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師專業發展:APP for PLC---高雄市立瑞祥高中(教育部104年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典範學校高中職組特優)
2015/12/16 20:37:26瀏覽1106|回應0|推薦0

教師專業發展:APP for PLC

高雄市立瑞祥高中

辦理特色:以「PLC」作為教專推動的 APP

 

一、校長有效行政領導,奠下教專發展基礎

  100學年度初遴選至本校的林香吟校長掌握「誘導正向觀點」、「行政積極支持」、「鼓勵人才培育」等策略,非僅注重在認證數量,更著重運用本套整合性目標引導在教師熱情投入,在當學年度全校超過80%的教師通過初階認證,至102  學年度幾乎全校國高中部教師都擁有了初階認證,進階認證的人數也突破新高,申辦計畫亦由逐年期轉為多年期。

    此外,香吟校長擔任「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會」委員,參與全市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政策擬定與推動,以豐富嫻熟的經驗帶領學校推動小組運作;上圖為校長擔任高雄市校長行政研習講座講師。

二、以教專豐富PLC內涵,以PLC支持教專推動

    「教學相長˙互信共好」為本校推動教專的核心精神,透過執行各項計畫之經費挹注下,行政單位並非只求經費核銷,而是以客製化的概念經營符合學校特色及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的  PLC,透過行政的全力支持,不僅贏得教師對行政的信賴,也激發了教師追求專業成長的內在趨力。下圖是本校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架構圖。

()積極培育教專人才,以未兼職行政教師帶動同儕參與教專

()藉助教專核心元素,架構PLC之運作模式與成效檢核方式

  1.入班觀課(教學觀察)+專業對話+檢核反思

  2.元素二:教師同儕支持+校園互信共好文化

()透過PLC客製化經營,取得教專永續推動的APP

()持續推動教專計畫,出現連結教專評鑑精神之PLC

()擔任高市教專重要推手,充實校內教專與PLC運作之養分

()投入校際諮詢輔導活動,分享瑞祥經驗

()擔任推動高中職教專計畫之核心學校

 

執行歷程:立基教專基礎,結合「PLC 的經營」永續推動

    就像行動裝置之能順利融入全球行動用戶的生活,是基於開發了符合UX(使用者經驗)APP一樣;同理,瑞祥能在教專計畫上的推動有亮眼表現,正是因為我們經營出符合UXAPP―PLC,而UX就是以「無感」為核心。瑞祥並非基於「因為政策上要做教專,只好做教專」的心理來推動教專,而是將在教專上取得的教師自省及同儕對話機制,融入校內PLC;當PLC成功運作時,教師內產生的內在動力便持續推動教專,使得教專計畫的參與持久不衰。透過教專,社群的推動極具專業成長動力,教師能主動研發創新課程,依專長規劃試辦選修課程,課程發展脈絡如下圖:讓校本課程主軸環繞在「醫藥生技」選修課程,借助本課程的創發,本校連續於102103學年度獲得科技部高瞻特優學校殊榮。

 

辦理成果:校際推廣瑞祥經驗,師生對外競賽成績亮眼

    瑞祥團隊「以教專豐富PLC內涵,以PLC永續教專推動」,透過教專建立之教師自省及專業對話平台機制,不僅能使教師在專業成長上更為聚焦,亦能在學生學習成效有所助益;又因掌握積極培育人才的概念,至104年度為止,本校除校長外,另有8位教師取得教專輔導夥伴資格,在與他校進行交流時,不僅分享瑞祥經驗,也汲取了許多學校推動社群及教專計畫的優點,此外,也因為校內教師內在專業成長趨力的茁壯,本校承接各項教學計畫,這些都作為持續發展瑞祥教專專業學習社群的新養分  下圖是本校教師榮獲教育部教學檔案競賽高中職組雙料特優;以上的亮點使得瑞祥在教專推動上擁有卓越績效與經驗,成為高市推動教專時的重要核心典範學校。 

教師由「知識的傳遞者」轉為「學習的帶領者」

 

雁行永續:與瑞祥一起打造屬於教專的APP

    各校在參與教專計畫或經營社群的過程中,教師會出現的疲憊或意願低落的狀態,但瑞祥透過教專計畫奠定了「教師自省」及「專業對話平台」,並將此二基礎融於長期耕耘之PLC的成立與運作,因著PLC的成效,激發教師間同儕交流與追求自我專業成長的內在驅力,改變了學校組織文化,使得瑞祥的老師在疲憊之餘也不會退卻;與其他學校相同,瑞祥內也不是百分之一百的老師都是自願參加教專,但因著PLC營造出的積極組織氛圍,不管是有心卻觀望,或是被動而冷漠的老師們的消極聲浪,慢慢的被掩蓋了,即使是未參與教專計畫的老師,也會在「無感策略」下參與研習活動。

    我們期盼,在「PLC激勵教師參與教專的意願」,及「教專完備的內涵支持PLC發展的方向」兩者之交互影響下,最終能夠使得「教師由知識的傳遞者轉為學習的帶領者」;下圖為本校辦理海峽兩岸教學觀摩研討會的情形。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wblog010&aid=3909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