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釋迦佛陀已出世,佛陀再來! 莊圓師父的叮嚀—慈悲的真實義!
2021/01/02 10:45:24瀏覽686|回應0|推薦0
                                                               二oo五年十月
莊圓師父的叮嚀—慈悲的真實義!

釋迦佛陀已出世,佛陀再來!

積極行善的動機來自於內在的匱乏、空虛、不安、求安全感,甚至會造成內在更大的不安。

生命的全然寧靜,來自於在每一片刻、每一個遭遇的因緣境遇中,內在深度慈悲的覺醒,隨順每一個因緣來觀察自己慈悲心不足之處,讓內在本自俱足的無限慈悲能更深度的挖掘出來!

比方你上公共廁所,你是否有深心警覺自己使用過的廁所,有否回復本然的乾淨,而可不要因為你的使用而造成污穢情況,而因此讓下一位使用者噁心。

或者你去外面住旅館時,你外出而不在房間時,你是否有把電源關起來?冷氣關了沒?燈關了沒?還是你覺得反正我是花錢來享受、又不是用我家的電,而問題是你不在房間時,你用得著這些電嗎?

把慈悲心、體諒心不足之處,深度的揪出來看而改過、這就是無量無邊的功德。

在外你停車的時候,你的停車位置、是否造成你前後車子要開出來的不便,你有觀察到嗎?還是你只考慮到怎麼停你的車,待會兒,你的車子要開出來時才方便,才不會被他人的車子擋住、而較難以開出來?

把體諒心不足之處,深心揪出来着而改過就是慈悲,就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就是可以跟內在空性連結的不二法門!

積極的行普就像用力握著拳頭,總是會有力氣用盡的,放鬆之另一邊行為油然而生,因為積極行善是不自然的行為,所以要休息,而林息的另外一邊行為就是造作惡業。

就像一個人在外面積極的創造自己的熱誠、熱心、很有涵養的形象,很有愛心、耐心的待人處世形象。

不論他是為了何種動機,或是為了求得他人的好印象,或是為了日行一善而來讓自己安心,讓老天爺來疼惜我們,讓我們活得比較平安、順遂,或在群眾團體中可以贏得被尊重、或贏得掌聲、或贏得權柄、或者得到自我滿足,以填補內在的空虛與不安!

但是積極行善的另一邊就是放鬆休息,因為用力的行為一定會疲憊,所以回到家就是放鬆、休息。

疲憊的不耐煩、冷漠或像洩了氣的皮球般的對待家人,把所有在外面的愛心、耐心耗盡,而不耐煩、憤怒、冷漠的對待自己的親人。

在外和顏悅色、熱誠、耐心無雙,在家冷漠不耐煩、易怒無雙。

因為用力後的放鬆,這就是造業而讓家人痛楚,造作惡業的因果鏡都會回報到自己身心上,而令自己身心更加不安、空虛難耐,且一刻也不得閒,而成為六道輪迴的奴隸!

只有在外積極行善的行動中才有熱誠,及與替人著想的假慈悲。

試問在家裏你對你的配偶、你的孩子的態度,有否不耐煩?有否熱誠?有否耐心?有否體諒心?

比較看看,你在外面待人的熱誠、耐心、爱心、體諒心有否平等?有否同一態度對待你的家人?如果有落差,即代表你在外面的積極行善是有所貪求的,否則全然的體諒與耐心是本性的流露,內外無別。

深心的盡力在每一個情境因緣中,把自己慈悲心不足、體諒心不足、大小眼分別的愛心,深度的揪出來看而改過,這就是真正的功德,就是與空性連結的慈悲之路。

你對外人和顏悅色,你對家人為什麼會大小聲?你在外面幫人家去義診,你家人看醫生就診你有沒有去陪伴?沒有!為什麼會這樣?

要深切反省自己有大小眼分別的愛心,在因緣遭遇中把自己慈悲心不足之處,盡力去挖掘揪出來看而改過,這就是真正的功德。

因為這種功德才能真正蛻變消溶內在的自我,而進入空性的故鄉,才能成道、成佛,而獲得生命究竟的自在!

否則一味的積極往外面去尋求行善的因緣,只是在創造生命沉淪的惡因緣,那是邪法!那是外道!

因為一個人能造作大惡業都是在當運的時候,握有權柄、握有財富、握有影響力的時候,眾生的貪婪習性在當運時完全顯露無遺,而造作惡業,而成為入地獄的根源。

你看,那麼多的政客、奸商、奸雄為禍世間傷害蒼生,都源自於他們過去生積極行善,而造就了今生的當運,而為禍人間。

因為積極行善並不能蛻變生命、消溶內在的自我及貪婪,相反的,只會更強大一個人內在自我的滿足,而自以為自己是個大善人,而失去了生命蛻變的契機。

一個真正的善人不會認為自己是個善人,他永遠都覺得自己的慈悲心不足,體諒心不足,而盡力去發現自己大小眼的愛心不足之處,而懺悔改過。

一個自認為是菩薩的人,他就不是一個真正的菩薩。

一個真正的菩薩,他永遠都在慚愧自己慈悲心不足的心念及行為,他永遠在起心動念及行為中,看到自己慈悲心深度的品質之不足,這才有與內在空性連結的契機,而能真正往回家的路走,而蛻變內在的生命。

所以積極行善是求量的貪婪,是壯大自我的邪法、外道,是沉淪在地獄之根,是造作惡業來創造讓生命沉淪的惡因緣,是天魔外道誘引眾生沉淪的技倆。

而能在隨順因緣的每一片刻的遭遇情境中,時時深度覺知自己對外對內的慈悲心不足之處,而在隨順因緣中盡力發揮自己慈悲的深心,求質而不求量,而去待人處世,這就是成佛的秘訣,這是離苦得樂的不二法門。這就是無量無邊的功德而得登彼岸!

莊圓師父合掌叮嚀
<< 恭錄 莊圓師父 文章>>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cyahoo&aid=15503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