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滾動教師能力的N次方---國立中山大學附屬國光高級中學(教育部104年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典範學校高中職組優等)
2015/12/17 16:42:57瀏覽382|回應0|推薦0

滾動教師能力的N次方

國立中山大學附屬國光高級中學

    本校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已有多年,對於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極大的幫助,這段實施期間,對於教師專業能力的成長,是以N次方的方式快速增進,是快速滾動、增進教師的能力。以下就分「教專推動小組之運作」、「推動執行與策略」、「評鑑實施歷程」、「專業成長與成效」共四個面向加以說明。 

教專推動小組之運作

    每學年召開5次以上會議,除發展評鑑工具、推薦教師參加進階評鑑人員或輔導夥伴培訓、校內評鑑人員、任務編組、審議評鑑結果外,還協助老師解決執行教專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如:

一、修正評鑑規準:

本校自民國95學年度開始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以來,每學年9-10月推動小組委員彙整各科修正意見後於推動小組提案討論;101學年度推動小組參考教育部101815日公告版修訂本校評鑑工具表件,使其使用工具符合貼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精神。

二、調整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評鑑人員及安排方式:

101學年起遴聘具「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進階評鑑人員證書」者擔任評鑑人員;受評教師自選2位他評教師,其中1位為行政代表、1位為同領域教師。主要考量通過進階人員對於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有較清楚概念,於教學觀察時較能掌握重點給予適當回饋;另外同領域觀察人員可就專業知能部份給予回饋,行政觀察人員則可從其他多元角度給予回饋。惟考量評鑑人員負擔,評鑑人員每年評鑑次數以不超過4場次為原則。

三、協助教師通過各階段認證:

安排輔導夥伴從旁協助教師通過各人才階段培訓認證,提供經驗分享,使本校教師除了得以順利通過認證還可以透過對話提升評鑑知能。如:102學年協助96學年17名取得初階認證教師進行補認證工作,總計16名教師通過補認證。 

推動執行與策略

一、提供有效行政支援,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結合大型會議宣導,以凝聚全校共識;設定共同不排課時段,以便利同領域及跨領域社群教師開會研習;建立獎勵回饋制度,辦理教學檔案競賽,以鼓勵教師參與。 

二、上行下效、激發團隊動能:現任國中部主任、輔導主任、圖書館主任、教學組長皆已取得教學輔導教師認證(教務主任亦正參加進階認證培訓)推薦各科具熱忱教師參加教專人才培訓,成為校內領頭羊,學成後於科內經驗分享,帶動其他教師,「教師專業成長」蔚為本校「團隊運動」。 

三、結合專案資源,挹入教師專業成長:結合高中優質化、高中均質化、科技部高瞻計畫、數位閱讀等專案計畫成立相關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聚焦校本發展願景,環環扣合為一完整體系,使小校人力達到最高效運用,專案補助經費優先挹注經費協助老師籌組專業學習社群,辦理專業研習及專業成長活動,以提升老師的教學及學生學習成效為目標;老師們也順勢建立起自己的教學檔案。此外,善用諮詢輔導管道,定期邀請輔導委員(夥伴)到校進行諮詢輔導,給予執行方向規劃建議等。

四、正面溝通,積極檢討與修正:校長與教務主任親臨各科專業學習社群會議,了解教師參與情形及心聲,透過對話溝通,修正計畫實施方式與內容,給予態度保留或萌生倦意教師最大的支持。期間給予教師的回饋如:校務會議公開表揚頒發通過人才培訓認證者的證書、將教學研究會轉型為社群,並成立跨領域社群,廣邀擔任社群領頭羊擔任全校教師成長研習課程講座、102學年度申請多年期模式,讓教師的專業成長更符合其需求,社群的運作更多元與蓬勃發展等。

評鑑實施歷程

一、訂定校本規準,98  年起評鑑規準已進行到  ABCD  四個層面。

二、教學觀察與檔案評鑑實施情形:

()自民國95學年度起,評鑑實施方式包括教學觀察與檔案評量。於102學年度申辦多年期模式(四年期),評鑑方式為教師每四年至少一次教學觀察,其餘參與教師專業成長。成長活動目前規劃有:專題報告、行動研究、精緻教學檔案、擔任專題講座。

()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每四年至少進行乙次教學觀察,每年更新教學檔案;每年配合中山大學與高師大師資培育中心學生參訪舉行教學觀摩,分享教學經驗。

三、E化評鑑作業流程,減少資源浪費

101學年度起,全校教師已有74位老師參加教專,約佔全校93.7%,而這些加入教專的老師全面運用「教師專業成長客製化系統」,老師都可以依據個人需求,量身打造、規劃一份專屬的教師專業成長處方。同時,教師可根據線上評鑑診斷結果與成長資源處方,進行自我學習或專業互動,協助教師及行政做有效知識管理,達到精進教學實務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目的。

四、運用本校教學輔導教師、輔導夥伴、講師等資源

()跨領域成立「薪火相傳」教師專業成長社群,初任教師3年內或新進教師年內皆安排一名教學輔導教師,進行教師專業經驗傳承。

()夥伴教師每學期至少完成1次教學觀察或進入教學輔導教師的班觀察,形成同儕合作、協同與成長的學習型組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學校教育品質。

()教學輔導老師與夥伴老師進行專業對話,釐清夥伴教師之需求層次,協助夥伴教師瞭解教學之優劣勢及其原因,引導夥伴教師改進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達成教學目標。夥伴教師皆能以正向的態度、開放的心胸邀請前輩進班觀察,給予回饋。對新進教師及有成長需求的老師幫助很大,蔚為本校的特色。 

專業成長與成效

一、依據個別需求,規劃教師專業成長計畫

()全校教師:教務處對教師每年評鑑結果資料作為規劃校內整體教師專業成長研習活動課程之參考依據。

()新進教師/個別教師:本校教學輔導教師專業經驗的傳承,協助初任3年內教師及新進教師適應、融入新的教學環境,建構初任教育專業知能,形成同儕合作、協同成長的學習型組織。

()學科領域/社群專業成長計畫:目前計有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同領域及「校本創新課程」、「薪火相傳」、「學生學習成效分析」、「生命教育」、「班級經營流芳齋」跨領域等10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利用領域時間/共同時間,研討教學互評心得,教學經驗分享,促進彼此成長,依據評鑑報告,召集人視社群教師共通應成長之需求,規劃專業成長研習,活動內容著重於充實各領域之教學新知、學生學習成效分析及教學法創新;參與之教師並於每次研習結束進行省思及回饋。

()專業晤談:每學年度校長或教務主任視情況需要與教師進行專業晤談,透過專業晤談以落實協助教師教學精進專業成長之責任。

二、建置教學檔案

100學年度本校全體教師都已建立教學檔案,101學年度辦理全校教師優良教學檔案觀摩與評選,102學年度本校校務評鑑時每位教師均呈現其教學檔案,計有79份。另外,本校在課程教學類榮獲一等獎。

三、深獲教師肯定,問卷調查得正面回饋

本校實施教專多年,在不斷檢討修正下,深獲教師肯定,在104年台灣師範大學高中優質化小組針對本校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填達問卷92.08%,受訪教師在教師問卷()教師專業成長項目每一項的同意度皆高達93.55%以上,其中以「本校已建立教師專業成長的輔導機制且運作良好」、「教師樂於將學到的新知識,應用於教學或行政工作」、「本校依據教師專業發展需求,規劃並辦理適切的活動」分列同意度最高前三名。

 

追求教學成效,不忘教育初衷

形塑學校特色,回應社會變遷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wblog010&aid=39206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