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9/30 08:14:38瀏覽812|回應0|推薦2 |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生活醫館 / 十二指腸也會長腫瘤! 諮詢/陳建全(臺大醫院內科部暨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 撰稿/張靜慧 一般人較常聽過十二指腸潰瘍,其實十二指腸也會長腫瘤,但很少見,也難早期發現;如果出現肚子痛、血便、嘔吐、體重減輕、黃疸,當心是它來敲門。 藝人蕭淑慎開直播自承,2019年腹部人魚線附近很痛,檢查後發現十二指腸長了8.7公分的惡性腫瘤,2020年初開刀將十二指腸和胃分別切掉三分之一,膽囊、膽管和部分胰臟也切除,瘦了10公斤,手術後並接受標靶藥物治療。 十二指腸連接胃及小腸,呈C字型,長度接近12根手指並排的長度(約20公分)而得名。食物經胃消化後,通過幽門送往十二指腸,它會分泌鹼性的黏液,中和因經胃酸消化而呈酸性的食物。膽汁、胰液也會流進十二指腸,協助消化食物。 從生理解剖來看,十二指腸是小腸最前端的一段,又可分為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第4部分;壺腹(膽道、胰管的出口)位於第2部分,若此處長腫瘤稱為壺腹癌。 胃鏡檢查即可看到十二指腸 相較於胃癌、大腸癌較為常見,小腸(包含十二指腸、空腸及迴腸)腫瘤很少見,盛行率僅約萬分之1~2,原因還不清楚。因為病人少,很難做研究,不像胃癌病人相對較多,有充足的病例可供研究盛行率、危險因子、飲食與胃癌的關係等。 如果懷疑小腸長腫瘤或小腸內出血,必要時需安排小腸鏡檢查。過去小腸被視為是很難檢查的器官,因為長度太長又彎彎曲曲,現在醫界已發展出雙氣囊及單氣囊小腸鏡,分兩次由口腔進入或肛門進入檢查,可將小腸完整檢查一遍。時間約需2~3小時,一般都會實施麻醉。 不過,十二指腸雖然也是小腸的一段,但它的位置很靠近胃部,所以透過胃鏡檢查即可看到,不需要做到小腸鏡。 可能症狀:腹痛、血便、嘔吐 十二指腸癌如果還沒有症狀,不容易發現,常常是在做胃鏡檢查時碰巧發現,因為胃鏡檢查的標準範圍包含食道、胃及十二指腸,此時發現的腫瘤有可能還是早期。因此胃鏡是發現、診斷十二指腸癌最有效的工具。 如果已出現症狀,通常會有腹痛、腫瘤出血造成血便(糞便顏色較深)及貧血、易疲倦、走路會喘等症狀。如果腫瘤大到阻塞十二指腸,食物無法通過,便會出現嘔吐症狀;因為影響進食,體重也可能減輕。 十二指腸潰瘍久治不癒 可能變癌 十二指腸腫瘤可能跟以下原因有關: 1、家族性多發性息肉:屬於遺傳性疾病,很少見,這些人腸胃中經常長了幾百顆息肉,不只小腸有,胃和大腸也可能有,久而久之,部分息肉可能癌化。息肉沒有藥物可治療,通常需要動手術切除。 2、久治不癒的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90%以上是良性,惡性非常少,這兩種潰瘍都跟幽門螺旋桿菌有關,患者接受除菌治療後,幾乎可以完全治癒。幽門螺旋桿菌雖然跟胃癌有關,但不會直接造成十二指腸癌。 但如果十二指腸潰瘍久治不癒,的確有可能癌化。十二指腸潰瘍經藥物及除菌治療,大部分會好,但少部分病人因帶有易得腸胃道腫瘤的基因,或長期服用止痛消炎藥、類固醇,可能引發慢性腸胃道潰瘍,如果潰瘍久治不癒,要當心轉變為癌症。 較表淺的十二指腸潰瘍,治療完成後較不需用胃鏡追蹤;但範圍較大、較深的潰瘍,治療後最好持續追蹤,如果一直沒好,有兩種可能:一是它本來就已癌化,另一種可能是正在慢慢癌化。因此較大、較深的潰瘍需持續追蹤到完全康復,萬一不幸是癌症,才能及早發現並治療。 3、與胃癌風險因子類似:十二指腸位置很靠近胃,所以十二指腸癌的風險因子也跟胃癌類似,包括抽菸、常吃燒烤或醃漬食品、壓力大等。 此外,有些腫瘤跟慢性發炎有關。例如若有腸道發炎性疾病「克隆氏症」,此病患者的腸道(包含大腸及小腸)因長期慢性發炎,罹患腫瘤的機率可能也會高一些,不過此病發炎的部位比較容易發生在小腸中後段的空腸、迴腸及大腸,較不會發生在十二指腸。 難早期發現 外科手術是標準治療方式 十二指腸癌透過胃鏡檢查即可確診,但詳細分期需參考電腦斷層檢查,依腫瘤侵犯程度分期: 1、 第1期:腫瘤還很表淺,侷限在十二指腸管腔內、腸壁表淺處。 2、 第2期:腫瘤長到腸壁較深層,如肌肉層或漿膜層。 3、 第3期:十二指腸附近器官侵犯或合併淋巴轉移。 4、 第4期:癌細胞侵犯遠端器官,例如轉移至肝或肺。 預後也跟期別有關,愈早期愈有機會治癒,晚期的預後較差。 十二指腸癌如果早期發現、腫瘤還很表淺,有機會用內視鏡切除,但臨床上非常少早期發現的案例,以臺大醫院健檢中心為例,在健檢中發現的十二指腸腺癌,一萬例可能還不到一例。也就是說,如果發生十二指腸腺癌,多數病例已非早期,無法用內視鏡手術,此時外科手術是標準治療方式。 手術範圍通常不只十二指腸,部分胰臟、部分膽管都要拿掉,再做重建手術,稱為Whipple's手術,是治療十二指腸癌的標準術式。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