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民要求的,只是事件的真相而已。
2011/12/15 10:33:14瀏覽1804|回應0|推薦12

特偵組昨日火速密查國發基金,調閱南華、宇昌、台懋三案卷資料,並得到劉憶如的證實。

引用文章: 經建會趕快將宇昌案移送法辦啦!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沒有調查能力,也沒有犯罪偵查的職權,除了將案件資料依法解密外,她也沒有解讀資料、加註日期(這有變造證據之嫌)或向媒體爆料的必要,她若覺得該案有疑點,早該將該案主動移送法辦,這才是正解。

而檢察官聞知犯罪,也有發動偵查的法定義務,媒體鬧得沸沸揚揚的那麼多天,特偵組怎麼可以裝作沒看到或沒聽到?特偵組現在才對該案發動偵查,扣押證物,我都覺得晚了。

偵查不公開,相關人等就配合調查吧,不要再放話了。什麼台灣版水門案?你也拜託一下。這個案子那麼清楚,財訊雜誌在2007年10月15日時,就曾專文報導「5000萬美金試水溫到底貴不貴? 蔡英文主導的宇昌生技會賺嗎? 」,那時所謂極機密公文尚未解密,但業界與媒體,對於蔡英文主導宇昌生技的設立已是共識。
 
另根據甫出版的新書「維基解密台灣」,蔡英文在卸任行政院長後,於2007年7月曾對AIT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暢談她的生技大夢。蔡英文說,她任副閣揆期間,便與經濟部、中研院等單位合作推廣台灣的生技產業,她並透露,當年6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的生技新藥產業條例草案,由她親自撰寫。AIT並在報告中形容,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是蔡英文的「親密盟友」等。

人民要求的,只是事件的真相而已。

人民對貪瀆惡習已厭惡如仇,要求官員清廉自持已成朝野共識。

宇昌案流程如此急迫,是為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利益?還是另有所圖?蔡英文簽核宇昌成立的公文,然後於行政院副院長一職卸職後不久,即就任該宇昌公司的董事長。創投基金長期投資育成,變成短期釋股獲利了結。... 這些事情,不免讓人起疑。

(關於該案內情最簡單易懂的解釋文,請閱讀網友胡言亂語說書人寫的文章: 宇昌案非常簡單

無論宇昌案公文是否解密,特偵組理應依法介入偵查,釐清案情。若有弊端,就起訴,若無違法,就還人清白。

再說一次,假如蔡英文在本案中的角色清白,沒有利益輸送之虞,我認為她就應該立即開個記者會,把事情講明白、說清楚,並應詳細回答媒體的提問,不該躲躲閃閃的,拒絕回答該案的詢問。

大選前絕對不是司法空窗期,過去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法律規定得很清楚,大家就照法律規定做,就對了。民進黨已經提告劉憶如等五人意圖使人不當選與變造公文書等,很好呀,這本來就是當事人的權利。

總之,這篇報導的媒體記者,不應過度解讀司法偵查行動,更不應故意誤導讀者往政治追殺方向解讀。真的,我們人民要的是真相而已。

身為記者,人家不願意回答,甚至把你轟出去,並不代表你就該停止詢問,不繼續追查事件的真相。告訴讀者事情的真相,報導他人不知的內幕,是記者的天職。美國水門案的記者,勇於發掘案情真相,不畏政治與司法的壓力,而我們的記者,都在幹什麼呢?

news.chinatimes.com
 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要求國發基金報告宇昌案之後,特偵組火速密查國發基金,調閱南華、宇昌、台懋三案卷資料,出手之快,的確令外界驚訝。司法無顏色,然而在大選進入最後一個月之際,任何動作都會引發不同的政治解讀,此一司法動作猶如兩面刃,對藍綠陣營的衝擊難以逆料,甚至可能成為左右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


曾有雜誌討論「蔡英文主導的宇昌會賺嗎?」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11.12.13 02:57 pm

宇昌生技投資案引發軒然大波,一家雜誌曾在2007年10月15日時,專文討論「5000萬美金試水溫到底貴不貴? 蔡英文主導的宇昌生技會賺嗎? 」,其中詳細介紹此案曾數度轉折,包括愛滋病專家何大一、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蔡英文、何美玥等人的關鍵角色。該文也直言,當時生技業、創投界對此案看法兩極,是冒賠本風險發展國家政策? 還是養出生技界台積電?

