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彝族花燈 舞出鄉土氣息
2021/11/04 11:34:38瀏覽110|回應0|推薦0

蒙自雄鎮滇南,兩千餘年的歷史長河,漢、彝、壯、苗、回等各民族在此繁衍生息,民族歷史文化及傳統習俗既一脈相承,又風格各異,形成獨特的民間文化藝術。彝族花燈歌舞,洞經音樂,魚鱗片吹奏,「藝彩」紛呈,令人餘韻無窮。

蒙自彝族花燈發源於長橋海邊的彝鄉辛乙孔村(即今雨過鋪鎮永寧村),傳承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是一種歌、舞、劇相結合的地方民間戲劇,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打花鞭」也叫「打霸王鞭」,是彝族花燈歌舞中的一種技巧性舞蹈,貫穿在花燈歌舞「四大臣」中表演,也可單獨成舞。

擁有250餘年發展史的蒙自洞經音樂,2013年被列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洞經音樂是一種民間音樂,原為道教禮儀音樂,因其內容為頌唱《文昌大洞仙經》的經文而得名。蒙自洞經音樂為儒家禮樂,從清代的雍正、乾隆時期傳承至今。它由談演經籍、禮儀禮節、曲牌音樂組成,傳承方式為工尺譜傳承,是中國古代詩詞與民間音樂的結合。通常被用來作為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社會和諧、福壽康寧的演奏音樂。

用樹葉吹奏音樂不稀奇,用魚鱗片來吹奏,可得有扎實的技巧。在蒙自永寧村,李泰來老先生用魚鱗片,竟能吹奏出動聽的音樂。他將魚鱗片放進嘴裡,鼓動幾下,用氣息一發力,就吹奏出婉轉哀傷的《梁祝》。

魚鱗片吹奏有500年的歷史,大約在明朝中期。挑選魚鱗片很講究,不是任何魚鱗片都能吹奏。魚脊背上的鱗片比較硬,發音不好聽;魚腹部的鱗片較軟較小,難吹奏;只有魚兩側的鱗片才行。而且對魚的大小有要求,7市斤左右大小的魚兩側鱗片最合適。

魚鱗片只有準確地放入嘴裡,才能吹奏;鱗片厚的一邊要放在口腔最裡面,粗糙的一面朝下,在形成弧形之後用氣吹奏。發音是在薄的一面,高低音和發音全部通過氣來控制。魚鱗片保存方法,不使用時需要用水浸泡後放進袋子裡,以防止魚鱗片乾裂。

( 在地生活大陸港澳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dn011346&aid=17024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