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臺灣的“國際空間”一、實質人們問道:全世界各地都沒有“國際空間”問題,為什麽唯獨臺灣有?臺灣民眾問道:全世界都可以參加聯合國,連最小、最窮的國家都可以,為什麽唯獨臺灣不能?全世界都可以參加世界衛生組織,為什麽臺灣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資格也沒有?其實,答案是很清楚的:臺灣或“中華民國”不是主權國家(這一點,許多臺灣民眾在感情上是很難接受的,他們感到十分屈辱,又十分無奈,因為它是國際公認的事實),卻要以主權身份參與國際活動,這一意圖無法實現。所謂“國際空間”問題由此而生。這就是實質的所在。具體地說:一、“中華民國”或臺灣自認為是一個主權國家,要以主權國家身份參加國際活動。二、國際社會認同“一個中國”,不承認“中華民國”或臺灣是主權國家,不支持它以主權國家身份參與國際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也堅持這一立場。美國也表示不支持臺灣加入以主權國家身份參加的國際組織。三、臺灣當局與相當部分民眾對此感到不滿,他們認為這是由於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搶走”了“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因而把一切歸咎於中國大陸的“打壓”。於是,臺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成為兩岸關系中的一大難題。二、現狀這一問題包括三個方面:邦交國、非邦交國的實質關系、參與國際組織。一、邦交國:臺灣現有23個“邦交國”。二、非邦交國:臺灣在許多非邦交國中建立了貿易辦事處以及代表處,據稱一共有121個“外館”(包括邦交國中的使領館)。三、國際組織:臺灣參加了26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其中包括世界貿易組織(WTO)、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亞洲開發銀行(ADB)等重要組織,還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了20個政府間國際組織。此外,臺灣還參加了2157個非政府間國際組織(2006年統計)。問題在於:邦交國不斷減少;在與非邦交國交往中,不具有主權國家身份;不能加入以主權國家身份參加的國際組織。三、目標針對以上現實,臺灣當局目前在“國際空間”方面提出如下的目標:一、邦交國:兩岸不“互挖”邦交國,即在這個方面應當“外交休兵”。二、非邦交國:要擴大與提升實質關系。在政治上,力圖提升“外交”關系,例如,把代表處提升為使領館、讓“中華民國”的“國旗”出現在非邦交國(包括在非邦交國舉辦的各種會議或活動)、在“過境”中獲得更高的禮遇(例如過境美國首都、會見政府高層等等)、讓臺灣的高層官員(包括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在非邦交國出現,等等。在經濟上,力圖擴展經貿關系,提高政治地位,例如與美、日、歐盟及新加坡等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三、國際組織:長遠目標是參加一切以主權國家身份參加的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在內。目前的目標是參加聯合國專門機構,首要目標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此外,還力圖參加東盟10+N等等。 四、臺灣當局的有關政策 一、“活路外交”:就是“參與國際,維護尊嚴”,“替中華民國外交尋求出路”。馬英九認為陳水扁的“烽火外交”“金錢外交”與大陸對抗,使得臺灣外交已經沒有活路。他要找出一條活路,既不與大陸對抗,又能參與國際。總之,目標是要“走出去”,做法上不與大陸對抗。二、“外交休兵”: 有人以為要全面休兵,即全面停戰,那是一種誤會。臺灣方面的發言人說:所謂外交休兵,“從頭到尾談的都是不挖對方的邦交國,邦交國數目維持現狀,不會把外交休兵擴大到其他領域”。馬英九也提出“要與對岸達成協議,不互挖邦交國”。可見,他們只是在“邦交國”上休兵。因為他們的邦交國只會越來越少,一位臺灣學者對我說,“現在你們的力量強大,不少我們的盟邦想與你們建交,我們也不想再花冤枉錢,讓一些小國勒索,所以要休兵”。在其他方面則從來沒有任何“休兵”的表示,反而卻在不斷地進攻。馬英九說“當休則休,當進則進”,在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上的努力就是一個證明。這樣,你還相信真有什麽“外交休兵”嗎?