原料區。甘蔗,是貧窮的年代重要的收入來源。而日據時代所懇植甘蔗田與技術在光復後被台糖接收。當時臨近村內土地及包括東華大學二百五十多公頃校地都是屬台糖所有。後來,開放農民可種植甘蔗,村落主要道路紛紛舖上柏油路,供三輪車便利運輸甘蔗用,而月桃樹樹梗放在柏油路上被載重甘蔗三輪車壓碎後,作為捆綁甘蔗。全盛時期,近五百公頃甘蔗田情況持續很多年,一直到民國六十八年台鐵改換火車軌道。南瀛之美圖畫書系列中的「甘蔗的滋味」一書的知名童書作家謝武彰提及他的阿公種植甘蔗甘苦談-「第一憨,種甘蔗隨人磅」,道出所有當時農心情。而甘蔗田模樣、甘蔗成長過程及蔗農情感也可透過繪者洪義男有一淺顯窺探。

志學村落居民從栽植地瓜、花生,以及幫糖廠種甘蔗開始,生活非常清苦。直至民國六十、七十年代家家戶戶種植西瓜,才突然富裕起來。但突來的富足,帶來的卻是賭場入駐。當時志學村簡直是花蓮的賭徒聚集處,處處有賭場,四色牌隨身帶著,比較好賭者在田邊一農事休息就賭起來了,逢年過節更是賭風興盛,以及後來處處也有人起六合彩簽注等。因早年聯外道路不便,警察無法輕易進入,志學村等於是與世隔絕,促成它成為絕佳的地下賭場發展。沒幾年整個台灣農業漸漸沒落,農田荒蕪,牛隻也被賤賣了,僅部份耿直又較有本錢的老農民將瓜田移到木瓜溪河床栽種,台九線通車,賭場關門,志學村極盛一時,卻也沒落得相當迅速。

連接國立東華大學志學門與台九線的中正路,被東華學生稱作「志學街」,是現今大學生們平日生活的動脈,而這條小卻熱鬧、不及六百公尺的道路,過去是鐵牛車運載蔗糖的主道。走出中正路,穿越台九線就能到達志學火車站。火車是早期志學村落的居民重要的聯外管道,火車在交通不發達的過去,是居民的生活、經濟命脈。而現今的「志學站」承載著國立東華大學近八千名學子們往返家鄉與花蓮之間,被重新賦予新的意義與使命。

早年在民國七十三年台九線通車前,志學的居民要去花蓮市,只能從鯉魚潭繞道而行,否則就得等待一天不及五班次的火車經過,甚至有些志學的居民冒險跨走鐵軌,不顧駐點木瓜溪橋頭國軍的禁令。在木瓜溪河水較不湍急或乾箇,志學的居民駕牛車或騎腳踏車去花蓮市。政府加速整建道路橋樑,台九線才漸漸取代志學火車站,成為志學村主要聯外道路。然而,對於世代務農的志學居民來說,交通改善實際上並沒有帶來太大的經濟效益。整建道路舖設柏油路,也僅限於主要道路,當時柏油路面是薄薄一層,酷熱夏天,及時穿鞋走在上也會發熱燙,到了雨季,因未整修,路面大大小小坑洞積水,鐵牛車或腳踏車一過,常是無處躲避!早年生活非常清苦,年輕人長大了就到外地去發展,學習一技之長,人口外流嚴重,直到國立東華大學建立,人才有回來一些,靠著將房屋出租給店家或學生。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3k2lin&aid=3881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