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09 15:38:34瀏覽2519|回應1|推薦12 | |
束河古鎮位於麗江城北五公里左右的地方,古鎮海拔2440米,核心區約5平方公里,近千戶人家,約3000人。她緊緊依偎著玉龍雪山,是當年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據說,束河街道的寬度,恰好能容許兩匹馬兒和他們的主人迎面而過。眾所周知,馬屁股的寬度就是這匹馬的寬度,所以束河的街道寬度是由兩匹馬的屁股所丈量出來的。束河的內部建築,確實為馬幫交通提供了無數方便。比如,這裏街角拐彎處的建築物外輪廓必定為圓弧形,而不是方正的轉折,這就非常有利於騾馬通過。 束河古鎮中央的街頭上,有一潭幽幽的水,叫做「九鼎龍潭」,又稱「龍泉」,因而小鎮又有了另外一個名字:龍泉村。源自於玉龍雪山,當地人奉為神靈,不但在旁建有龍泉寺,在龍潭泉生活的魚並尊為神魚,任何人都不能捕捉食用的;龍潭泉的水質純淨甜美,清澈到足見任何倒影。從玉龍雪山來的冰雪融水一路傾瀉而來,沿著古鎮裏錯綜複雜的水渠四處流淌,聽見流水音,嘗到冰雪氣,這是安靜的束河最美好的背景音樂。 鎮裏的標誌性建築物「青龍橋」青龍橋建于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青龍橋長25米、寬4.5米、高4米,全部由石塊壘砌,列為麗江古石橋之最,橋面經過數百年風雨的洗刷變得斑駁。青龍橋的橋拱弧度也比較平滑,上下坡度比一般的石拱橋要小得多,背負重物的騾馬可以不費什麼勁兒就能通過。 著名的旅遊家徐霞客曾經到過此地,他曾寫道:「過一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即今束河之古稱)。」;四方街的青石板路西行,過了「青龍橋」石橋,即進入束河民居區,整個村落草木幽幽、垂柳依依,小橋流水、景致優美。 納西族東巴文化有「人類文明史的活化石」美譽,遊客感受其特殊豐富的東巴色彩,令人印象深刻。 村內唯一的溪水生活著,這條溪水名為「龍潭泉」,有一潭幽幽的水,叫做「九鼎龍潭」 從玉龍雪山來的冰雪融水一路傾瀉而來,聽見流水音,嘗到冰雪氣,這是安靜的束河最美好的背景音樂。 冰冷而充沛的溪水是野生鳟魚的生長活泉,在龍潭泉生活的魚並尊為神魚,任何人都不能捕捉食用的; 東巴文化有人類文明史的活化石,這是目前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 少女盛裝傳統的納西族服裝。 當然也會有表演的曼妙時髦姑娘。 這裏街角拐彎處的建築物外輪廓必定為圓弧形,而不是方正的轉折,非常有利於騾馬通過。 「茶馬王故居」王氏馬鍋頭(馬幫頭人)的故居,是一座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三層木造老宅子。 咖啡館、茶坊窗外即是九鼎龍潭順流而下的清澈溪水,終年不斷,綿遠流長。小院花草森森,環境幽雅,院外院內水趣盎然。 束河的街面是由青石板鋪就的,早已被過往的人馬踩踏得光溜膩滑。石板上反射的光影裏,似乎還能照見古鎮往日的繁華。 沿著古鎮裏錯綜複雜的水渠四處流淌,聽見流水音,嘗到冰雪氣,這是安靜的束河最美好的背景音樂。 居民都把這冰涼的水渠當作是天然的冰箱。他們把水果和飲料裝進簍子裏,然後用繩子系住,浸在水渠裏。這種做法,有點像小時候用溪水來冰鎮西瓜。 束河依山傍水、古色古香,進入束河古街坊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彷彿某個時空曾經來此過。 Vincent「私闖民宅」,這兒有比麗江大研古城更原汁原味的古居。 有著納西族 東巴象形文字的大陶壺! 鎮裏的標誌性建築物「青龍橋」石橋,青龍橋建于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青龍橋長25米、寬4.5米、高4米,全部由石塊壘砌,列為麗江古石橋之最,橋面經過數百年風雨的洗刷變得斑駁。 有個納西族傳統盛裝的老爺爺。 旅遊家徐霞客曾經到過此地,他曾寫道:「過一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 (即束河之古稱) 束河新鎮區在古鎮南面,依著水勢和老樹的格局延伸開發了一個很漂亮的倣古新鎮。 銀器麗江的雪花銀非常有名,銀手鐲最受遊客喜愛。 穿著傳統服裝的店員,納西族稱呼 女性姑娘為「盼金妹」(胖金妹) 束河新鎮區的公園 來束河古鎮,找出納西民族應有的原汁原味。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