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2/19 20:15:16瀏覽1001|回應0|推薦9 | |
劇名:The Other Boleyn Girl 為了使民眾更了解與親近歷史,英國在如倫敦塔或塔橋這類宮殿或有歷史意義的場域內常會安排演員裝扮成歷史人物與參觀民眾互動,他們或許進行導覽、或許重現當時事件,又或許只是在那個空間中如任何一個平淡的日常坐在花園長椅上看書寫信,待懷有十足好奇心民眾路過搭話,準備充分的每位演員都可以用該名歷史人物的身份與你對話也用該人物的立場回答問題,當場就可以來個跨時空交談,也可以用輕鬆的心情從閒聊中學習歷史。 有次我與友人參觀位於倫敦郊區的漢普頓宮時,在華麗的宴會廳裡遇上了亨利八世的首任與第三任妻子阿拉貢的凱瑟琳與珍西摩。阿拉貢的凱瑟琳維持她身為西班牙公主的強悍與驕傲,不斷強調自己才是真正的英格蘭皇后並對亨利八世的其他妻子們表現出毫不掩飾的鄙視,我問她,離婚之後她怎麼了?心情又是如何?她講的豁達,說在那之後她就搬到鄉下去了,平時沒事會做出刺繡等手工,其實她寫了很多信也送了禮物給亨利八世,但都沒有收到回應。到此她的表情有些落寞。 後來我們在附近一間房間裡遇上亨利八世,與一群不到十歲年紀來此校外教學的孩童一起。面對孩子們各式天真如最喜歡的顏色或最喜歡的動物等問題,亨利八世像是從來沒想過會被如此提問而帶著些許驚訝的表情一一回答,直到其中一個小女孩問了他為什麼要不斷離婚,這時只見扮演亨利八世的演員有些猶豫,像是不斷在心底斟酌後還先幫大家打了預防針強調時代已經不同了,才緩緩開口:因為女孩不重要,我要兒子。在場的所有孩子們尖叫了起來,像是聽到了一句在他們的人生中永遠不可能聽到的話語,騷動中演員還是不斷安撫孩子們,不斷告訴他們現在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男孩女孩一樣重要。那個當下我只覺得心酸,曾經那些幸運的孩子們永遠不需要面對的這一問題讓多少人心碎或抑是丟了生命,就如同電影《美人心機》裡的故事內容。 『離婚、砍頭、死,離婚、砍頭、活。』這句大多數英國人都能嚷嚷上口的順口溜幫大家簡單記下亨利八世六位妻子的下場。在英國像這樣的順口溜還真不少,其他還有『兩個砍頭,一個死,兩個離婚,一個活』與『亨利八世結了六次婚:一死、一活、兩離婚、兩砍頭』。沒錯,亨利八世應該是英國知名度最高的國王,處處都能見到他那著名的站姿畫像;亨利八世在位期間其實有不少政績,可惜所有一切對英國的貢獻都不及他為了離婚不惜與教廷決裂與他的六位妻子來的讓人有記憶點,「亨利八世有幾位妻子』甚至是英國移民考試題庫中的一道題,如此的後世評價亨利八世地下有知一定會猛搖頭吧。 六位妻子中最知名的是讓亨利八世開君主離婚先河、創立英國國教會的主因安博林,她曾是亨利八世第一任妻子阿拉貢的凱瑟琳的侍女,也曾是亨利八世的情婦,她用心機跟手段成了新任英格蘭皇后,最後卻也敗在自己的心機與手段中。這段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但在這些過程中,《美人心機》介紹了幾乎不會有人談論到的另一位博林家女孩:瑪麗。 電影裡瑪麗是安的姊姊,與最小的弟弟喬治三人在父親的宅邸了渡過無憂無慮的童年。相較於溫柔順從的瑪麗,安從小就表現出機靈與高明的手段,讓他們的父親威爾特伯爵對她寄予厚望,於是拒絕了名門凱里家對安的提親,反而把瑪麗介紹了出去。時任國王亨利八世因子嗣問題對皇后阿拉貢的凱瑟琳不滿已久,威爾特伯爵聽從舅子諾福克公爵的建議邀請國王參加瑪麗的婚禮,想藉此派出安引誘國王,待安產下皇子後整個家族將會因此得到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怎知一開始看似順利的計畫在出外狩獵時出了差錯,性格強悍的安傷了國王的自尊心,讓國王轉而看上了溫柔的瑪麗,招瑪麗入宮成為皇后的侍女,並慈悲的讓安隨行,為了自身利益明爭暗鬥的宮廷生活、一心只想服侍自己丈夫的瑪麗與忌妒心大發的安,要好的親姊妹為此互相仇視。 《美人心機》改編自同名小說,如原著書名這是”另一個博林家女孩”的故事:當國王看上瑪麗時,安只是博林家的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女孩,但當國王變心追求安後,失寵的瑪麗反而成了博林家另一個不被提起的女孩。