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18 02:58:17瀏覽405|回應0|推薦5 | |
英國的柏克萊曾經說「存在即是被知覺」。
有人則反問他,如果有一朵空谷幽蘭,獨自在深山裏,自顧自地花開又花謝,而從來都沒有被人發現,這時候,這朵空谷幽蘭是否即是不存在。 柏克萊回答說,至少還有上帝會看見,因為上帝的心靈是無限,因此該朵空谷幽蘭是存在的。 於歷來哲學的論證,只要是有人抬出了「上帝」,即代表他的理論有了無法自圓其說的致命破綻,柏克萊即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年金改革以「公平正義」為訴求的口號,似乎很得人心,然而也不免讓人想起柏克萊的「上帝」。公平正義這回事,從來就是見仁見智,有如無所不包的乾坤袋,也有如在一間黑屋裏追逐一隻黑貓,似乎每個人都有看見,卻永遠沒有人能夠捕捉得到,這是現實與理想間永遠都無法廻避的距離。 「信賴保護」是所有文明國家所公認的普世價值,它更派生出「法安定性原則」(法律不溯及既往),由於「法安定」是更具體的緣故,因此「青出於藍,更甚於藍;冰出於水,更寒於水。」除非有比法(社會)安定更重大的理由,否則是絕對的禁止將法律溯及既往的適用於過去業已終結的事實。 然而,由於社會上的法律事實,時常存有繼續的狀態(如開始任職到退休,一般會有幾十年的繼續狀態),就此橫跨新舊法不同領域,就必須有另行處理的必要,即於終結事實(退休生效)前仍然可以適用新法,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不真正的】溯及既往」,惟仍有必要就具體個案,衡量「信賴保護」等相關事項。 對於業已退休生效(終結事實),當然不能有法律的溯及既往。 民國103年2月19日大法官717號解釋,認為有關調降業已退休人員優惠存款(18%)部分不違憲,是針對「退休所得(含月退休金及18%優存)超過現職待遇的不合理」,基於「公平正義」的原理,硬是想辦法將退休人員的退休所得(18%轉優存的2年定期換約)解釋成「福利津貼」及「法律關係尚未終結」,因此就要相對「弱化」成為第二層次的信賴保護(不真正的溯及既往),又退休所得既已超出現職人員的不合理,就必要性及信賴保護的雙重斟酌,也沒有過當(苛)的情形。 如今,小英政府的年金改革,係要全面的調降業已退休人員的退休所得(含月退休金及公保優存),而公務人員退休法第32條(月退所得比率上限及優存【法制化】)業又已白紙黑字歷歷在目,除非如柏克萊的搬出「上帝」及「正義」外,於法理上,要如何才能自圓其說?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