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22 00:05:47瀏覽1269|回應0|推薦3 | |
(引言)轉盤上的泥,隨著林昭地的雙手,成了一只壺、一張碟,我們驚訝地發現這些泥竟有著生命律動的痕跡…。有人稱林昭地是一代匠師,但我們倒覺得他比較像是一位用陶寫一生的「藝匠」,一位古來稀的「玩陶人」。 溽熱的夏日午後,沿著一道砌著錯落有緻的陶甕牆,向裡去,遠遠便可見老宅裡透著一道身影,跟隨著清晰的轆轤(珠仔車)轉動聲,便可發現林昭地老師傅赤身捏陶的專注模樣。 跨過門檻,赤黃、灰黑的陶器成品與半成品,搶進我們的眼簾。林昭地蓄著一抹與他頭髮一般銀白的短鬍,搭著爽朗的招呼聲,讓人感覺不出他已有七十多歲。 笑說當初學捏陶是為三餐的他,一浸淫卻是一甲子的歲月。從捏生活陶到藝術陶,從手拉胚到手擠胚,無一不是集六十年功力於其中。林昭地以燕巢火山泥為創作素材,陶胚多不上釉,而任柴火、落灰自在變化,成就色澤猶如「紫火行雲」的「紫雲燒」特色,這也正是他能榮獲八十九年中興文藝獎章特別貢獻獎,及2003年高雄市歷史博物館等大大小小邀展的主要原因。 看著滿室陳列的古早味陶製器皿,讓人隱約可拼湊出台灣傳統農家儉樸、自然的生活景象。轉身問林昭地收多少徒弟,他笑說「數不清了,反正有興趣的人就來,但要先預約,不然我會到處跑」,直率的言語正如他的陶藝品,一派自然。 有機會來到九曲堂,就彎進「林昭地陶藝館」吧!隨性坐在陶椅上,用著陶壺喝著好茶,聞著陶薰香爐所傳來的陣陣檀香,在陶燈暈黃的燭照下,聽著林昭地老師傅說上一段台灣傳統生活陶的輝煌歷史,滿足您對阿公阿嬤時代的懷思想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