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13 21:24:01瀏覽956|回應1|推薦23 | |
一位北京女孩,名字叫黃星,最近出版一本她在臺灣的遊記《從北京到臺灣,這麼近,那麼遠》,記述去年八月二十日到月底間在臺的自由旅行。之前書裡記載內容巳透過Blog的傳播,讓更多網友瞭解她如何實現七年前17歲時的夢想,來到美麗的臺灣。所幸的,黃星碰到的情境,除了夜宿府城,稍感不安外,其他一切都是美好的,包括遭遇到的人、事、物!黃星所到的景點,都是大眾所知曉的地方,幾乎包括臺灣的新八景。但遇見的人是奇特的,如在阿里山的阿黑哥,是她最美麗的意外!以及在車站替她投幣買車票的保安(警察)。她透過遊記對臺灣的讚許,引起兩岸人的共同感動,高雄市長也迫不及待邀請她再次訪問寶島! 相較於黃星,有位在314年前來到臺灣的大陸遊客,就沒有受到多大的關注,但他寫一本《裨海記遊》,是第一本關於臺灣的遊記。這位遊客,名為郁永河,更真實的身分是硫磺開採者。《裨海記遊》不僅是本地理旅遊書,更詳實地記載清康熙36年(1697),他在諸羅縣北疆(較多在現臺北北投區)所見的風土人情。書中紀錄如原住民的生活習慣,自安平港登陸到淡水沿途,所遇到的新港、大武郡(大肚)、沙轆(沙鹿)、牛罵頭(清水)、通霄等原民起居生活,也見到漢族、平埔族的文化交融;康熙盛世時,南臺灣巳趨向繁華,北臺灣尚屬荒蕪;臺灣地處重要位置及應如何提升防備;原民如何受到官吏壓迫情況。 遊記中描寫康熙時的臺北湖(因1694年康熙大地震而形成),「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門(今關渡),水道甚隘,入門,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郁永河的開採隊駐紮在硫磺產地附近,並雇用原住民為幫手。在臺停留八個月後,帶著豐收離開,並於康熙37年將在臺采風紀事寫成《裨海記遊》。此外,還有描述臺灣風土的《台灣竹枝詞》12首、《土番竹枝詞》24首。 郁永河為臺灣留下豐富的史料,但似在旅途中缺了一段紀錄。他由府城北上,連夜趕渡急水溪、八掌溪,到了清晨的時候趕到諸羅山,坐著打盹,天巳發亮時又繼續趕路,夜裡到柴里社(現雲林縣斗六市)住宿,如此趕了兩天兩夜的行程,路過諸羅山(現嘉義境內)時,都是「倦眸欲瞑」的狀態,沿途打瞌,因此也就沒有留下任何事蹟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