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懂得念死、怕死,心才會受教、柔軟
2022/06/21 00:14:02瀏覽145|回應0|推薦1

懂得念死、怕死,心才會受教、柔軟—2019年結夏佛七第一天晚上開示 (講者:上法下藏和尚。 台灣楠西萬佛寺住持。 傳持天台第四十六代沙門。 台灣宗教聯合會執行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OOiNJ-wm0Y

 

打佛七的意義

 

Notes:

 

要訓練自己

在什麼樣的環境和情境

佛號都要能夠提得起來

念念阿彌陀佛

正念能提得起來

佛教的正念

不同於一般說的正念

而淨土宗的[正念]

有有別於佛教的正念

所以依不同的目的

有不同的[][]

 

[]—是正向那個[目的]

[]—念念相續, 才有力量; 不是斷斷續續

 

淨土宗念佛法門:

[]—正求[極樂世界]; [今生出離娑婆]是我們的決定

[]—正願[阿彌陀佛], 求生[極樂世界];

臨終正願現前, 向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本願] 相感應

 

 

佛七方法: 要提得起[阿彌陀佛]佛號

在生活中要這樣訓練

要求生極樂

看家本領就是

念念相續

這個就是淨土宗念佛法門

重要的修行

 

[習氣]如龜殼

臨終時之習氣會加倍,

佛七

要以臨終[]為練習

安心地念, 安心地等待

 

淨土念佛法門的[正念], 是正求極樂世界

今生要出離娑婆世界, 是我們的決定

 

所以, 我們要念[阿彌陀佛], 這是正願

臨終時, 正願要能現前,

我的[正願], 向著阿彌陀佛的[本願]

我的正願與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

 

正願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相應

尤其是第十八,十九,二十願

以信為主導

以願為主導

以行為主導

即以[信願行]為主導

 

我們要順本願

我們要應本願

這就是打佛七的目的

也就是在平時

就練習臨終時

能相信阿彌陀佛 真實不虛—[]

我們的正念 也堅定不移—[]

臨終時 能提起正念/正願—[]

 

平時要

念念清晰

念念理解

念念準備

念念檢查

念念測試

是真實不虛

不能只是泛泛理解

信願行不能不堅

否則容易在痛苦或利益挑戰現起時

把阿彌陀佛放一邊     

然後

你會把只聚焦於一點

移到解決痛苦上

而非將注意力

放在求生極樂世界上

 

何況 臨終時

有更多挑戰和變數

自己的關係 開始在剝離

尤其當兒孫和夫妻配偶 關係比較親密

通常有人會開始撤離對你的依賴

 

又有些人會不接受你要離開

而產生瞋怒

並撤除對你的愛戀的連結

而產生疏離

他們知道抓不住你了

所以主動鬆開

 

因為臨終人的心思情緒

非常細膩而敏感

且感受會加乘

 

有瀕死經驗的人

共同說道的一件事

是當時的[六根]

都非常靈敏

所以容易感到[加倍]的驚嚇或憤怒

因此平時就要培養臨終的正念

從明白道理到臨終訓練

都非常重要

就是為自己的生死大事做準備

 

這次佛七中

每天加誦12000[阿彌陀佛]佛號

可以多誦

要記錄

記錄從何時開始念

一次念了多少聲

念了多少次

累積到睡前結束

 一共念了多少聲

 

念珠一串108

念一串算 100

把那08當作打妄想的零頭不計入

 

每個人念法不同

各作各的紀錄

你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用功的時間

寫在紙上

心裡作意

最好是每天念完

先交給維那師父

 

佛七最後一天念完

可拿到佛前迴向

這是個人訓練的部分

 

再來

就是訓練[正念]的部分

也是分兩類

淨土法門就是這種訓練

面對和處理[臨死]的時候

種種的問題

就是一班人多不知道

在臨死時最後這一念頭

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非常可怕

 

曾有法師告訴我

他臨死時

裝葉克膜

當時動不了任何一個念頭

而念頭來時 也擋不了

連起念頭的力量 都沒有

甚至要控制自己的慾望 也控制不住

自己完全攤在那裡

然後 旁邊的徒弟做的事情 不順他的意

讓他感到特別憤怒

但說不出來

身體完全做不了主

 

