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媒體文責自負,政府不可介入。
2009/10/05 11:38:41瀏覽804|回應0|推薦2

引用文章:中天新聞台可否停止[為匪宣傳]呢? 

媒體文責自負,政府不可介入。

我同意今天(2009.10.05)中時的社論的論點,台灣沒有新聞檢查制度再復活的空間。(該篇社論附在下面,網友自己參考。)

我雖然用[為匪宣傳]這樣的字眼在批評他們,但是我手上並沒有公權力,只是狗吠火車,自己罵爽的而已。政府可別真的以為[民氣可用],就來搞言論審查了,這是我絕對不能同意的。

雖然我不同意他們的觀點,但我誓死維護他們這樣言說的權利。

若台灣媒體喜歡這樣繼續去做中共的搖尾狗與傳聲筒,反對的輿論與下降的收視率,自然會懲罰他們。

我現在都看別的新聞台。

---------------------------------

社論-播閱兵不可怕 走新聞檢查回頭路才可怕
2009-10-05 中國時報 【本報訊】

     民進黨透過發言人指控台灣部分電視台幾乎全程轉播大陸國慶閱兵大典,播出閱兵展現的各種武器,包括核彈頭在內,「驚悚」、「誇張」的畫面,無視於對台灣人民感情與對國家安全的傷害,認為違反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新聞局則初步表示可能涉及違法,將儘快檢視節目內容,如果確定違法,將依法科處罰鍰。

     真該恭喜民進黨,經過了六十年,終於學會認同當年蔣介石統治台灣的方法,使用政治意識型態發動公權力控制新聞傳播自由;在其創黨先輩們數十年前前仆後繼用生命、用自由對抗威權控制思想新聞自由的時代過去之後,民進黨現在開始向當年的威權看齊,儘管仍是在野黨,卻決定以蔣介石為師,督促政府回到那個使用公權力控制、檢查媒體新聞的年代。蔣介石地下有知,當有吾道不孤、借黨還魂之樂。

     也同樣提醒新聞局以及馬吳領導的執政團隊,請仔細思考一下,這是自詡自由主義政府能夠觸犯的政治禁忌嗎?越此一步,難道就不是重新走上用政治正確箝制新聞自由,邁向白色恐怖的時代,不要小看新聞局錯誤的一小步,那將是自由民主的台灣掉頭自戕的一大步。在野黨奪魄失魂、自甘墮落,執政者千萬要能懂得拒絕權力的誘惑與國族主義幽靈的召喚,不要順勢將台灣來之不易的新聞自由,輕易推入政治思想控制的深淵。

     中國北京舉行閱兵典禮,是全世界都看得到的新聞事件,只要有台電腦,想看全程的人,誰不能看全程?新聞媒體有的不以為意,有的刻意忽略,也有的以為乃是與台灣的利害攸關,必須近距離從事詳細的觀察;不同的媒體反應不一,這本是自由社會的常態,如果政府或政治勢力可以選擇觀點有異的媒體,藉用公權力加以打壓制裁,就是為自由主義所不容的政府舉措。今天可以用「近乎全程轉播」為由制裁媒體,明天就可能為了「播報北京閱兵」為由得寸進尺。這種只有政治好惡,沒有執法標準的壞事,政府絕不能做!在野的政黨可以健忘到拋棄自由主義的義理精神,以自由人權為立國價值的執政者,必須有所不為。

     可別拿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充做依法行政的藉口說詞。新聞局如果是要引用該條例第三十七條開罰,容我們提醒新聞局,控制媒體轉播在中國大陸舉辦的任何官方活動,都不是這一條原先應該適用的對象。使用此條懲罰媒體轉播北京閱兵,本身就是無的放矢、先射箭再畫靶的行為。何況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三十七條授權政府高度管控對岸出版品進口,如果成為政府經常援用以為控制資訊的根據,該條本身即已不能合乎民主憲政的要求,而要受到違憲的評價。

     試想,以今日資訊之發達,網路信息流通之快速,管制處罰電視媒體轉播對岸官方活動有何意義?豈非明察秋毫、不見輿薪?難道政府打算效法北京控制網路資訊的做法,也要築起政府篩檢網路資訊的機制,實施嚴格的新聞檢查?在這樣一個資訊傳播無遠弗屆的時代,掌握資訊才能贏得競爭。控制資訊傳播非但徒勞無功,而且只會浪費政府資源,減損台灣的國際競爭力!為了政治意識型態而從事資訊、思想控制,就是愚不可及的愚行。

     想當年威權國民黨透過情治機構,乃至後來警總、新聞局從事思想檢查的時代,慣常使用的招式就是「為匪宣傳」、「為匪張目」、「破壞國家安全」、「動搖士氣民心」這一類毫無標準的帽子套頭,製造寒蟬效應,達到為意識型態服務的目的;也就是強調特定意識型態以與特定的意識型態對抗,進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識型態戰爭,台灣在解嚴之後,以二十年的時間脫離政府領導從事意識型態戰的陰影;民主自由得來艱難,失去卻很容易,今天報導北京閱兵並不驚悚,政府以其製造驚悚為由開罰,才會叫人不寒而慄!

     民進黨在野時長期嘗過政府用意識型態對付台獨的滋味,現在卻竟施壓政府運用意識型態對付自己設定的政治敵人,與當年的威權政體已無不同!但是威權的時代早就過去了,馬政府可不能因為民進黨忘不了蔣介石,就要搖身變成蔣介石!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chen123&aid=3378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