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智慧的要領:完美主義者與出離心
2014/01/03 21:16:23瀏覽244|回應1|推薦0

完美主義者與出離心

在佛教裡,出離有很多種含義和解釋,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離理解為遠離人世,就像悉達多太子曾經做過的那樣,不過這種解釋容易把尚未準備好的人嚇跑,佛陀並不打算剃光每個追隨者的腦袋。

對於生活在城市裡喝桶裝水,每天坐地鐵上下班的人來說,悉達多的出離在多數時候只能是一種遙遠的夢想。他們可能並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

如果你想修行佛法的話,你可能只能在這樣的環境—在地鐵裡、在公司裡、在下班的路上、在晚飯之後。但你同樣可以出離,要知道,出離心並不只有一種表現形式。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出離心,可以以這種方法檢驗:在過去對你很重要的一件事,現在是否對你一點都不重要,過去可以輕易激怒你的事,現在你是否毫不在乎。如果是的話,那麼你就從這裡出離了。

你需要出離的東西很多,並不只是不抽煙、不喝酒或不打牌,那只是開始。所謂出離,就是不再執著過去執著的事物。

當你不再執著一件事物或一種習慣,它就失去了指揮、擺佈你的能力。你也就獲得了自由。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你「必須出離所有的事物」,才能獲得徹底的自由,我這裡所說的「必須出離的事物」,不止是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也包括很多細微的東西。

例如,如果你看到一個觀點,這個觀點令你不舒服,那麼說明你執著於一個相反的觀點。這個觀點奴役著你,所以你會不舒服。這樣的事情也應該出離。

不管這個相反的觀點正確與否,或是誰所說,如果他可以讓你不舒服,那你已經被攻陷,你都應該從那裡出離。

應該指出的是,佛教所有的觀點都是為了破除另一些觀點而出現,但它不應該成為你的新主人。你也許經常會變得很生氣,那是因為你的生活老是出現與你所預期的相反的東西。

例如,你請的臨時工可能讓你非常不舒服,僅僅是因為她擦桌子的方式與你不同,你很不喜歡她那種看上去非常笨拙的擦法。甚至有時候,你在街上看見一些打扮誇張把頭髮染成綠色的人也會生氣。那是因為你執著於古老的審美觀。

要擺脫這種不爽的心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你改變心態,不再執著於每個人必須按照你的方式去做事的想法。

還有一個,就是換一個擦桌子的方式和你所期待的一樣的臨時工。很顯然,前者是一勞永逸的方法(佛教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後者只能暫時解決問題,你可能必須不斷地更換臨時工(這也是很多人不斷更換工作的原因)。

你可能花了很多時間,找到一個照你說的方式去擦桌子的臨時工,但你很快會發現,她上廁所的時候居然忘了沖馬桶。因此,試圖以改變外在的世界來追求完美是徒勞無功的。永遠會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把毫無準備的你激怒。

你有多少執著,就有多少痛苦,要擺脫痛苦,你必須從所有的執著出離。

當你生氣的時候你應該看一下自己的心,為什麼會生氣。是否因為出現了與你期待正相反的東西。你的期待,就是你所執著的東西。

佛陀不會被任何事情激怒,因為他出離了所有的執著。

你可能因為任何事情生氣,你可能因為公共汽車開的太慢而生氣,可能因為找不到所需要的東西而生氣(她把東西放哪了?她總是亂放東西!),甚至可能因為你想讓他生氣的人不生氣而生氣。

這說明你非常脆弱。你很容易被激怒。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修行之後,你可能還是未能了悟空性,也不知道金剛經在說什麼。但你還是和過去有所不同,過去你是個追求完美的人,而現在你已經可以容許很多不完美的事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現。

例如,你可以吃一道比較鹹的菜而不會抱怨。

所謂完美主義者,也就是說,你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要達到你所希望的樣子,你希望住在牆壁是天藍色的屋子裡,如果不是,你就會睡不著覺,你不喝桶裝水之外的任何水,你希望用自己喜歡的杯子喝茶,希望茶的味道不要太濃也不要太淡。

做一個完美主義者的壞處就是,你會經常痛苦,因為這個世界上多數事情都不會輕易俯首聽命,它們不會事事順著你。要讓他們達到你所希望的樣子,你必須花很多時間。很多人試圖創造完美的世界,不過他們最終都被證明失敗了。

事實上,只要把你的心稍作調整,一切都會很完美。你之所以看到的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是因為你有各種執著和不切實際的期待,如果你可以從這裡出離,你會變得非常強大,你不再堅持必須住在有藍色牆壁的屋子裡,不再堅持必須喝桶裝水,不再堅持必須用自己喜歡的杯子喝水,不再堅持茶的味道必須不濃不淡。

如果你出離了所有的執著,那麼你就會變得非常自由,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激怒你或傷害你。

智慧的要領

日前講「智慧的要領」時,強調心法修持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經過不斷的實踐與體驗,來生發智慧。但是每當遇到別人加諸我們身上的一切逆境、挫折時,要如何來轉化呢?

我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應知ㄧ位菩薩,在祂的眼中沒有壞人,耳中沒有壞的聲音;因此才能以慈眼視眾生,才能尋聲而救苦。因為祂已證得宇宙平等清淨的實相,了知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能夠如是思惟,才能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去面對眾生。這就是佛說的「冤親平等」。我們的父母、師長不都是每天ㄧ再的寬恕我們的行為嗎?這就是大愛。地藏王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與其去排斥、得罪更多的人,不如去原諒他、勸導他。

在智慧的修法上要多內觀。壇經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用觀照使我們的心境,保持如如不動的自在;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當然這非ㄧ朝一夕的功夫,而是必須經過禪修的實踐與體驗。

其實我們原本也可以過著輕安逍遙的日子。青山原不老,為雪而白頭;綠水本無憂,因風而皺面。以寬恕做為生活中的潤滑劑和清心丹,轉個念頭,多ㄧ分關愛和包容,少ㄧ分厭惡和苛責,自能保有一分超越的定力;才能閃過無底的漩渦,越過死亡的河流,而航向自由自在、無邊無際的心海世界。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wc0119&aid=10096332

 回應文章

心清不食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定力
2014/01/04 21:23

出離心並不只有一種表現形式,當你不再執著一件事物或一種習慣,它就失去了指揮、擺佈你的能力,你才能閃過無底的漩渦,越過死亡的河流,而航向自由自在、無邊無際的心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