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周口關帝廟 集民間建築藝術之大成
2021/11/03 10:37:38瀏覽117|回應0|推薦0

沙河、穎河、賈魯河在周口市區交匯,三岸鼎立,古為漕運重地。清朝山西新絳、長治,陝西蒲州、大荔、澄城等地商人,在周口集資興建關帝廟;如今是大陸現有關帝廟中,保存最完整,建築規模最大,木雕、石雕藝術價值最高的一座古建築群。

周口關帝廟雄偉壯麗,舊時稱「山陝會館」,以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畫,聞名遐邇,飲譽中原。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二年,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屢次擴建、重修,咸豐二年全部落成,歷時159年。

整座廟宇為仿宮殿建築,三進院落,布局巍峨壯觀,裝飾富麗,工藝精湛。有這麼一件趣事。關帝廟建好後,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對聯。主持出題曰:「上聯要有三個同一字的地名,下聯要有三個同一字的人名,而對聯的中心意思還要讚頌關帝一生的功業。」這樣的要求,難住了不少名流和書生。

一日,一位遊學先生路過關帝廟,到了大殿前,見到兩條空白的木牌,略加思考,挽袖提筆,一揮而就。上聯是:「坐蒲州,佐豫州,坐鎮荊州,赤手創千秋大業。」下聯是:「兄玄德,弟翼德,不從孟德,丹心震萬古綱常。」住持一看,讚不絕口。對聯掛起,觀者無不拍手叫絕。

關帝廟集民間建築藝術之大成,在建築構件上巧妙的運用木雕、石雕、磚雕、琉璃、彩繪和鑄鐵等工藝,融合了園雕、高浮雕、鏤雕、陰刻等不同技法,使一件件作品造型完美,形象傳神。木雕、石雕、磚雕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工藝之精湛,居當時中原之冠,反映了清代中晚期追求精雕細琢、裝飾華麗的社會風尚。

( 在地生活大陸港澳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dn011346&aid=17018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