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吸收其他文化的優點
2013/03/01 00:59:25瀏覽117|回應0|推薦0

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為甚麼不是看到好東西就可以直接引入台灣社會,重要的還是整個社會運作的來龍去脈要能配合才行。說到這也是要提醒,教育呀、教育呀,如果不能說教育能帶給社會甚麼的台灣教育,其實出發點就是注定風險重重的。

據說蘇俄部隊殺進柏林的時候,看到燈泡會亮就把燈泡拆走以為可以把光明帶回家。一個燈泡會亮是一個電力生產及輸送系統運作的結果,而設計、建造、營運、維護、改善、供應 ~~~ 支援這燈泡能亮的系統的其他相關系統也是很大的工程,如此整個社會環環相扣才能調和運作。

所以,要引入一個思想、方法、技術、...... 都不是小事,是一整個觀念、骨架、操作的系統移植議題。我們要吸收別人的好處一定要先清楚現狀,

  • 熟知別人系統整體運作的細節、文化運作、未述明的潛規則、整體做事的方法、相關協調如何運作、......
  • 熟知自己系統整體運作的細節、文化運作、未述明的潛規則、整體做事的方法、相關協調如何運作、...... 

很多事要做的,決不是把人家文字翻成中文而已,然後直接指派某些機構去處理的。要思考用怎樣的方法調和兩種文化,讓我們整個經營團隊、客戶、利害關係人等順利使用其他文化的優點。

大家坐下靜心回想,我們國家有這樣引入觀念、做法過嗎? 我們有看過甚麼制度是以廣度、深度面來看、推行、運作、檢討的嗎? 我們會看到我們的利害關係人被提起嗎? 我們可曾看過我們要能成事是多少組織、部門、角色的協調合作嗎? 應該沒有印象吧?!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yuan&aid=734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