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23 12:17:22瀏覽1789|回應3|推薦39 | |
聆聽土地的聲音 近年台灣農村陸續出現許多現代新農民。他們放棄高薪的都會生活回歸田野,他們經營農業的方式和傳統農民迥然不同,相同的是他們對土地的愛與尊重。 像「榖東俱樂部」的賴青松、「溪底遙學習農園」馮小非以及美濃的兩代米…他們堅持以尊重大自然的方式耕種,友善的對待土地,希望它永續滋養人類。 而這些現代農民也在網路上書寫部落格,與網友分享務農點滴。他們透過網路,幫農民與消費者開啟一扇對話窗口,找回雙方失落已久的信任…。 樂當土地的榖東 ■賴青松 首先,參與我們的行列,您的身分將由逛市場的「買米人」,變成看天吃飯的「種米人」,雖然面對四季風流水轉,颱風暴雨的危機,伴隨土地脈動,感受耕種者的心情起落,需要您更多一分的耐心與體貼,但是當您收到那來自土地,一包包沈甸甸,自己用心思澆灌與陪伴的「自己種的米」,口中的那份安心跟貼心,您將發現一切都是值得的! 成為一個「委託種植」的穀東,也就意味著您成為這個集體農場的場主之一,根據您家庭食用的稻米數量,決定每一年您需要負擔的農場經營成本。您所支付的每一分錢,都將花在這個農場上頭,從租地、付押金、基礎肥料、插秧、除草、追肥、收割、倉儲、運送到休耕期間的管理,乃至於田間管理員的薪資,都必須由所有種米的穀東來共同分攤。因此我們可以自豪的說,您所種出來的稻米,應該是全台灣最貨真價實的好米,因為這是您為了自己與家人所種的。然而身為一個真正的農民,除了豐收的喜悅之外,您也必須分攤天災歉收時的風險,這才是學做一個種田人最要緊的功課。 我們選擇的品種是適合在地水土,耐病蟲害的台中秈稻十號,由賴青松先生接受委託種植的任務,在栽培技術的指導方面,則由實踐自然農法多年的何金富先生擔任顧問。至於稻米栽培的日程,以一年一作為原則,我們計畫在1月初施用基礎肥料,2月底鬆地犁田,3月中旬插秧,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預計在7月底歡喜收成。 至於下半年,則栽種田菁、太陽麻等綠肥作物,藉以增強田地的肥力。目前台灣的水稻田(傳統栽培法),每甲地(約合2934坪,10分地)平均約可生產6000-8000台斤的稻米(白米或糙米)。根據2004至2006年度的生產成本試算,在不使用任何農藥(包括除草劑、殺蟲劑與殺菌劑),並充分投予有機質肥料養地的條件下,預計今年每台斤的生產成本約在65元左右,有關財務支出的細目,也將在每次的穀東會議中提出報告。 您可依據家中所需食用的稻米量計算,認購所需投資的穀份,基於降低運費成本的考量,原則上以每一穀份30台斤(5斤*6包,每月配送一次,亦可指定配送月份,可指定白米或糙米)為寄送單位,如果一次30斤的配送量對您負擔太大,您可考慮邀集三五好友一起分享,共同參與穀東的行列。並且為維持「自己種的米」初始發心的原則,避免個人持有過多穀份,影響榖東俱樂部的穩定經營,一戶認購穀份以360台斤為上限。此外,每位穀東需在加入時繳交500元的土地分攤押金,作為俱樂部經營初期的臨時準備金,並在退出生產年度(每年的8月初至翌年的7月底)之初無息退還。 穀東俱樂部 http://cgi.blog.roodo.com/comment 從以前到現在 ■馮小非 1999年9月21日的大地震,為台灣中部地區帶來很大的震盪,我們所處的南投縣中寮鄉也是其中一個受損嚴重的區域。