三、當前的重點在於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臺灣方面一再聲稱:明年5月臺灣能否參加WHA,是對中國的考驗。馬英九說,臺灣參加WHO不僅是政治問題,而且是人權問題,是2300萬臺灣人民的共同願望。還有人指出,如果明年不能參加WHA,臺灣的“仇中情緒”會成為主流意識,兩岸關系就會倒退。這是向中國大陸進攻,如果不能參加,一切罪過都要由大陸承擔。馬英九最近對美國媒體表示:“我們只要求參加大會,沒有要求任何其他的東西,希望明年5月可以成功”。並且要求大陸“摒棄外交零和思維,停止打壓臺灣的國際空間”。誌在必得的心情躍然紙上,其“針對性”也十分明確。大家知道,這個問題相當復雜,需要兩岸進行協商,研究妥善的處理辦法。可是,臺灣方面似乎並沒有準備與大陸協商。只是不斷地“放話”,不知是什麽原因?是否如傳言那樣,擔心兩岸過早地進入政治性的協商;擔心兩岸關系走得太近,被人說是“過分親中”;擔心被外國人說成臺灣加入國際組織“北京擁有最終決定權”? 如果總是擔心那些流言蜚語,協商的時機就會錯過,以致到了明年5月臺灣無法參加WHA,那時候究竟該怪誰呢? 五、中國的態度 當前兩岸關系出現好轉的趨勢,雙方都應當珍惜。我們歡迎臺灣方面采取不對抗的態度。我們也了解臺灣民眾要求參與國際活動的意願與迫切的心情。但是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不是中國方面可以“說了算”的。中國大陸一再表示希望兩岸通過協商,尋找出雙方可以接受的辦法。最近有關方面表態:北京已經就臺灣參與WHO活動的議題進行籌劃,將做為兩岸優先討論的議題,在其他國家不幹預的原則下,找到兩岸都能接受的辦法。六、美國的態度 美國方面曾經表示:不支持臺灣加入以主權國家身份參加的國際組織。在WHO問題上則主張讓臺灣“有意義的參與”,主張讓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WHA。所謂“有意義參與”,應當是指不一定是正式的成員,而是可以實際上參與WHO的一些活動。這一點,中國早已做到。2004年,中國衛生部就和世衛組織秘書處簽署了《關於幫助臺灣衛生專家參與世衛組織技術交流合作的備忘錄》,2006年,中國衛生部長又表示:願意幫助更多的臺灣專家參加世界衛生組織技術活動。當然,在當年陳水扁當局極力推行“法理臺獨”的條件下,雙方都不會有什麽良性的互動,但“幫助臺灣衛生專家”參與WHO活動,即“有意義的參與”,已經白紙黑字寫上備忘錄了。至於以觀察員名義參加WHA,則不知其依據何在。因為WHA現有三個觀察員是巴勒斯坦、梵蒂岡、馬耳他騎士團,前二者是主權國家,後者是特殊的主權國家。此外,還有兩個國際衛生組織。臺灣要以什麽身份參加WHA,在WHA的“議事規則”中似乎找不到答案。我問過美國官員,他們也沒有答案。七、兩岸學者提出的看法: 一、讓臺灣以觀察員名義加入WHO及其他國際組織。這就需要研究是否符合該組織的章程,有的組織根本就沒有“觀察員”。二、提出修改章程的建議,讓臺灣可以加入。怎樣修改,能否獲得通過,都 不是一廂情願的事。三、以APEC或WTO模式參加。APEC章程可以由“地區經濟體”參加,WTO章程可以有“單獨關稅區”參加。而WHO或WHA都沒有類似規定。以“地區經濟體”或“臺澎金馬單獨關稅區”名義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名實不符。四、由大陸與臺灣共組一個國際組織的名義參加WHA。首先,大陸與臺灣是國家內部關系,非國與國關系,不能組織“國際組織”。其次,中國已經是國際衛生組織“國際紅十字會”的成員,不可能再去組織一個“國際衛生組織”。五、兩岸協商,“先化解北京現在仍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擔任臺灣的‘介紹國’(introducer)或‘贊助國’(sponsor) 等政治敏感性問題,達成讓臺灣入會的共識,再交由相關部門去執行”。 臺灣方面近來不斷有人提出應當用“新思維”、確立“大前提”、給臺灣以“尊嚴”等等,這些字眼都是正面的,似乎是不成問題的,但是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所謂“新思維”就是要改變“臺灣或中華民國不是一個主權國家”的“舊思維”;所謂“大前提”就是要兩岸“互不否認”,即“我不否認你是主權國家,你也不否認我是主權國家”;所謂“尊嚴”,歸根到底就是要有主權國家的尊嚴。這涉及當前應當“擱置”的爭議,如果要先解決這個大問題,那麽臺灣參加WHA的事情,在短期內就很難協商了。最近,臺灣方面有的學者采取比較積極的態度,認為臺灣參加WHA的問題“兩岸可以談了”,對此表示“審慎樂觀”。但也有人認為臺灣參加WHA“需要時間”, 如果在模式上不能被臺灣人民接受的話,也不用急,“犯不著在明年”。王金平認為:“沒有經過接觸、談判,恐怕也不是那麽容易”。政大副校長林碧炤也說,兩岸要好好談一下,同時也必須合乎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兩岸談的結果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那樣也是不行的。由此可見,臺灣方面已經看出參加WHA並非易事,並不是隨便提出一個意見就可以解決問題。要WHO修改組織法,要WHA修改議事規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讓臺灣滿意更難做到。因此,兩岸需要“談”,應當務實地共同研究在“擱置爭議”的條件下,所能采用的解決辦法。我的意思是:在擱置爭議條件下采用的辦法,不可能做到大家滿意,只能是雙方“雖不滿意,但可接受”。如果要求過高、過快,什麽事情都辦不成了。
