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健康小站
2008/07/24 10:02:21瀏覽404|回應0|推薦1

腰痠背痛 ! 打哈欠想睡覺 !

大部分國人罹患慢性缺氧毫無警覺 !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2008.07.09

你常打哈欠,精神不濟,可別以為這只是身體累了,而可能罹患了慢性缺氧,醫師發現,國內大部分上班族都出現慢性缺氧症狀,心情煩悶、忘東忘西、常打哈欠,長期下來,容易罹患慢性疾病。

  台北市有氧健康協會昨天舉辦「打擊全民公敵-慢性缺氧」記者會,理事長王祖武表示,大家普遍認為只要呼吸,就可吸足了氧氣,事實上,嚴重的環境污染、龐大的工作壓力,加上週而復始的緊張生活,使得大部分上班族都處於慢性缺氧狀態。
  根據 104 人力銀行一份「上班族身心健康」調查指出,五成八上班族每天都感到疲勞,及腰痠背痛,四成六上班族經常打哈欠,想睡覺,甚至出現頭痛、眼睛痛等身體不適現象,而這些都是慢性缺氧的常見症狀。

  家醫科醫師王凱鏘表示,造成慢性缺氧的因素有許多,最常見的是,經常處於辦公大樓、地下室等氧氣濃度不夠的密閉空間,另外,焦慮症及憂鬱症患者,因為身體容易耗費氧氣,所以也容易缺氧。

  再者,患有 B 肝、 C 肝、關節炎、心臟疾病以及血管硬化、肺氣腫、貧血的民眾也都容易缺氧,造成精神委靡不振,整天打哈欠,注意力不集中。

  輕度缺氧的症狀包括,心情煩悶、胸悶、頭痛,頭皮屑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打哈欠、打瞌睡,要是從蹲姿快速站立,眼前發黑;容易暈眩。

  至於中度缺氧則是腰痠背痛,一爬樓梯、跑步就喘不過氣,視力突然下降,食欲不振、口臭、胃酸過多,排便不順或便秘,失眠、慢性疲勞、皮膚乾燥,注意力不集中、反應變慢、遲鈍。

  到了輕重度缺氧,就會出現突發的心悸、心臟不適,眼花撩亂、耳鳴,哮喘症加重,心絞痛、心律失調,動脈硬化、冠心症加重,如果沒有設法改善,到了重度缺氧階段,就容易不明原因休克、昏迷、心肌梗塞、窒息,恐有生命危險。
   如何避免慢性缺氧? 王凱鏘建議, 少熬夜,不要太緊張,適度運動,經常接觸大自然,親近綠色植物,爬山登山是增加身體含氧量的最好運動之一;另外,多吃新鮮、顏色鮮豔的食物,不要吃醃製品的食品,也不要喝隔夜茶,以及隔夜菜 。


腰酸背痛! 打哈欠想睡覺!罹患慢性缺氧卻毫無警覺!
根據一份「上班族身心健康」調查指出,上班族當中有58.2%每天都感到疲勞,57.6%的上班族感到腰酸背痛及45.5%常常打哈欠想睡覺,甚至引發頭痛、眼睛痛等身體不適現象。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工作太累造成,卻輕忽了這些都是「慢性缺氧」常見症狀。台北市有氧健康協會理事長王祖武醫師表示,大家普遍認為「氧」或「呼吸」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從未意識是否有「缺氧」的問題。然而嚴重的環境污染、龐大的工作壓力,加上週而復始的緊張生活,使得近9成的國人都處於慢性缺氧狀態。

缺氧!引發身體罹患慢性疾病
三十四歲胡小姐任職於傳播公司,不論早上或下午,只要跟客戶開會超過20分鐘就開始眼神恍惚,頭低低的,別人熱烈討論事情,她的大腦只能片斷整理碎片思緒,開會之後後續工作也做得二二六六的,履次被主管罵說工作不認真,眼看著晚輩都被重用獨當一面,她焦慮地跑去看精神科醫師。

在科技公司上班的四十一歲張先生,口才一流,但都只停留在嘴皮功夫,那是因為他年輕時過於投入電腦程式鑽研,現在只要工作一小時就異常疲倦,開會多久就打盹多久,主管只好將他冷凍做內勤工作。

慢性缺氧症狀很多,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王剴鏘醫師表示,當血液中一旦沒有足夠氧氣,人體細胞以及各器官將反應在你身上,輕微的像打哈欠,甚至是注意力下降、記憶力減退;但嚴重缺氧時,細胞缺氧將造成身體器官的傷害,例如:高血壓、心肌梗塞甚至是癌症。

一份研究指出,當細胞缺氧時會引起ATP(三磷酸腺苷)缺乏,細胞如果ATP不足,血液以及細胞液內的鈉鉀平衡會發生改變,這個化學變化將改變或減弱細胞和血液的「電場」,當此電場一發生改變,礦物質就開始「流出」到細胞周圍,體液和血液會開始所謂的「礦物質沉澱」。礦物質沉澱如果發生在關節,就會發生關節炎,在眼睛發生就會產生白內障,在動脈就會有動脈硬化, 如果在肌肉周圍,會因缺ATP而引發肌肉痙攣或反應遲鈍。

建立「三要一少」補氧新觀念
王剴鏘醫師指出胡小姐與張先生的案例普遍發生在現代上班族身上,別小看三十多歲年輕人的慢性缺氧症狀可能只是打呵欠或是健忘,因為體內細胞長期缺氧,自由基亂竄,抗氧化能力減弱,目前台灣慢性疾病及癌症有年輕化的趨勢,都是體內缺氧所致。

台北市有氧健康協會特別呼籲大家,正確建立「三要一少」補氧新觀念。第一、睡眠要充足:每天睡飽八小時,讓身體休息;第二、運動時間要足夠:每天運動最少30分鐘;第三、飲食均衡:建立每日五蔬果的飲食習慣;第四、居住環境少污染。培養補氧新觀念,如此一來就能讓您擁抱健康、遠離缺氧人生。


新聞資料來源:台北市有氧健康協會

本文作者【台北市有氧健康協會】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nchao&aid=207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