也因為地震,許多外來的朋友進入中寮,有些辦社區報、開設社區學園,也有著重於空間重建的教授,如中原大學的喻肇青老師,想為地方帶來一點新的活力。經過好幾年的各自努力,我們在2003年結合成「溪底遙學習農園」,成員包含了中寮的農人、藍染工作者、編織工作者及其他志願服務的朋友,我們期望達成的目的是: (1) 讓農人安心生產好的農產品; (2) 透過工藝展現鄉村之美; (3) 消費者享用安全的食物,享受自然的豐饒; (4) 土地得到良好的對待,可以不斷滋養人類。 經過數年的努力,我們已經生產出沒有農藥殘留的柳丁,以炭火烘焙的龍眼乾,以及以自己種植的木藍製成的天然染液。今年(2005年)值得高興的是,我們的柳丁在9月份即通過「無農藥殘留」的檢驗,確定完全沒有農藥污染,因此除了冬天確定有安全的黃熟柳丁之外,也可將秋天的青柳丁浸泡成對人體很好的青柳丁醋,這比去年又多進步了一點,希望與您分享。 不過今年也有出現一些挫折,例如星天牛的數量太多,導致不少柳丁樹樹頭被侵襲,恐將影響果樹壽命,到底該怎麼處理,是明年重要課題。 在營運的部分,我們目前尚未形成一個很嚴謹的組織,但粗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生產者,另一為行政人員。生產者負責提供好的產品(產品標準請點選這裡),而行政人員(無己職的義工朋友)則進行品管、銷售及與消費者互動的工作。 我們期望明年能再進一步推進的事情是: (1) 增進農業知識,提升土壤的體質,及非農藥性資材的瞭解與實驗。 (2) 讓組織的運作更正式,例如成立「生產者合作社」,讓生產者更進一步的參與組織運作。 (3) 讓多一點的農民有機會參與這個平台。 溪底遙學習農園 http://www.befarmer.com/main/ 蕃薯的季節 ■ ricenotes 兩代米也是現代新農民代表之一,兩代米與母親在2005年開始在田地修養之後,投入自然農法的努力,希望以多元種植,多元生鮮的理念,拉近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 ricenotes 這兩年,時序邁入年底,蕃薯就會加入我們的生活。農事內容多了蕃薯的採收和整理,家中的外廊和後院也讓蕃薯堆積成兩座小山頭,最重要的是,盤中飧多了金黃色的美味。 南台灣由於乾濕季分明,半年雨季約從五月至十月,降雨量佔年度雨量百分之九十,再加上夏季高溫,使得田裡的蕃薯特別容易產生蟻象病變;因此,高屏地區特有的「裡作」期間(客語稱「作小冬」,有別於的第一季「三冬」,第二季的「大冬」),成為蕃薯種植的唯一,也是絕佳的季節。 母親這兩年轉作有機,最主要的作物便是水稻、黑豆,還有蕃薯。母親採取「輪作」的方式,輪流在不同的田地種植蕃薯,再加上以往將近四十年的種植經驗,翻籐、除草、施肥,在適當的時間點上,一樣不少。因此母親這兩年蕃薯的收成,以有機而言,在質與量上均有不錯的表現。此外,這一季嘗試開放消費者到田裡體驗採收,甚至「控土窯」,有幾個假日,三分多的蕃薯田裡湧進了幾十個人,大人小孩都有,在傳統農村形成一種新的景觀和氣氛。 由於以有機方式小面積栽培,也想試著建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係,讓消費者瞭解更多生產的訊息,因此家中的蕃薯採取「直接銷售」的方式。這是一項很大的考驗,消費者透過透過網站,或是朋友報知來電到家中訂購。由於訂購者都是消費者,因此蕃薯是小批小批地出貨。蕃薯採收後的保鮮期大概有一個多月,時間比大部分的蔬果要長,但比稻米短。在這一個多月的保鮮期中,母親幾乎每日依消費者需求挑選並裝箱,因為外觀等瑕疵淘汰下來的蕃薯,大部分餽贈親友,其餘的則成為我們「努力消費」的目標。因為假使不趕緊吃下肚,就會發芽,以及壞掉。可以賣出去的蕃薯也是一樣,而且壓力更大。看著原本賣相絕佳擺在那兒漸漸地壞去,變成廢棄物,對生產者而言是非常心痛的一件事。 在我的孩提時代,蕃薯已從人豬共同的主食易為豬的主食。蕃薯和蕃薯藤葉,在燒材薪的大鍋裡頭混煮;貪圖趣味和美味的孩子,則會在薪火堆裡,擲進幾顆蕃薯「煨」熟。「煨」熟的蕃薯拉出後,從來沒能等倒冷卻再入嘴。在不停地換手,小口小口咬進口中的滋味,該就是那個年代的人間美味了。 …更多詳細內容請閱讀部落格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