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這輩子究竟「為何而忙」?
2018/03/11 22:11:52瀏覽974|回應0|推薦17

每日周而復始的一成不變的生活, 有時容易讓人對於自己的存在價值感到迷惘或者懷疑。有些人用小孩的成就來肯定自己一生的努力,有人用事業的輝煌來彰顯自己的能力,有人用無拘無束的態度來面對生活。而有些人則是一無所有但也可能是一事無成。 很想和你分享最近讀的一篇文章, 當你安靜下來時能夠問問自己想一想這個能夠貫穿你往後人生的問題。你究竟爲何而忙~ 也許能夠有個努力的方向再或者導引你計劃著充實的未來。 

謝謝來訪並歡迎留言分享你目前對於人生的看法或是自己的經歷。以下是文章的原文。 


你這輩子究竟「為何而忙」?三個問題幫你釐清自己

艾德.夏恩(Edgar H. Schein)注意到了職業生涯中不變的事物,提出了核心概念「生涯之錨」(career anchor)。生涯之錨是國外傳進日本的理論中最有名的一個,知道的人也很多。anchor是錨或碇的意思,用來固定船隻(自己),所以生涯之錨就是「不願妥協、不應妥協的東西」。

職涯會因為轉捩點不斷改變,同時也是你自己一手開創的,另一方面職涯也是「做自己」的過程,因此一定會有「會改變的東西、應該改變的東西」以及「不會改變的東西、不應該改變的東西」。

夏恩認為在職涯發展中,生涯之錨代表「有自覺的才能、動機、價值觀」,你對於自己真的想做的事(目標、價值觀)、有能力做的事(專長、興趣)等,都能深入認識、理解,而且有一定的概念。也許可以理解成是類似can、will、do的概念,就算換了工作,你這一艘船所停泊的地方也不會改變。

就算是在青春期,人也會看著雙親、兄弟姊妹、前輩的背影,慢慢形塑出自己的生涯之錨,等到出社會經過工作的歷練之後就會更清楚明白。透過工作上愉快與痛苦的經驗,重新認識「自己擅長什麼?」,重新發現「自己熱愛什麼?」,重新確認「自己擁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這些問題與「我是誰」是一樣的。

我在汽車公司工作九年、顧問諮詢公司四年、金融機關九年、大學八年,工作的單位雖然不同,但是我的錨始終都在同一個地方,從來沒有改變,至少從國中以後就沒有變過了,我甚至覺得是從小學三年級就有了這個錨。畢竟人類是不會說變就變的。

人的一生之中,「轉捩點」一定會以某種形式出現,此時的你要如何面對?

判斷的標準就是「我的錨是什麼?」,你離不開錨,也不應該離開。

八種生涯之錨
夏恩經過研究之後,提出大部分的生涯之錨可以歸類成八種,把這八種類型直接減省成一個字的話,可以列出「專、總、獨、安、創、獻、挑、衡」。

專:想以專門技術或專門知識決勝負,想成為特定領域的專家。
總:想從事大規模的工作,想身負重任、有所成長。
獨:想以自己的步調完成工作,工作時不想假他人之力。
安:重視未來可預測的安心感,希望可以事先準備。
創:對「新」與「創造」相當敏感,想嘗試創業。
獻:想派上用場,從事改善社會相關的工作。
挑:總想要挑戰,看到高山就想攻頂。
衡: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組織很重要,自己的生活也很重要。
我們一般都會對其中幾個錨深有同感,不過這個研究會透過問卷鎖定出每個人唯一的生涯之錨(回答四十個問題後計算總分)。

聽說不管是什麼職業,問卷結果都會平均分布在這八種錨,就我的經驗來說也確實如此。我過去以同樣的四十個問題進行調查,發現人數確實驚人地平均分配。

八種錨都與個人相關,是「自己怎麼看待自己」的「自我形象」(self-image)。如果硬要套用夏恩的話,八種錨就是指自己的competence(能力)、motive(動機)、value(價值)。生涯之錨就是由數個自我認知組合出來的,也就是看你會怎麼回答下面的三個問題。

問題一:自己的才能、技能、擅長的領域是什麼?自己的強項與弱點是什麼?
→這一題所回答的是competence,也就是(自己知道)自己擅長的事,我命名為「能力基礎」。

問題二:自己的主要動機、欲望、動力、目標是什麼?想要什麼?又不想要什麼?
→ 這一題所回答的是motive,也就是(自己知道會)驅動自己的東西,也可以稱為「動機基礎」。

問題三: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判斷事物的標準是什麼?
→這一題所回答的是value,是自認為善的東西,也可以稱為「價值基礎」。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絕對不願妥協的「堅持」,這就是「你自己」,所以不管走多遠你都會找到回家的路。

夏恩的研究主題是開發、發展、學習、變革,全部都與development相關。說career development指的是職涯的「發展」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在發展的同時,應該還是有類似指南針中心的東西存在,這就是我們最後會回去的地方,也就是生涯之錨。

經理人節錄自《圖解團隊領導學:從理論到實踐一本搞定!》,台灣東販出版)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angoghflower&aid=11100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