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評論《12年國教爭議的經濟分析》
2014/06/15 17:37:30瀏覽223|回應0|推薦1

●評論《12年國教爭議的經濟分析》 

教育是國家富强的根本, 社會進步的基石, 個人幸福的源泉, 無庸贅言.

台灣的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 向來都十分重視和關心教育, 並投入很多心力、時間和金錢.

1968年台灣國民義務教育由六年延長為九年, 國民學校畢業生免試分發就讀國民中學; 高中和大學採聯考入學. 大致而言, 九年國教提高了台灣教育水準, 提供了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時中級技術人才的人力資源基礎, 而高中和大學採聯考入學, 在公平原則下培育了許多優秀人才和菁英, 增強國家競爭力。

2007年起高中和大學改為多元入學, 高中入學管道, 包括免試入學, 申請入學, 甄選入學和登記分發入學; 大學入學管道, 分為「甄選入學」和「考試分發入學」兩類, 前者又分為「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兩管道. 至今成效不明確, 爭議聲未斷.

今年實施十二年國教, 規劃過程, 反對聲浪不斷, 一施行就問題層出不窮, 改革成效遭受質疑, 顯然有檢討和修正的必要.

關於十二年國民教育, 拙見大要如下:

國民教育, 以學生學習能力夠及自願學習為條件, 延長至12年 (提升國民素質, 增進國家競爭力);

國民教育免學費、書籍費及午餐費 (積極投資教育, 鼓勵學習);
學生依年齡編班, 一起参與班活動, 各學科依學習能力分級上課, 依學習成績及格升級 (既顧及群育, 又講求教與學的效果, 並能適性揚才);
課程包括必修及選修科目; 必修科目由教育部統一定之; 選修科目得由各學校自行訂定 (既注重基礎科目的教與學, 兼及適合學生生涯規劃, 又能開發學生潛能);
國民小學之必修科目分12級, 國民中學及國民高級中學之科目各分6級; 必修科目之分級教材, 由教育部常設課程研究發展機構編定之, 並公布各科目之各級考試題庫, 及考試及格之評分標準 (學習內容及考試目標明確, 紓緩學習壓力, 公平進級); 
學生須國民中學各必修科目之各級考試及格, 始得選擇接受國民高級中學教育 (明訂得進高中之學力標準).
就學在地化, 但選修科目得越區上學 (兼顧就近入學與適性揚才).

*必須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必修科目之分級教材及考試題庫編定完成翌年, 國民小學才實施十二年國教新制; 又必須在國民高級中學必修科目之分級教材及考試題庫編定完成後翌年, 國民中學及國民高級中學才實施十二年國教新制 (教材及題庫是基礎條件).

[延伸閱讀]
教育改革: 你贊成台灣這樣實施國民教育嗎? 2011/08/11 
http://classic-blog.udn.com/twudncnl100/5527484

----------------------------------------------------------------------------
12年國教爭議的經濟分析 
【經濟日報╱社論】 2014.06.15 03:35 am  

爭議年餘的12年國教正式上路,果然怨聲載道,輿論撻伐之聲不絕於耳,教育部長蔣偉寧不得不公開道歉。最可憐的莫過於數十萬學生與家長飽受煎熬,猶如身處煉獄。
如今木已成舟,教育部長也表明,為免更大爭議,今年規則不可能再予更改。但前車之覆、後車之鑑,必須自殘酷的現實中汲取教訓;不僅期盼妥善修改之後,明年不致重蹈覆轍,更希望經過一年的審慎思辨,一年之後12年國教可以脫胎換骨,將當初所高舉的「適性揚才」、「就近就學」的崇高理想充分落實。
12年國教原本就面臨極其艱巨的挑戰。是否免費、免試等等,都是枝微末節;真正的關鍵在於,數千年來為人父母者皆望子女成龍成鳳,這乃是我們文化傳統中最根深柢固的一部分。其實中華文化數千年綿延不絕,甚至數十年來受此文化影響的國家都能在經濟發展上令人刮目相看,也正是此一傳統的貢獻。
由於此一強烈需求,家長與學生必竭盡全力爭取受良好教育乃至最好教育的機會;於是夙興夜寐、孜孜苦讀,散盡家財遷至明星學區、聘請補教名師惡補。數十年來在台灣、在大陸、在韓國,甚至遠在美國的華人家庭莫不如是。
此傳統也造就了今日升學主義、惡性競爭的局面。這正是12年國教必須面臨的艱巨挑戰,種種機巧複雜的設計,皆為此而來;不幸的是,今日所有的撻伐怨懟,也無一不是由此而發。
在僧多粥少的情勢下,首要的考慮就是公平,求取眾人都能接受的公平客觀的量尺,精確地排定先後順序,依次安置;即使仍會有若干主觀看法出現,人人都會接受此一公平評選的結果。此所以在升學主義最烈、學者專家批判撻伐至極的階段,大學聯考數十年不容撼動,甚至今日還有許多學者與家長緬懷不已,認為不如走回頭路。
此次改革最受詬病的,正是摒除以往死板的計分方式,刻意將一般學科粗分為「精熟」、「基礎」、「待加強」三級,作文則又與眾不同地分成六級,使得評斷的量尺既粗放而不精確。因而一方面,身跨級別界限者一失足即成千古恨,而作文的不同尺度又造成特別待遇;則身負排難解紛、讓人人各安其位的量尺完全失其功能,反成混亂之源。
造成擾亂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加入志願序干擾分發的優先順序。其初意本在於鼓勵學生就近入學,不要一窩蜂搶入明星高中,使各社區中學都有比較平均的錄取資質較佳學生的機會。但一方面迫使得上述量尺更加難以預測,其公平性乃進一步受到質疑;另一方面,考生為避免誤填競爭過於激烈的學校而受罰,必須用心揣摩哪些學校比較安全不致遭到滑鐵盧,但當大家都認為某校安全而一窩蜂搶填,此校反而最不安全。這正是典型的博弈遊戲,即使此領域的專家在爾虞我詐的現實處境,也難以做出有效抉擇。
於是主事者殫精竭慮以善意設下的機關,反而困死所有的學生與家長,造成人人喊打的下場。
其實,古往今來面對僧多粥少的激烈競爭,除了提供公認為公平客觀的量尺據以排定先後順序之外,只有一個根本的解方,就是增加供給。今天供給不足的既是明星高中,掌握教育資源者即應努力提升其他高中的水準,讓每個社區不乏明星高中;另一方面則針對既有明星高中削減公共資源的挹注,以縮小各中學的差距。
但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卻被輕視了。今天台灣的大專院校嚴重過剩,已造成學校、企業、學生與國家四方面的巨大損失,而技能教育因而大受戕害,則進一步動搖國家根本。因此主政者必須將最多的公共資源自正規教育挪移過來,彌補數十年來嚴重歧視所造成的巨大缺口。經過適度的努力,許多高職會脫穎而出,成為國中畢業生另一個選擇。如果有一日,「明星高職」多如過江之鯽,眾多學子趨之若鶩,不但能立解升學主義與惡性競爭之弊,學生、企業、國家將一舉三贏,這才是上上之策。
(引自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41147.shtml)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wudncnl100&aid=1420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