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18 12:07:13瀏覽357|回應0|推薦0 | |
●看新聞談治國- 《十二年國教定案 教部將說分明》 馬政府力推十二年國教明年上路, 就方案和時程言, 思慮和行事有待商榷! 應該煞車啊! 關於國民教育, 拙見大要如下: 國民教育, 以學生學習能力夠及自願學習為條件, 延長至12年 (提升國民素質, 增進國家競爭力); 國民教育免學費、書籍費及午餐費 (積極投資教育, 鼓勵學習, 經費不是問題); *必須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必修科目之分級教材及考試題庫編定完成後翌年, 國民小學才實施十二年國教新制; 又必須在國民高級中學必修科目之分級教材及考試題庫編定完成後翌年, 國民中學及國民高級中學才實施十二年國教新制 (教材及題庫是基礎條件). [延伸閱讀] [新聞追蹤] "政策的反覆,暴露的是中心思想的欠缺,以及配套準備的不全。對照當年「9年國教」,與今日「12年國教」的推出過程,著實讓人產生今不如昔的感慨!" 政策的反覆,暴露的是中心思想的欠缺,以及配套準備的不全。對照當年(1968)九年國教的推出,就更顯示今日政策規劃的鬆散。當時六年國教改為九年,隨之新增的各項師資、校舍、設備等預算,都經過縝密的精算;更於當年由行政院成立「稅負改革委員會」,以「徵收貨物稅」方式,作為主要國中教育經費來源。 對照當時「九年國教」,與今日「十二年國教」的推出過程,著實讓人產生今不如昔的感慨! 首先,當時九年國教依據的法律,是在1967年8月,由「行政院令教育部,會同財政部」,兩個部會共同擬定「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草案」,送交立法院三讀通過後,於1968年1月27日公布「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然後才接著於當年開始實施。當時短短的十六條法案,卻對於國中學區劃分、國小畢業生分發標準;建校所需經費、土地、預算財源等,都有明確說明。但是今天的十二年國教,卻在宣佈至今兩年半,沒有法源,沒有經費預算規劃;也沒有訂定分發準則、考試比序辦法、沒有各校「免試入學」、「特色招生」比率規定,甚至在教育部「高級中學教育法草案」中,規定「申請免試入學人數超過者…其錄取方式,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訂定…..」;比序項目更訂為「學生在校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領域之學習領域評量成績」,請問,這究竟是什麼標準? 令人同情,今年要上國三的第一屆「十二年國教」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已經過了整整兩年,完全摸不著頭緒的國中生涯;兩年中捕風捉影,不斷隨著不同的傳聞與訊息,參與各式各樣的補習;看這些國中生,晚上十點多,揹著沉重的書包走在大街小巷,補習後疲憊、沒有笑容,回家的孤單身影,真的要問,十二年國教,對教育的檢討在什麼地方?這種教育「改革」,對培養擔當台灣發展重任的下一代,真有幫助嗎? 《抗議國教倉促 教改團體發起六月圍城》 上午近十位學生家長前往立法院門口舉牌抗議,高喊「十二年國教已死、馬英九教改上路」口號,並要求立法院不該放任未經審慎規畫的十二年國教倉促上路,否則將帶來嚴重的教育災難。 ---------------------------------------------------------------------------- 十二年國教民國103年即將上路,但包括特色招生考試的測驗方式、免試入學比率等,都還有部分爭議未決。教育部將於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一一說分明。 十二年國教首屆將於103年8月正式入學,教育部長蔣偉寧將今年6月15日訂為所有制度的最終拍板期限。但因本月14日行政院到立法院報告,必須參酌立委建議作最後調整,因此改為今天(18日)正式對外說明。 外界關注焦點,集中在「特色招生」的測驗方式,103年全國15個招生區中,有7加1區(基北、桃園、竹苗、中投、彰化、台南、高雄,以及嘉義區4所私立學校單獨加入)要考特招,其餘則完全免試入學。 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日前透露,特色招生考試總共6科,規劃每科為50分,難易度和免試入學差不多,但題型會依招生區提出的需求作變化。 外界爭議在於,特招考試是否能有「特色」?包括國教行動聯盟等多個教育團體質疑,如果特招和免試雷同,為何不乾脆「一考兩用」?另外,升學競爭最為激烈的基北區,特招預計只考國、英、數3科,總分僅150分,是否能鑑別出頂尖學生的能力,讓前幾志願學校作出區隔,也待教育部和心測中心說分明。 除了特招,教育部次長陳益興日前受訪時表示,包括今年末代基測落榜生明年重考方式、跨區就讀、共同就學區等制度,都一併在今天公布。 教育部主任秘書王作臺表示,適性輔導、國民素養、課程與教學、高中職均優質化等面向,都是十二年國教的核心重點,希望透過媒體廣為周知,並讓國教第一屆、今年國中八年級的學生、家長安心。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