八、其他問題臺灣方面還提出要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在18個專門機構中,臺灣已經參加WTO,還要參加WHO,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等。WHO,IMF都要主權國家的身份。世界銀行則必須是IMF的成員。因此,臺灣要參加這些機構都有困難。臺灣方面還提出要參加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其成員也是主權國家。至於世界氣象組織則有地區會員,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都是會員。臺灣參加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臺灣要與一些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按照WTO的規定,WTO的成員之間是可以簽訂的。但一要看對方的意願,二要處理與中國的關系。就美國來說,最近前助理國務卿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表示:今後臺灣要與美國簽訂FTA將難上加難。至於臺灣要與新加坡簽訂FTA,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先生表示:新加坡與臺灣的關系,不能快過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關系,這是新加坡的立場,一旦兩岸關系改善,臺新討論簽署FTA將不成問題。臺灣還極力要求參加東盟10+N。這要看符合東盟的規定,要由東盟決定。九、大陸同胞的疑慮老實說,對於讓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WHA,在大陸內部也有不同看法。有人擔心這會導致臺灣方面得寸進尺,在國際上出現“兩個中國”。有人擔心現在讓給馬英九,萬一將來民進黨上臺,豈不讓他們占了便宜?有人認為在政治問題未解決之前,“用技術手段解決政治問題”是沒有用的。顯然,在擱置爭議條件下,只能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尋求解決的辦法,在此基礎上能夠做到的事,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有利的事,我們就要去做。不能因為重大爭議尚未解決,該做的事、能做的事都不去做。以上情況表明,為了解決臺灣參加WHA的問題,大陸內部民意也需要有一個整合的過程。 總之,臺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是兩岸之間的一大難題,涉及主權問題,本來是當前應當“擱置”的爭議,但是由於臺灣方面迫切希望早日解決,大陸方面相當理解也願意給予配合。但是,它畢竟是一個難題,並非單方面就能解決的。我們希望兩岸共同采取積極的態度,雙方事先準備可行的方案,及時開展協商,發揮兩岸的智慧,共同尋求妥善的解決辦法。我們等著臺灣方面來談。但還不知道你們想不想談?
(陳孔立
廈門大學政治、歷史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教授,博導。)
日本明治維新前人民不准有"姓"-----人於人交往一定要稱呼,"約定俗成"的"田邊XXX";"田中XXX";"山下XXX";"澤邊XXX"
日本明治維新,允許人民有姓----方便建立戶籍----那麼,這些,"約定俗成"的"姓"就產生了!!
人民的經濟活動----早於政府----是和"姓"沒有關聯的!!
現在的經濟活動,是國際化的,許多公司是跨國的----可被併購的----而且,政治和經濟分離的趨勢持續發展,"國家"因素的干擾在降低!!
當然,必然有些特殊企業是不可能和政治脫離的-----這個比例相對是小的----中國的國營企業多,好不好了? 是可探討的!!
那麼,台灣要求"國際空間"的真正意義為何?
不可能達到"有心人"所希望的政治目標的,那麼,吵什麼了?
最可能的答案-----就是不知道自己在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