雖然他現在還活得好好的

但當時的感受 確實是這樣

後來 他曾厲色 對他徒弟說

當時 你不應該那樣做 (指讓醫生裝葉克膜)

會把我害死

 

雖然長老他已經離當時事件

已經有好一段時間

身體也已經恢復了

但當時那種感受

竟然還表現出那麼強烈深刻的[ ]

意思好像是說當時不應該裝上葉克膜

徒弟不敢承擔

不敢直接將師父帶回去寺裡

長老焦急自己很可能就會死在醫院

而且死得不瞑目

還好 當時有人知道要怎麼處理

長老他並非怕死

但是誰能替別人承擔死

只有自己能承擔

 

廣化和尚圓寂的事

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

就在我做他的教務長任內

他說交給你 我要走了

當時 我也向他表明 只做一任

他是因為看到我寫文章

叫徒弟找我

找了三年 才找到我

當時 我住山三年

 

在我當教務長任內

他生病了

我不是他的戒子

也不是法子

更不是弟子

但他們都不當是外人

 

所以 當廣化和尚在交代一些事情時

我也在場

他表示他要[坐著往生]

[不插管]

那已經是二十幾年前的事

當時的台灣

插管搶救 是醫院非常自然的程序措施

 

疾病是最令人恐懼的

長老後來又送醫院時

弟子分兩派

當時有出家的外科醫生

那一派主張要插管

 

另外一派是侍者這一派

他們說 師父有交代 說他不插管

我沒表明意思

但我覺得老人既然說他不插管

還是順他意思比較好

 

但後來還是插管

因為侍者還是抗爭

所以 讓長老提早回來 作助念

 

老人家的功德修行 沒話講

他是我親近的長老之一

從他生病到往生 我都了解

 

這樣一個大修行人

周圍這麼多學生和侍者

還是經歷一些情況

自己無法控制或作主

 

[臨終]這件事

不論事出家人或在家人

都不能等閒視之

 

所以 佛七要慢慢逐漸嚴格

調熟大家

每天念12000[阿彌陀佛]

是為自己打算

 

懺雲和尚往生

我是圓寂當天 才被通知

衝上山 到達時

長老已經圓寂4小時

 

那像玅境長老的往生

第一時間我就知道

 

曾有一位講經法師告訴我

當往生時

你只能任所有念頭漂浮

腦子清楚 也沒用

有任何情緒 也無法表達 說話

更可怕的是 動不了身

許多有瀕死經驗的人多如此表示

旁邊的人可能緊張

或沒經驗

會手忙腳亂

引起你的憤怒

而這時

他們肉眼和耳朵能力 超過平時

對於周邊的影響

異常靈敏

周邊影響 往往又是不順己意的

容易讓情緒 變得非常爆烈

本來讓你生氣一分的

可以變成氣憤一千倍

 

所以 古人有言

[靜中功夫有十分 動中功夫剩一分]

[動中功夫十分 夢中功夫剩一分]

[夢中功夫有十分 臨終功夫剩一分]

換句話說

淨宗念佛修行功夫

到臨終時 只剩萬分之一

我在[水月抄] 寫過這件事

 

但這時

自己正念又難提起

不修行或不訓練

是很難提起正念

除非 旁邊有善知識的提醒或引導

剛靠自己心力 很難用上

 

一天念 12000[阿彌陀佛]

只是在訓練[專注力](attention)

淨宗念佛人 念佛

要念到就像在往生前念佛一般

先有正念 正念是核心

才有正願

正願包括[我要厭離]

包括[我做的事 是要往生極樂]

還包括[我相信阿彌陀佛]

 

你相不相信

有人有正念

但獨獨缺臨終有正願

有沒有可能?

 

他不僅懂淨土法門

他還知道[怎麼念]

他知道[阿彌陀佛]真實不虛

但就是臨終[病痛]

痛的感覺加倍敏感

痛到不知道要起正願

 

你也可能對你的錢財不捨

對家人不捨

對周遭人逼問銀行密碼 感到憤怒不解

體會不到有人對你將要離去這件事 感到悲傷

 

千萬不要把這當笑話看

要念[]的恐懼

才會把佛七打好

 

我的外祖父

臨終時

他的眼神

到現在我都還記得

記得這種[]的眼神

對於提起正願

相當有幫助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fyliren&aid=17524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