文中指出,當時輿論焦點圍繞在蔡英文的家族投資,這項質疑迄今仍是台灣社會上很多人心中的問題,即使蔡英文及民進黨多次提出當年蔡家扮演天使資金挹注的角色,但翁啟惠、蔡英文是否領取技術股等問題,一直還被人討論當中,宇昌案能為台灣生技產業帶來多少貢獻? 爭論背後來自投資案曲折過程。

這篇文章是當年財訊雜誌所做的報導。文中指出,TNX-355藥物下台灣人唐南珊、張子文創辦的Tanox公司自美國Biogen公司授權取得的愛滋新藥,唐、張二人曾在1999、2002年兩度回台募資,希望興建大規模蛋白質藥廠,但因投資金額近百億元,且短期無法獲利,鍛雨而歸。2006年Tanox被全球第一大生技公司Genentech併購,業界都認為此案已無機會,但翁啟惠等人奔走努力之後,2007年年初改由國發基金主動,由何大一主導與Genentech 重啟談判,籌設宇昌公司想要取得TEX-355授權。但中間一度因為消息過早曝光,引發Genentech不悅,擔心違反美國證交法,此案又宣告破局。直到2007年8月由蔡英文、陳良博等人加入重啟談判,才敲定授權方案。

文中指出,此案重新獲得國發基金投資主因,在於宇昌只設新藥研發,捨棄設立蛋白質藥廠包袱,但同一個藥,若能在併購前談成授權,成本更低,這也是高育仁憤憤不平的原因。何大一為何由反對轉為支持,也讓業界頗感納悶。

udn.com
宇昌生技投資案引發軒然大波,一家雜誌曾在2007年10月15日時,專文討論「5000萬美金試水溫到底貴不貴? 蔡英文主導的宇昌生技會賺嗎? 」,其中詳細介紹此案曾數度轉折,包括愛滋病專家何大一、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蔡英文、何美玥等人的關鍵角色。該文也直言,當時生技業、創投界對此案看法兩極,是冒賠本風險發展國家政策? 還是養出生技界台積電?

 

維基解密 蔡英文「生技條例草案 是我寫的」
 
【聯合晚報╱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 2011.12.14 03:06 pm
 
根據甫出版的新書「維基解密台灣」,蔡英文在卸任行政院長後,於2007年7月曾對AIT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暢談她的生技大夢。蔡英文說,她任副閣揆期間,便與經濟部、中研院等單位合作推廣台灣的生技產業,「她的團隊」認為,擬出一套能提供研發業者稅賦獎勵及其他保護措施的國家生技法案非常重要,她並透露,當年6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的生技新藥產業條例草案,由她親自撰寫。

AIT並在報告中形容,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是蔡英文的「親密盟友」,並指該段訪談為AIT與她打交道10年來,蔡英文最坦白的一次。報告並轉述,蔡英文指她將於該年稍後訪美,向已深耕該領域的美國科學家和企業界請益,她並說,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重點,將是研發出可在國際行銷的新藥。

宇昌案爆發後,民進黨曾稱蔡英文當初批示國發基金公文時,並不知道自己後來會出任宇昌生技董事長,強調生技業屬經建會主管,蔡英文因此未違反旋轉門規定;對外界質疑蔡英文推生技新藥條例疑涉自肥,民進黨則駁斥強調,生技條例2007年6月通過,但5月時蔡英文已請辭副閣揆。相關解釋,和維基解密批露的蔡英文訪談內容似乎都有所出入。

根據AIT的訪談紀錄,蔡英文坦言她擔任副閣揆期間,便與經濟部、財政部、國科會、中研院及其他政府單位合作,推廣台灣的生技產業。報告並指出,蔡英文誇口稱,在自己與立法院長王金平密切但低調的合作下,她已撰寫該法草案(指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並在稍早通過該法,內容大致採自美國1990年代的法條,她並盛讚王金平在此議題上協調立法院各派系的靈活度與深謀遠慮。

