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5/03/13 06:27:02瀏覽621|回應2|推薦40 | |
佛家以【苦】字開啟其哲學思想,佛教以【三世因果業報、六道輪迴】圓滿其宗教信仰,柏拉圖(前429~前347)説【哲學起於驚訝】,在【哲學的歷史】ㄧ書封面引申説【在驚異中誕生,在懷疑中深刻。】 宗教信仰是絕對的信念,要麼相信,要麼不信,沒有所謂的是非對錯,也沒有論證的空間,所謂【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康德(1724~1804)説有三件事情我們無法證明,首先,上帝是否存在?其次,靈魂是否不朽?最後,人有沒有自由意志?惟基於心靈平和的目的,我們照單全收,或許擔心失去了心靈的【靠山】致惶惶不可終日,是涉及宗教足以平靜心靈的神秘力量,俗話說【信則靈】。 中國南北朝時期,關於死後有無靈魂的所謂神滅論戰,起於西元489年竟陵王蕭子良群聚名僧講解佛理,眾口鑠金的認為在座的權貴都因緣於上輩子的努力,唯有低階官員范縝(450~510)持反對的態度,主持人的蕭子良反問范縝説,如果沒有前世的因果,如何能夠解釋貧賤富貴的人間現象,范縝説都是隨機的偶然,以落葉為例,有人幸運的落在富貴的家庭如你貴為竟陵王,有人不幸的落在廁所裏如我范縝⋯。 如果按照范縝的關於否定前世今生及人生命運隨機而來的無神信仰,就如俗話說的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那麼焦慮不免要伴隨終生,甚至產生人生虛無的不知為何而活,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為了療癒人生【虛無】所自創傷痕而來的所謂【存在主義】於二十世紀中葉盛行,即如卡繆(1913~1960)説的【對未來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獻給現在。】如西西弗斯於推滾巨石中的【每一個當下】獲得了人生的意義並也遠離焦慮,【我選擇我負責】,遠離焦慮的神奇或許就藏在這裡。 引自阿丙0.6,痞客邦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