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4/06 17:53:29瀏覽584|回應0|推薦1 |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請問好心肝/消脂保肝5問 粘曉菁醫師 專業解答 粘曉菁醫師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全民健康基金會執行長 好心肝基金會執行長 好心肝門診中心消脂保肝特別門診主治醫師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醫學專長 家庭醫學、肝病防治與研究、肥胖醫學 請掃描觀看醫師解說影片 Q1:為什麼肥胖跟肝病有關? A: 國人生活型態轉變,由於多吃少動之下,肥胖比例升高。肥胖不只會引發心血管問題,也與肝臟健康息息相關。當攝取過多熱量,又沒有運動消耗掉,就會轉變成三酸甘油酯往內臟囤積,肝臟多半首當其衝,日積月累形成嚴重程度不一的脂肪肝,俗稱「肝包油」或「粉肝」。 肝基會曾於2018年在新北市進行大規模腹部超音波篩檢發現,高達55%的民眾罹患脂肪肝,顯示脂肪肝已是文明病,尤其體重過重、肥胖族群,與脂肪肝特別難捨難分。研究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7的民眾,高達9成都有脂肪肝。 大部分的脂肪肝沒症狀也沒有立即危險,多數人不以為意,大多是健檢做腹部超音波時意外發現,不過最好把它視為健康警訊,因為一旦脂肪肝進入肝臟發炎階段,還是有機會步入「肝病三部曲」,也就是肝炎、肝硬化、肝癌,不可輕忽。 Q2:如何知道脂肪肝有多嚴重? A: 脂肪肝是指肝內的脂肪含量超過肝重量的5%以上,依據脂肪堆積程度不同,分為輕、中、重度。一般來說,脂肪肝不易有自覺症狀,因此,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脂肪肝、程度輕重,最好的方式是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 脂肪在超音波下呈現亮白,超音波雖然無法將畫面數據化,但是臨床上醫師會以肝臟與右腎皮質亮度的對比,區分脂肪肝的嚴重程度。除影像檢查外,也會建議搭配抽血檢查,例如肝發炎指數(GOT、GPT)、三酸甘油酯等數值,都是醫師在診治脂肪肝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由於脂肪肝可能產生程度不等的肝纖維化,目前有一種「肝纖維化震波儀」能檢查脂肪肝和肝纖維化的嚴重程度,檢查時間短,沒有輻射的問題,可列為檢查工具之一。 Q3:脂肪肝會演變成肝癌嗎? A: 在台灣,8成以上的肝癌與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B、C型肝炎)有關,因為慢性病毒性肝炎會造成肝硬化,進而產生肝癌,不過隨著B肝疫苗的普遍接種,B、C肝病毒都有藥物可控制甚或根治,病毒性肝炎的威脅已逐年下降。 反倒是因為飲食及生活型態轉變,國人脂肪肝和代謝症候群的患者數量持續增加,最新研究發現,如果本身有脂肪肝,加上有糖尿病史、三酸甘油酯過高(triglyceride > 160 mg / dL),已被證實是導致肝癌的重要因子。在未來,脂肪肝很可能取代肝炎病毒,成為主要的肝病且為肝癌的頭號元凶。 脂肪肝會誘發肝臟發炎,導致肝細胞被破壞死亡,肝臟在修復過程中會產生纖維組織,如同皮膚受傷後所產生的疤痕一樣,使得肝臟表面不再平滑,質地顆粒變粗糙及不規則狀。若肝臟長期處於發炎狀態,纖維組織愈來愈多,就會逐漸走向肝硬化、肝癌之路。 Q4:原本只是有脂肪肝,最近健檢又多了「脂肪胰」,這代表什麼? A: 有些人被醫師告知有「脂肪胰」,感到一頭霧水。事實上,脂肪胰跟脂肪肝是「難兄難弟」,隨著醫界相關研究越來越多,這個問題逐漸被重視。脂肪胰與脂肪肝形成的原因類似,當人體攝取過多熱量時,會將多餘的脂肪儲藏起來,累積在肝臟外,也會貯存在其他內臟內,胰臟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在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看見胰臟變得「白白亮亮」,代表胰臟內的油脂分布增加。 臺大醫院曾進行健檢資料的分析研究,發現脂肪胰的比例約16%。香港研究發現,當胰臟累積過多脂肪時,可能傷害胰臟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素阻抗性增加,造成血糖代謝異常。因此,脂肪胰與脂肪肝一樣,雖不一定有立即症狀,但應視為健康警訊,可能成為「糖尿病候選人」,應該趕快「消脂保胰」。 Q5:脂肪肝會消失嗎?有藥可治嗎? A: 大家都希望脂肪肝有特效藥,但目前尚未研發出來,惟有透過飲食、運動、減重等方法,才能消除脂肪肝。各國的研究均顯示,脂肪肝可以逆轉,只要減少現有體重5%~10%,脂肪肝的嚴重程度就會改善,可以說,脂肪肝的解藥就握在自己手裡。 要提醒的是,除了肥胖族群容易被脂肪肝纏身,體重正常或偏瘦的人也不能排除脂肪肝的威脅,約每4位之中仍有1位罹患脂肪肝。脂肪肝除了因為飲食問題造成,也可能是代謝性疾病或是服用特定藥物等所致,因此,定期檢查、找出脂肪肝發生原因,就有機會消除脂肪肝。 (整理/黃筱珮)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