AIT並指翁啟惠是蔡英文的「另一位親密盟友」,他在這塊領域資歷豐富,與位於加州拉荷亞的「史克普斯研究院(Scripps Institution )」關係密切。

【記者林修全/新北市報導】

宇昌生技的爭議引發外界關切,但牽涉其中的重要角色、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今天在對選民的公開場合,卻未觸及這個話題,後來也因為深入市場拜票,也沒有接受媒體提問。


jun5238 2011/12/15 13:33 留言:   
  
 真相 是一則眾人皆忘了是幻象的幻象

林語堂說:『要瞭解一個死去已經一千年的人,並不困難。試想,通常要瞭解與我們同住在一個城市的居民,或是瞭解一位市長的生活,實在嫌所知不足,要瞭解一個古人,不是有時反倒容易嗎?姑就一端而論,現今仍然在世的人,他的生活尚未完結,一旦遇有危機來臨,誰也不知道他會如何行動。醉漢會戒酒自新,教會中的聖人會墮落,牧師會和唱詩班的少女私奔。活著的人總會有好多可能的改變。還有,活著的人總有些秘密,他那些秘密之中最精彩的,往往在他死了好久之後才會洩露出
來。』(蘇東坡傳)

感謝民主,政黨輪替可以讓我們人民不必等到誰死了,才能知道真相,好比夢想家,就等民進黨上台,就知道真相,如果宇昌案,馬總統可以放著四年不管,那就代表他隱瞞了四年的真相。如果宇昌案像坨屎,他就像把賽德克巴萊,臭在肚子裡四年,一肚子的壞水,那就該把他輪替掉,等到下一趟民進黨在野,由另一個執政黨來告訴人民真相,經過不斷的政黨輪替,真相會愈來越多,還有,不會再有人把真相放在肚子裡爛個四年。
 
---------------------

憤青一號(vchen123) 於 2011-12-15 15:59 回覆: 
 
定期選舉與政黨輪替有助於去腐除弊,這我是極為同意的。

而我也當然同意民主是好的,因為權力需要制衡,政府需要監督,施政更應該透明化。

這件事,從2007年就已經見報的報導來看,如果是在英美等外國發生,即使合法,道德仍然有虧,該候選人還是會自動退選的,反正也選不上。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政府官員若在任內做了不該做的事情,總有一天會被揭發的,政府資訊再怎麼列為機密,依法仍會解密公開,「極機密」已經不能成為官員的護身符。

蔡英文身為總統候選人,當其操守被對手陣營質疑時,民主制度,會要求該候選人有義務跟選民說明,若不能釋疑,以得到選民的信任,就會得到選票的制裁。

這個「自清」的義務,並不是說對手挟怨抹黑,或者提告,就能解脫的。我是認為蔡英文若對於這個議題,一直採取避不辯解,拒絕回答的態度,對其選情不會有幫助。當然,這是我的看法,當然不一定正確。

民進黨人很可能認為她這樣做,拒絕回答,而由底下人來代打與提告,誰敢講就告誰,可以讓蔡英文保持清高形象,更凸顯這是國民黨栽贓抹黑的選舉奧步,而贏得選戰也不一定。

民進黨人這個看法,其實是有依據的,中時做的最新民調結果,兩個陣營在此案爆發後,差距不增反減,小英只差一個百分點,該結果在統計誤差的3%內,實際上等於兩者因國民黨猛打此案,劉憶如加碼演出,結果自傷,民進黨反擊選舉奧歩,成效非凡,而打成平手。

所以,若小英繼續迴避此議題,我們就來看看選舉的最後結果,是不是如中時近日所做的民調吧。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chen123&aid=5933436
 引用者清單(2)  
2011/12/18 10:06 【公義之聲】 選戰焦點應回歸公共政策與執政能力
2011/12/16 06:48 【公義之聲】 選前絕對不是法律空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