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劇﹞《寶島一村》回不去的年代
2012/01/07 20:24:17瀏覽893|回應0|推薦11

49a29d4450d88

從我很小的時候開始,鄰居媽媽每週總會帶著我與她兩個小孩上早市,我現在還記得,從中山路與新生路口開始,延著學校的圍牆邊,有一個賣小雜貨的攤子,將所有東西放在鋪有藍色塑膠布的地上,每次的早市記憶,都是從眼前玲瑯滿目的雜貨開始。

再往裡頭走,我還記得左側棚子下的魚攤,冰塊上各式各樣的魚總會讓我們目不轉睛,還有走到中段時一定會被濃郁香味吸引住的手工蛋捲店,老闆熟悉的一次操作好幾台烤爐,蛋捲一支一支被放入塑膠盒中;我常想著哪天能嘗一口這滋味。

早市連接著的,是有名的小吃街,在那裡,可以用便宜到吃驚的價格買得各式各樣的麵食,全部都好吃的讓人難忘。一大早,不少上了年紀的伯伯在樹下大啖紅燒牛肉麵的景象,至今仍讓我難以忘懷。

這裡是空軍市場,接連著的是建國二村。有一天,市場拆掉了,原來擁擠的成了寬廣的馬路;有一天,小吃街拆遷了,我再也找不到那些熟悉的味道,以及熟悉的景象。
村子拆除的時候我高中,還在狹小的活動中心辦了一個展覽,展出一系列眷村文物以及生活用品。

其實,當時的我並沒有多大的感觸。

身為眷村第三代,我對於眷村這個特殊的存在並沒有任何情感,就連對眷村的印象,都是從後來走訪許多因遷村而廢棄的村子中累積的。

這幾年突然興起一股眷村熱潮,在全臺各地眷村都拆除的差不多的時候,大家像是突然想到似的,用展覽、影像、戲劇、文學......想找回一些什麼,我並沒有搭上這股熱潮,我以為眷村就是那個樣子:竹籬笆、紅木門,女孩清湯掛麵、男孩成群結隊,各式語言與各式口味參雜在其中,一個自成一格與世隔絕的世界。

我們村子在建國二村往北沒多遠,村民都是從金門撤退到臺灣,因此命名為金門新村。在我一歲時,竹籬笆拆除,大家搬到山坡上、中間漆成紅色的五層樓公寓裡。那時我媽媽抱著我站在眷村小路邊看大家忙著搬家,迎面一個抱著大木桌的用桌角在我頭上留下深深的印記。

那塊地後來成了四線道路,我總覺得我頭上這個凹陷,是村子在我身上留下"它"曾經存在過的證明。

同樣也被拆遷的建國二村,被王偉忠留在舞台上,換了個名字,叫:寶島一村。

我知道這齣戲很紅,從2008年12月首演開始,就在各地得到極高的評價,但我一直沒有想觀賞的欲望,就算好評不斷、加演再加演,我仍以為眷村就是這個樣子,內容頂多只是將眷村發生的趣事串在一起罷。

有幸觀賞這齣戲完全是個意外,到中正記念堂觀展時得知表坊相聲劇《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的加演訊息,搭配《寶島一村》以套票方式出售;耳聞許久,看看也無妨,沒想到竟然成了我最大的感動。

看戲前一晚,為想先了解整齣戲的內容走向,我翻開在《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會場購買的《寶島一村》劇本書,我沒想到這會是一個如此深刻的故事,以至於當我讀至第一幕第四場時,強大的悲傷已經讓我不能自己。

從中,我讀到的是屬於那個時代的無奈,真真實實發生在我爺爺奶奶身上的無奈。
一開始以為一切只是暫時的,到在臺灣落地生根、在也回不去了,故事真實的描寫出曾經發生在每個村子裡的大小事、每個村子裡都會出現的人物,跟著劇情走,也不免開始回味接觸過的眷村爺爺奶奶們,的確就是這個樣子!

時而感動時而歡笑也是這齣戲的特色,名演員林青霞在推薦文中寫到"還沒哭完又笑了"真的是看戲時的心情。明明是很悲傷的一件事,卻用幽默的笑聲將它包起,讓觀眾在歡笑時又多了一份愁悵。

有趣的是,戲中還能見到表演工作坊歷年不少眷村題材,像是說話從沒人聽得懂的紀怪,就有《那一夜》中咕嘎的影子,中間有支電線竿的房子,也曾在《臺灣怪談》中出現,現在其聚一堂,也讓觀眾有股特別的新鮮感。

我真的很喜歡這個故事,讓我感動又讓我難過,我想以後很難再出現這樣題材的戲了。

總以為能搬上舞台的,不會是發生在嘉義這樣小地方的故事,王偉忠將建國二村的故事搬上舞台,並能得到如此大的回響,對我們嘉義人來說真是受寵若驚。

散場時,工作人員發給觀眾每人一個包子,呼應劇中重要的天津包子攤。我觀賞的場次發放的是六張犛包子,聽說在嘉義演出時,發放的是真的空軍市場手工包子,這是我第一次感嘆沒有留在嘉義!

不過也聽說有些場次拿到的是義美冷凍包子,至少我拿到的還是手工的,心情平復了不少。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shioK&aid=6012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