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提高呼吸品質-心、呼吸、身體三位一體
2012/03/27 01:28:29瀏覽124|回應0|推薦0

本文作者/番場裕之

提高呼吸品質-心,呼吸,

 

身體三位一體

想要提高呼吸的品質,並非只要練習呼吸法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要讓身體處在容易呼吸的狀態。

身體的中心線是脊髓。呼吸與身體,尤其與脊髓有極為密切的關係。呼吸並不是只靠肺部來進行,同時橫膈膜等呼吸肌和脊髓也要緊密配合,在絕妙的平衡上才得以進行的。

如果駝背,胸腔與內臟受到壓迫,呼吸機能是不是就會降低,而變得氣短、氣悶?「氣悶」就是「氣受到阻礙」。由於氣悶,有可能會讓自我迷失方向。如果全身都處在缺氧狀態,就連腦部或內臟的運作也會跟著降低。

腹式丹田呼吸便是透過橫膈膜下降,讓肺充滿空氣的呼吸方法。藉著橫膈膜下降,空氣進入,而使腹部膨脹。接著也要進行胸式呼吸。透過擴胸再讓空氣進入胸腔,從腹部到胸腔上方都充滿空氣,背脊就會直挺,身心都會接近理想狀態。

如果像駝背一樣的不良姿勢,背脊或胸腔便不容易與呼吸配合,因而會形成呼吸障礙。

想像切花就容易了解吧?將鮮花放入花瓶時,花開正好,但過了幾天花便會逐漸失去光采,慢慢萎靡。但如果剪枝、換水,花朵就會再度恢復元氣。

如果背脊具有韌性與彈性,能讓氣的能量充沛流通、有活力,呼吸機能自然就能活化,精神上也就能夠展現出清爽的活力。呼吸機能得以活化的話,營養也可以送達內心,展現出開朗與光采。

身心並不是分離的。只是我們將掌控生命整體運作的一面稱為身體,將掌控思考的另一面稱為心靈,實際上是全部包含在我們生命裡。然而,似乎有許多人總是因為得不到身心一體感而有所不安。身心是一體的。為保有心靈的安定,也不能忽視身體的環境。如果能透過以呼吸為媒介的瑜伽,讓「心」、「呼吸」、「身體」均衡地達到三位一體的話,應該就可以過著健康的每一天了。

以呼吸法或體位法為代表的瑜伽,便可以鍛鍊這樣的心,削弱任性的自我與心的蠢動,產生安定性,確立心的軸心與自在性,具有讓心不容易失衡的效果。

因為瑜伽對於心與身體,是以全人格的形式來訴求的,它教導我們關於人的根本,是一種特殊的體驗。透過瑜伽,可以清楚地認清自己。瑜伽雖有其速效性,但自在性並無法立即修得。

雖然在實踐瑜伽之後可以立即體會到效果,但自身的基台或生命的根本要往好的方向改變,還需要經過數個階段。

不過也沒有必要想得太艱難。並非一定得怎麼做或非怎麼做不可,只要置身瑜伽這個大河流當中,自然就會受到引導。

靜心分為三個階段:將四散的心收攝回來的階段;讓收攝回來的心靈集中的階段;最後是集中成為一體的階段。接下來就各個階段簡單說明。

第一階段,收攝心靈

最初的階段就是「收攝心靈」把在無意識當中受到事物牽引而東飄西盪的心靈,拉回原本位置的階段。將無意中受到「某事」牽引而迷失的心靈,有意識地集中到一件事情上,藉此讓心獲得解放,回到原來的位置。藉著進行呼吸法等單一件事,便可以讓心從被淹沒、被占有的想法中解放出來。這在瑜伽中稱為「收攝」。

第二階段,心靈集中

心就算收攝回來了,稍一不留意可能又會回到之前四處散亂的狀態。將心推向更確實安定的部分就是「心靈集中」的階段。這稱為「凝神」、「靜慮」。「心靈集中」就是將回到原本位置的心靈,按照自己的意念固定在一個目標對象的階段。我們可以用攝影來比喻這個過程。如果還沒有決定要拍什麼,就會到處尋覓,也沒辦法對焦。這就是我們常有的心靈不安定的狀態。挑選想要拍攝的風景的過程,就是「收攝心靈」的階段。而心靈集中的階段,可以說就是選定一個想要拍攝的東西,並將它對準焦距的過程。

最後階段,創造一體感

將心收攝回原來的位置,是構築基礎的階段,之後便會有更為穩固的安定感(心靈集中的階段),最後便是要提高安定感,並且建構值得信賴的自己。心靈集中之後,成為自己所決定的目標對象的一體感,也可以說就是收尾完工階段。這稱為「三摩地」。

同樣都是一體感,但被不是自己的心靈所真正意圖的目標對象牽引、吞沒的「一體感」,與將心靈重返原有位置、將心靈集中在意圖的目標對象之後的「一體感」,兩者是全然不同的。

前者的狀態,好比看電影時把自己當成主角的陶醉感,將自己置入該時空的錯覺。套一句近來年輕人經常出現的話,可以說是接近「沉迷」的狀態吧。

而後者則是清澈湖面所倒映的滿月,看起來彷彿是真正的滿月一般的狀態,換句話說,就是斬斷了所有憂慮的明鏡止水的境地。兩者心靈的清靜感不可同日而語。即使是同樣的一體感,卻有天壤之別。

將心中的障礙慢慢地、一點一滴地清除,將心靈集中在意圖的目標對象上,這樣不斷持續下去,最後便會全部都融合為一體。

如上所述的三個階段,收攝心靈↓心靈集中↓成為一體的三摩地階段,這就是心靈建構自在性的過程。所謂瑜伽,不管是體位法或呼吸法,以及其他所有的方法與手段,就是為了安定我們的心靈,培養一顆不會傾頹的心,並且修得自在性的過程。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53188&aid=626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