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鲤魚山下的志學國小
2010/03/25 11:14:07瀏覽788|回應0|推薦0

民國70年代,寶珍唸鲤魚山下的志學國小 ~ 創校近一甲子(有58年歷史)。

當年,週一至週六都得上學,每天早上七點到校,有些家住鲤魚山上的同學更是一早六點多就到校,常是天未亮就上學去了!七點五十分晨會得先在教室外排路隊,再到泥土草場上作早操。中午同學們各自回家用中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尤其是當紅布袋戲史豔文。最晚十二點五十分得趕回學校,午睡。下午四點多降旗典禮後,才放學!低年級,一律得走路上學,只上半天課。中年級以上學生,家住較偏遠可騎腳踏車,並得按區別停放位置。那時,整個志學村很少私用轎車,摩托車較多些,然大部份學生都是走路上學的,迥異於現家長接送、保護。當年,每個學生好愛上學,珍惜學習,因為務農家庭可藉上課之由,不用到田裡勞動,風吹雨淋。

每星期三早上第二節課後的中間休息是全校師生戶外跳舞課,各班男女生各排成一列,按照低到高順序自司令臺前頭一路排下來,二十分鐘跳土風舞或大會操。若是土風舞則得一男同學搭配一女同學,害羞年齡,隨地撿或拉一樹枝,作替代以免手碰到,哈!若被督導看到就得受訓誡。然日正當中,二十分鐘唱唱跳跳,汗流浹背,男生汗腺較發達,手不僅濕了,還挾有汗臭味,去了那一點點美感,與跳舞樂趣!

北市國小的戶外教學活動,在當時是遠足。永遠是走路到志學訓練中心 ~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花蓮榮民自費安養中心。不用車資,可準備一包乖乖或王子麵,或者自家種水果,野芭樂,也沒水壺可帶,得先在校喝飽水,或待回校後再猛灌水。得一提,當年,沒飲水機,各班得有值日生,一日多趟用大鐵壺到學校廚房提水,再將大鐵壺放在教室最後某桌上,旁邊有一玻璃杯供全班共用。有時,校工沒煮水或值日生沒提水,常常是張嘴對著水籠頭就喝了!

高年級時野炊,鍋子、鏟子、火柴及菜分別自家中供應,因個個同學自小在家都會分攤家務,不分男女都是家事高手,平時在家就會料理三餐,老師們最喜歡高年級學生們的手藝ㄌ,班上有幾位同學長大後成為名廚,如名揚於花東的外燴大老闆宋仁財,曾被新光兆豐農場高薪聘任於餐飲部的陳建華,或曾在志學開設自助餐店的蔡全順等。另林花玉同學也是快炒高手,當年,務農父母有時因農事繁重,中午未回家,得自己料理午餐,身為長女的花玉同學,下有四位妹妹及一位弟弟,她每每中午騎腳踏車一回到家,先將大灶起火煮飯,到後院雞鴨寮撿幾個雞蛋,有餘時間再到前院拔青菜,三兩下就搞定,她的快手令人印像深刻,很佩服!

喔!當時,嚴厲不茍言笑、西裝筆廷的校長,忘了姓名,校長室代表權威、權重、有錢,僅高年級生可入內倒開水打掃,目睹秘書洗高貴水果枇葩情況。

低年級的級任導師~游春英老師,她教學細膩、以女性嬌柔上唱遊課,搬風琴,在學生心目中永遠是位白雪公主,學生們一到農收,分享自家農作物予她,她的桌上常可看到花生、芭樂、橘子等,甚至有同學一年四季採玉蘭花給她。

四年級的級任導師~楊屏靖老師,現為文蘭國小校長。他教授同學們如何照顧植物,欣賞自然美。當時楊校長住在校內宿舍,平時會摘種蔬果,一到暑假,指派村內同學得天天去照料胡蘆瓜、絲瓜等,同學們都很盡心,讓楊校長不需擔憂,還能收穫豐盛!不知現在木瓜溪河床種植有數十頃花蓮大西瓜的林旺同學,是否也受過楊校長特別厚愛。

五年級的級任導師~吳木川老師,現為中正國小校長,魔鬼課程:考試成績不佳藤條抽打、拿椅子半蹲、繞操場自我處罰、同學們間兇狠躲避球對抗賽 。另吳校長也讓我們這些五年級生在全校運動會中表演跳火圈、跳箱活動,史無前例,造成來訪縣府長官們稱稱道奇。可想而知吳校長運動會前對我們密集嚴格訓練,他的魔鬼訓練烙印在每位同學小小心靈,非同屆學生也都有此映象,知道是那些位同學在繞操場或洗老師家褲子。如吳三郎與楊正源同學最受吳校長關愛,愛之深責之切,他倆也因而分別能通過體能訓練成為警察與義消!可見吳校長體能的強壯啊,吳校長也是當地志學村的第二代。因僅一個班級,與六年級兩個班學長學姐,在五年級的夏天畢業旅行,到天祥、太魯閣、啤酒廠參觀,夜宿王母娘娘廟,分男女各一間的大通舖 。

六年級的級任導師~林弘雄老師,原北昌國小校長,前年退休,他讓我們學會「關懷」課題,他常邀吳德昌同學一同騎腳踏車作家庭訪問、畢業前夕為我們舉辦同樂會,另闢一時段關起門來對女性同學作衛教。林校長是位重感情人,不忘教過學生,每年農曆年到師母娘家拜年後,都會到村裡同學家拜年,一一關切同學近況,同學結婚生子,林校長都有參與。一度寶珍還懷疑,林校長是基督徒,傳福音事工呢。

而今,志學國小校舍已改建,校園更加美麗,師資也不比當年差,學子又因有國立東華大學的庇蔭,有更多福利,好幸福!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3k2lin&aid=3878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