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邏輯間奏
2005/07/22 19:52:44瀏覽601|回應3|推薦29

        每當黎明還在操場東邊那頭,才像沾了大量粉色金霞水,將將要暈開之際,這橡膠樹枝頭上的白頭翁,就像剛扯開喉頭上的膠液:「劈腿,過來唄!過來~」;那頭幫忙傳呼:「劈腿,過來!」,煞時間,白頭翁全搞起了劈腿的勾當,惹得到處都有蟬氣到用肚子撞在樹上:「煩!煩!煩!」不絕。

  秀場上的主角卻遭到鷓鴣的批判:「好爛!好爛!」,碎嘴子麻雀也吱吱喳喳評論白頭翁不知檢點的行徑,竟敢大聲喧嚷要搞劈腿?這下白頭翁搔搔令人惱怒的白髮,感到空前的壓力,改口喊了:「踢腿,健身館!踢腿~」於是,操場上的人們就響應號召,開始踢起腿來。

  偶爾偽裝公雞報曉的鴿子,會偷偷在這頭芒果樹叢中,監視對街的住戶。通常他先假裝喊:「早起囉!早起囉!」如果還有人賴著不起來,他才會喊;「殺人囉!殺人囉!」搞得緊張的麻雀和蟬一陣驚呼,偶然間經過的青蛙大喇喇的低聲:「沒事!」剛從窩裡走失的喜鵲也不爽地:「騙人的~」掀鴿子的底牌。

  在鳥籠裡冷靜的九官:「秩序!秩序!」無邏輯的一天就此開始。

( 創作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eno9&aid=32325

 回應文章

中介質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聲音聯想
2005/07/27 20:54
 

應該這麼說:都市的狹隘性質,使得噪音日益囂張成為常態,經常我們得和活動時辰不同的鄰人對抗,除非自己能累到一倒下就呼呼入睡,否則神經質的人,簡直能為任何一點聲音叫醒,然後成為想東想西的失眠狀態,轉而演變成為憂鬱,躁鬱的潛伏期?

人們往可以賺錢的都會集中,使得整個地狹人稠的台灣,在設計上更加捉襟見肘,特別是都會的風水,不用等到十年,地貌就更迭數變,今天看對的環境,一朝一夕就變了樣,如果再加上天然災害的意外因素,根本不太有把握自己的眼光的準確性?!

我在聲音的議題上,將鳥聲擬人化,事實上動物的聲音不全都是美妙可欣賞的,有人會為門前震天嘎響的蛙鳴煩惱,因為用盡丹田力量鳴叫的蛙族,在牠認為適當的時間,做牠的正常活動,任誰都不會有精神去做趕青蛙的工作吧?

鳥或蟬的叫聲亦然,對於一個極需睡眠的重度失眠者而言,不會成為天籟,它們成為一種射向神經皮質的手裡針,袖裡箭,每一個聲響都可能打斷一個完整的夢境,我想重點不是音源出自於自然或人為,重點是我們自己的心缺乏了自然?

我的住家後門和鄰人相距僅約50cm,最初沒料到有人會在這塊畸零地上動土,時至寸土寸金的時代之後,居然硬生生在原本該是防火巷的空隙裡,蓋上一棟突出週邊有兩三層樓高的筍尖高的樓層,所謂風水輪流十年轉,好風好水總抵不過十年光陰,該轉轉,所以就轉到一個背了有半輩子的人身上去,風水那套我最信的就是:合該一個人該有一個運勢找著了一棟房子,一切是相輔相成的,對於中庸的居住者而言,沒有能力改變環境時,只好適應環境.

經常我當冷氣機的嗡嗡運轉聲,是飛機正駛離跑道的壯麗.,將對門阿桑的笑聲,想成一隻在平野上被追趕的火雞.,將人為的噪音擬動物化,甚或擬自然化,這種想像幫助了我的睡眠,更多時候,是因為我讓自然進駐我的心裡吧?!對聲音產生困擾的朋友,提出一些想像上的參考. 


mugue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噪音取代了天籟
2005/07/26 01:24
這篇文章讓我聯想到樓下的公園
原本清幽的環境
綠樹成蔭,清風徐徐
可晚上燒烤小販的重油煙隨著南風飄來
清晨四五點公園早起運動的阿公阿媽猛拍手
大聲呼喝
那種擾人清夢,污煙瘴氣的煩噪
可要比群鳥鳴噪不知要多上千百倍~~~


其實我覺得清晨白頭翁的叫聲和夏日午後的蟬鳴都是寂靜中增添詩意的音符
畢竟這是大自然的旋律
而不是人為的噪音

因為公園淪陷而嚴重失眠的可憐muguet



中介質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以無邏輯為背景所建立的邏輯
2005/07/24 12:22
每個文章的推薦或瀏覽次數,都無法當做文章是否好的指標,充其量只是一個參考值,從參考值也許可以看到主持人的素養,人氣,但我想每個人心裡頭真正在乎的還是自己的文章是否真的受到歡迎?好在哪裡?有什麼地方該改進?與自己的共鳴位於何處?

如果就以上期望來看,我想當網頁是一個日記的介面較好,有沒有人看著日記?肯定是有的,我看過別人的日記通常就會點下推薦,既然看過別人花時間做過的東西,為表示自己路經貴寶地,不管文章的型態是否符合脾性,都會感謝對方花下寶貴的時間,所以按下推薦,也會有剛好產生感想的,這時就會忍不住多說幾句,經常地說著說著如入無人之境,通常不太管別人的感想,因為我更多的時候是在對自己說著話,不管是什麼方式,幾幾乎,這就要成為自己的敗筆,但是通常我是在工作或討論中得到新觀點,而非坐在那裡就能想到的,所以我總喜歡說,對自己說那也無所謂,已經把它當成日記了.

一種不太封閉,而且感覺有傾聽者的日記型態,很適合用於剖析自己,雖然不太能遇上有人願意給刺激,只好學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找答案,找想法,找可以對自己構成刺激的觀點,沒辦法了?你不能要求太多,莫迪洛經常站在空蕩的懸崖頂巔抱怨,不管迷宮走不走的出去,他能做的只是繼續走而已,如果想到自己走在不見出口的路上,那肯定他一步都無法再踏出去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