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慈濟內湖開發案 傳將解套
2008/06/06 15:12:16瀏覽1370|回應0|推薦1
慈濟內湖開發案 傳將解套
2005年9月15日星期四
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陳璟民╱台北報導〕
佔地相當於七個足球場的慈濟內湖基地,九年來雖一直向台北市政府申請變更為「社會福利專用區」,卻因位在山坡地保護區,而被專家學者駁回,近來傳出市府高層傾向讓此案通過,熟悉內情的水利、地質和環保人士擔憂,該區先天條件完全不適合開發,且此例一開,後患無窮。
公告地價現值超過五億元、面積四萬六千多平方公尺的慈濟內湖基地,位於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五段大湖公園北側,被一座小山丘隔成南北兩基地。
北基地北側有基隆斷層通過,南基地附近有礦坑舊址,兩基地都位在支流河口處,環繞的山丘都是潛在「順向坡」,一旦上游集水區持續下大雨就難逃洪災,有審查專家私下直言:「該區的開發條件之糟,實在不適合來申請變更。」
在扁、馬市長任內都當過都委會委員的台大地質系主任陳宏宇,對此變更案持保留態度,他強調對慈濟做社會公益的愛心深表敬佩,但「這跟要開發保護區完全是兩回事」,做公益不該跟消耗大地資源混為一談,他也強調台北市若要朝世界一流都市發展,「最好讓保護區還是保護區吧!」
專長水利防洪的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副主任許銘熙指出,大湖地區的天然環境原是湖泊、谷地和河道,雖然現在很多都被回填土掩蓋,仍屬於淹水潛勢高的區域,慈濟基地前的成功路便是舊河道,因當初排水設施做得不理想,近年來每逢豪雨就容易積水。
慈濟內湖基地變更申請案原本規劃蓋兒童醫院,但九年前在陳水扁市長任內的都市發展局就先被駁回,並未進入都市計畫委員會審查程序。
馬市府在專長土木工程的副市長歐晉德時期,慈濟雖改規劃為社會福利園區,欲建造十層樓高的國際志工發展中心、救災調度與訓練中心等,但送到都委會仍是「有審沒過」。
出身慈濟醫學院教授的副市長葉金川上任後,就傳出市府立場鬆動,現任都委會的委員私下對曾參與審查的專家嘆氣表示:「這次恐怕擋不住了。」
多年前台北市因人口暴增、建築用地奇缺,曾將部分保護區變更為住宅區,為「保變住」的特殊案例,其他的保護區變更,幾乎都是為了公共的道路和公園建設,或軍事安全用地的解編,慈濟案若在最近審核通過,恐將引發其他民間機構「慈濟能,我們為何不能?」的跟進效應。
地質教授:淹水風險很高
〔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針對慈濟內湖基地的環境條件,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分析,基隆斷層並非活動斷層、地下礦坑只要避開坑址,問題都不算大,最嚴峻的挑戰,還是兩基地都位在碧山集水區的河口處,雖然被人為填平,但「上游的水還是自然會往河口集中」,淹水風險很高。
陳文山指出,近十年台灣被土石流或洪水沖垮造成嚴重傷亡的慘痛案例,很多就是蓋在河口處的村落。死亡加失蹤人數多達兩百一十四的桃芝颱風便是明證,當時位在河口的花蓮縣光復鄉大興部落、南投水里鄉郡坑村,都是被順著河道走的土石流吞沒。
陳文山分析,碧山集水區往南匯入基隆河的區段,因受地形阻擋流量有限,才會在慈濟內湖基地附近形成大湖,也就是排洪先天不良的滯留水域,近年來颱風梅雨的累積雨量屢破台灣氣象史紀錄,恐怕不是靠重現期距二十五年的排水設計,就能應付得來。
至於「地層層面跟山坡方向一致」的「順向坡」,陳文山解釋,從慈濟內湖基地的環境地質圖來看,緊鄰南基地的順向坡,一旦因地震或豪雨產生滑移或崩塌,預定在南基地興建的建物就有危險,「坡地植被看起來長得很好,並不保證一定不會崩塌」。
陳文山強調,台灣近年來已為過度開發付出太多慘痛代價,負責把關的政府單位應做到「山坡地盡量不要開發,環境敏感區絕對不能開放」。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uchiorg&aid=193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