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朱學恆的 民國一百年黑暗時代
2010/08/12 07:36:36瀏覽588|回應1|推薦1
[引文]
六年級生那些頂尖的人物,都不見了。能夠出現在水面上的,不是企業家第二代,就是一開始包裝成白手起家但你深入一調查還是他爸爸最厲害的二世祖,再不然就是踏入演藝圈的演藝人員。

大陸有韓寒,有郭敬明,有起點中文網的吳文輝(我也跟他吃過飯),有那些反對他們的、贊同他們的年輕人。但是台灣呢?

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夢想,破滅的夢想,正在實踐的夢想,已經實現的夢想。
我想要證實黑暗時代這樣的假設是正確的,但我也想要證實黑暗時代的危機是可以被扭轉的。這本書會叫做《民國一百年:黑暗時代》,但我希望他不會在黑暗時代的結論中就這麼結束。

截取自  http://blogs.myoops.org/lucifer.php/2010/08/04/darkage
----------------------------------------------------------------------------------------
個人觀感

看完這篇文章後,也是六年級生的我,有些許的感觸。朱學恆主要的論述是:目前台灣沒有"成功出名"或者"具代表性"的六年級生,因為目前台灣處於黑暗時代?

說實在的,我並不完全贊同他的看法,他把成功/夢想的實踐與否的因素歸咎於時代的黑暗。我想這應該分成幾個部分來探討,人物/時代/夢想與成功。

關於人物
文中,舉了些對岸的例子,韓寒,郭敬明,吳文輝,這幾個都是網路作家,我覺得台灣也有不少有名的網路作家,例如:朱學恆(1975)、Mr.6(1979)、彎彎(1981)、貴婦奈奈(1974)。不只在文學,其他例如,理財(綠角),攝影(拍拍照寫寫字),兩性關係(沙丁魚),還有其他許多不及備載或沒被大家熟悉的領域,都有熱心的部落客在默默地經營自己的園地,無私地貢獻自己的知識與經驗,此領域中,可是大家心中"小有名氣"的人物,只是不為一般社會大眾所了之罷了。由朱學恆舉的成功例子看來,不管是對岸或台灣,網路這個領域是老一代不熟悉的,換句話說也是沒有老人開拓過的領域。

文中,也提到了目前成功知名的六年級生,都是企業家第二代或藝人?為何呢?因為他們有較多的社會資源以及媒體曝光率,對於他們的成名,我覺得並不意外。也許他是想問是否有白手起家,且知名的六年級生企業家?為了此問題他還計畫要訪問朱立倫(1961)及蘇貞昌(1947),來了解是否是因為目前是"黑暗時代"的關係。

我們換個角度來看,以經營傳統企業或演藝圈這兩個領域來講,目前還有許多老一代在此時代的舞台上,要"成名"就必須要超越他們,在前人熟知的領域與其競爭,除非才智過人或是擁有許多社會資源,不然要在三十來歲或四十歲時"在相同的領域成功出名"是異常有難度的。

關於時代
100年是民國的黑暗時代嗎?不能說"是"也不能說"不是"。每個時代都有光明面與黑暗面就如同照亮整個房間的燈台般,或多或少會出現燈台的陰影。我們需要的是讓大眾更加了解這個社會,如果大家都了知社會的光明,那社會怎不會欣欣向榮。反過來說,大家都了知社會黑暗的地方,那不正是"改革"或"改變"的契機嗎?

關於夢想與成功
我不知道"成名"跟夢想,是否有絕對的關聯?看看身邊的人,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有人追求五子登科,有人想賺大錢,有人夢想行醫濟世,有人只想抓住身邊小小的幸福,大家都有各式各樣的想法,這正是社會多元性發展的結果。如果全部的人都去當歌星,誰來從事農業,服務業,製造業或金融業呢? 如果沒有社會上眾人的分工與支撐,企業家或歌星會成功嗎?我想答案也是否定的。那是否永遠無法成為企業家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其實注意觀察一下,有不少媒體會報導,成功的新興企業家如何成功經營,他們成功的模式都不一樣,但有一個共通點是,他們不走前人留下來既定的道路,只要看看最近的台灣之光,曾雅妮(1989)、王建民(1980)、張家銘(1979,愛情公寓執行長),他們都是走自己的道路而成功的。

成功者必定努力,努力者不一定成功。但如果只依循前人的道路,那超越他的機會是微乎其微,預祝所有的夢想家,逐夢踏實,美夢成真。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chanchao&aid=4312736

 回應文章

膠柱鼓瑟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不能類比
2011/03/18 13:56
朱學恆說的是一種普遍性的氛圍,一種窒息感
你舉幾個成功體育家的名字,沒任何意義

60年代也能舉王永慶之類的名字,每個時代都有一些名字可舉,但那都沒意義
只能成為一個代名,重點是讓人緬懷一個人人有機會、有進展的時代

當年普遍性的希望感;籠罩在每個人身上,所以提到王永慶時,與其說是講他個人的成功名就當效法,其實不如說是啟動心中對一個時代的回憶與懷念。

再退一百步講,王永慶的成功帶動了數十萬工作機會,但現在這些體育名人或什麼網路創業家,帶動的工作機會少之又少,他的成功就僅僅是他的個人成功而已,沒有擴散效應,不能帶給更多人上升的機會。講現實點終究各種體育隊伍~人數都是有限,不可能全國人人靠打球來脫貧。

所以有經濟學家都承認說「創造分配論」;資本主義的分配,只會在開創期的期間「順便」出現,已開發國家後~等於財富創造已經完成,各產業各位置都已經有人佔好,重分配機會也就逐漸消失,階級走向固化不再流動。新藍海新領域開拓出來後,也許會有一小波新貴得到財富重分配崛起的機會,但那終究是特定少數人,也不可能整天有新藍海被發現,多數平凡人也就只能在一種隱形版的封建社會裡,待在自己原本出生的階級中逐漸認命。
倒影弦月(uchanchao) 於 2011-07-05 23:11 回覆:
感謝你的留言 ,其實,根據 

朱學恆 的那篇網誌文章, 是無法得知他要討論的主題,事後我也才知道那也只是引言而已。 基本上要改善此類的問題,其實沒有多少地方可以下手,也不是發起活動後,大家FB按讚就了事,對於我們這些 中下階層 的制度追隨者而言 ,只是社會制度的中" 被分配的資源",看來除了狗吠火車外,對於問題沒有太大的改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