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21 23:37:59瀏覽393|回應1|推薦2 | |
法門難易與一個人根性有關! 佛陀指示: 末法時代, 淨土成就! ...黃念祖居士是密宗大師, 告訴淨空法師,[民國成立以來,修禪得定的人有, 如虛雲大師,但他沒開悟; 修密的,開悟的只有6人; 而修念法門往生極樂師界,可以一生開悟成佛的,上萬人不止!...] 修大善,不只享人間的福報的,就到天上去享;欲界天的天人, 也是人去做的! 玉皇大帝, 上帝...福報大,但仍未脫離輪迴! 福報享盡了,惡業造多了,仍有機會墮三惡道!
淨土大經科註-第331集 (P.728 末7 當知淨宗稱為易行道者 至 P.732 末1 圓滿具足) 當知淨宗稱為易行道者,是與餘八萬三千九百九十九法門相較而言也。唯此獨易,故稱易行。 若論其實,如本品所明,則知往生,亦非易事。 倘不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一向專念,而欲往生,無有是處。 敬祈當世行人,慎莫初聞淨宗易行,便生輕慢。 信心虛浮,志願弛緩。 口談淨業,心戀塵緣。 如是求生,當待驢年。 又本經三輩與《觀經》九品,是否相配,古說不一。 論為同者,有曇鸞諸師。曇鸞師《略論》云:「生安樂土者,《無量壽經》中唯有三輩上、中、下。 《無量壽觀經》中,一品分為上中下。 三三而九,合為九品。」 又《淨影疏》曰:「十方世界,諸天人民,願生彼國,凡有三輩。總以標舉,如《觀經》中,粗分為三,細分為九。」 又嘉祥《觀經疏》云:「《無量壽經》但明三輩。此(指《觀經》)中開三輩為九輩。 三輩者,謂上中下也。 九輩者,於上品有三,中下亦三,故成九輩也。」 又憬興曰:「今即合彼(《觀經》)九品,為此(本經)三輩,故其義無異。」 又蓮池曰:「三輩九品,正相配合,又何疑焉。」 又天臺《觀經疏》謂「此經(《觀經》)九品,為令識位高下,即大本三輩也。」 至於主張兩經相異者,則靈芝、孤山等諸師。 靈芝師謂三輩止對《觀經》之上品;不攝餘六品,因《觀經》之中品及下品,皆未發菩提心也。 孤山稍廣,謂此之三輩只攝彼之上品與中品,不攝下三品,因本經中三輩往生者,皆是善人,而彼《觀經》中之下三品,皆是惡人,臨終懺悔,念佛得生也。是故諸師皆謂兩經不能相配也。 蓮池大師於《疏鈔》中,會通上之異說。 《疏鈔》曰:「草庵《輔正解》曰:『天台以九品同三輩者,乃約位次相同,不約行因而言。 則孤山、靈芝,皆不違天台。所以然者,以天台但約位次,則輩品正同。 二師唯約行因,則止齊中上。各有所據,取義不同,故不違也。」 剋實而論,則煩惱不異菩提,始惡何妨終善。惡人既已成善,豈不賢聖同科。 三輩九品,正相配合。又何疑焉。」 上之會通,甚契法要。 蓋天台等主張兩經相配者,乃著眼於往生後之階位,而未論及其因地之行持。 靈芝諸師指為異者,乃專就因地行持,乃就曾否早發菩提心與平日之善惡而言。 則《觀經》之下三品,不能齊於本經之下輩矣。 蓮師末後曰:「始惡不妨終善」,深契聖心。 惡人臨終如能懺悔發心,至心念佛,則惡人已成善人。 故亦蒙佛攝受,隨願往生。 故蓮池大師曰:「豈不賢聖同科」,同登極樂也。 由上可見,此經三輩,彼經九品,實相配合,不容或疑也。 又《報恩論》曰:「此經上輩當(當者,配合之義)出家。中下二輩當(同上)在家。乃從其多數,粗舉大凡。故云『凡有三輩』。 《觀經》就此大凡,略開為九。而又極其優降,以括無量行因之不齊。」此論極好。 《觀經》中,上上品往生者,彈指往生,見佛聞法,即悟無生法忍。 須臾歷事諸佛。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是乃三輩中極優者也。下下品乃五逆十惡,地獄相現,臨終懺悔,十念往生者,乃下輩中最下者也。 《觀經》明其最優,兼指最下,故謂「極其優降」。 二經乍看似異,而實旨正同也。 次分述三輩。首明上輩。 庚二、別明三輩 分三 辛一、上輩 分三 壬一、上輩因行 分三 癸一、捨家棄欲 [經]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 [解] 經中上輩往生是否凡夫有分,乃淨宗一大問題。 古德有謂是乃菩薩之行。(如謂上上品須四地至七地之菩薩,上中品須初地至四地之菩薩,餘可例推。 中品中生及以下,才是凡夫所能達。) 若如是者,則彌陀大願之無上,西方蓮國之獨妙,持名法門之易行,往生妙法之殊勝,皆成戲論。 直使不可思議之淨宗妙法,亦復成為可思議之法矣。 故此實為淨宗之關鍵,前於本解(貳)概要中,雖略論一二,未盡其旨,試更詳之。 古說之非,幸得唐善導大師,廣引經論,力破舊說。 大師於所著《四帖疏》中論云:「又看此《觀經》定善,及三輩上下文意,總是佛去世後,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 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 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 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以惡業故,臨終藉善,乘佛願力,乃得往生。 到彼華開,方始發心。 何得言是始學大乘人也。(古師謂下輩是大乘始學凡夫)若作此見,自失誤他,為害茲甚。」 疏中復引《觀經》十則,以證其說。茲不具錄。 大師直示,極樂九品蓮台,均是濁世凡夫往生之位。 唯因世間遇緣有大乘小乘之差異,故往生後有上輩中輩之不同。 淨宗乃最極圓頓之教,大根大器之凡夫,若能信受,圓解圓修,則與常人日劫相倍。(圓人修一日,等於常人修一劫。)故能一生功圓,逕登上品也。 現就本經,兼採餘論,以明三輩往生,實為凡夫,兼及聖人。 經中《必成正覺品》偈曰:「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 首四句明大願之由,乃欲令一切長夜冥昧之眾生,離諸憂悲苦惱,出生善根,成就菩提。 故知所欲普濟者,實為長夜憂惱,待生善根之具縛凡夫也。 繼四句偈,明普濟之法。眾生聞名,來生我剎。此諸眾生,亦即長夜憂惱中之群生。 是故善導師曰:三輩九品,總是為「佛去世後,五濁凡夫」也。 末二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 可見憂惱凡夫,一登彼土,悉皆身真金色,妙相如佛,圓滿具足。 http://tv.jingzong.org/Category_477/Index.aspx?062012-05-1102/02-037/02-037-0331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