有一陣子我很沉迷於英國史之中,對於亨利八世的史蹟讀了一遍又一遍,所以像《美人心機》這類偏離正史而著重在流言八卦的風花雪月故事一開始還有些頭痛,但靜下心來後想想,這個故事裡些許細節也很有趣,再者電影裡的畫面真的很美,都鐸時期的華服與珠寶,皇宮中的精緻擺設,配上會說話的燈光與鏡頭語言,不急不緩的用畫面說故事,每一個頓點都是一齣戲,可惜的是劇本的敘事功力遠不及攝影能呈現出來的效果,或許整個事件過程時間太長,所牽涉到的人物與事件太多,儘管電影片長接近兩小時,仍只能大量省略過程與細節,只將重點放在安與瑪麗爭奪國王寵愛的過程,但在人物刻劃不夠細膩又細節不足的情況下,觀眾只能看到一個被情慾沖昏頭的傭君,生硬的遊走在不同女人間看不出轉變的道理,安從好妹妹到心機女再被困於生不出男孩怕失去國王注意的不安全感的過程更是缺乏轉折,結果就是讓觀眾無法順著她的情緒發展對她有所同理,反而對她的手段反感。其他就更不用說瑪麗那麼一個溫柔婉約、忠於丈夫的好妻子為何突然拜倒於國王的魅力之中,深愛國王到不惜與妹妹翻臉,這樣的過程一點說明都沒有,什麼都是突然的發生又突然就是這樣了的狀態,跳躍幅度之大只能解釋成國王魅力十足,任何人都逃不掉。 所以一場近兩小時的電影看下來,倒像是讀了一本外貌華麗卻內容殘缺的言情小說,所有一切都只是膚淺。但幸好還有兩個腳色穩住了這場鬧劇,分別是亨利八世的第一任妻子阿拉貢的凱瑟琳與安和瑪麗的媽媽伯爵夫人伊莉莎白。兩人的戲份雖然不多,卻都在這個故事裡給出很明確的意義;阿拉貢的凱瑟琳身為西班牙公主從頭到尾都堅守著自己的地位,儘管丈夫風流不斷還直接把情婦帶到身邊,她依然用皇后該有的驕傲穩住自己的自尊,就算整個大環境已經不在她身側,依然揚起下巴,表現的是女人不得不的堅強。另一方面伊莉莎白伯爵夫人的狀況就完全不同,第四面牆外的觀眾可以發現她一直都是擔任智者的腳色,如同先知般在每個重要時刻預見後果;她總是可以一針見血的點出問題且給予正確判斷,可惜生在那個女性永遠只是附屬品的年代,她的聲音只是隨風消散,代表的是女人的悲哀。 伊莉莎白伯爵夫人的悲哀影響到了安與瑪麗,成了這部電影裡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女人永遠只能是顆棋子。 故事裡絕大多數的情節都是放在安與瑪麗的鬥爭上,過程中我們看到兩人從不同的起點開始,瑪麗是情非得已的被國王向中而安是被託付一個讓整個家族光榮的任務且完成後自己也能成為貴族夫人,懷著不同目的接近國王,但後來都真心愛上國王並想獨佔國王,為此她們只能盡力滿足國王的要求,像是努力生出個兒子來保住國王對自己的愛,也因此她們必須要除掉所有會吸引住國王注意力的存在,不惜互相陷害互相仇視,哪知道國王並非她們可以抓住的,參與進來的情婦越來越多,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的命運並不是她們微薄的能力可以改變,最後只能帶著痛苦與絕望走向毀滅之後。 很有趣不是嘛,表面上大家看到的是兩個女人的鬥爭,大家都心知肚明故事裡幾乎不佔多少篇幅的男性們才是引起這場悲劇的主因。如果男性不為自己慾欲將女性如牲畜般贈予,如果男性不為自己的利益操弄女性來達成目的,如果男性不使用情緒勒索的灌輸女性該要是什麼樣子才值得被愛,或許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安就是看到了自己母親明明智慧能力都好卻被懦弱的丈夫受限住而決定要跳脫生而為弱者的命運,她放手一搏以為可以靠高明的手腕操縱男性,可惜她是多麼微小,微小到看不到整個世界的全貌,而不知道原來自己是被牢牢的困在這個由男性所打造出的牢籠裡,永遠只能當一顆棋子,反抗也只讓她成了一顆被丟棄的棋子罷。最後,有自我的女人為了自以為的愛情付出一切而毀滅後,躲在幕後的男人繼續操縱著聽話溫順的女人。 充滿心機的安為了自己的野心上了斷頭台,溫柔婉約的瑪麗接受了另一男人的求婚到鄉下與孩子們過著幸福快樂與世無爭的日子。女人不要太強悍、女人不要太有心機與手段、女人不要爭權利,身為一個女人要選擇斷頭台還是鄉下的大房子,這個故事已經很明顯暗示女人要聽話了。 於是我想起漢普頓宮裡的亨利八世說的,女孩並不重要,看看安跟瑪麗,也看看阿拉貢的凱瑟琳與伊莉莎白伯爵夫人,女孩並不重要。幸好時代已經不一樣了。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