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
2021/10/09 13:58:13瀏覽58|回應0|推薦0

劉備知有諸葛亮這個人,是通過徐庶 (字元直)。徐庶何許人?「水鏡先生」司馬徽說:

孔明與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四人為密友。(第三十七回)

換言之,徐庶為諸葛亮的好同學、好朋友。

司馬徽續說:

此四人務於精純,惟孔明獨觀其大略。嘗抱膝長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進,可至刺史、郡守。」眾問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樂毅,其才不可量也。(同上)

不務精純,只觀大略,反映諸葛亮不作狹窄的小範圍的專門研討,而傾向通人之學,有經世之才。

管仲為齊桓公的丞相,樂毅是戰國後期的軍事家、戰略家,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以管、樂二人自比,諸葛亮的志向可謂遠大,他亦很清楚自己將來要做什麼。

關羽、張飛對諸葛亮感不屑,劉備卻始終不為所動,此見其用人之明。

諸葛亮方面,他亦不是有心歸隱,而是靜待時機,尋覓明主。他所隱居的南陽郡本是四戰之地,不同勢力皆有意爭奪,調轉來看,就是諸葛亮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潛在「老闆」。徐庶雖為好友,但同時扮演宣傳及唱好大使。最重要是<隆中對>和「西川五十四州之圖」不可能是隨機應變及臨時拿出,必蘊釀在胸中甚久,及至遇上劉備誠心登門叩問,遂一發不可收拾。

要劉備「三顧」也有原因,諸葛亮是要考驗其耐心及意志,畢竟成大事者不能無此。劉備一直堅持,請諸葛亮出山,孔明「遂許先帝以驅馳」。

時值曹操南下,大軍壓境,諸葛亮於是到吳國找救兵。「舌戰群儒」一幕,不見於正史,但孔明的辯才在這裡表露無遺。第四十三回:

肅聞言,便入後堂,見孫權。權怒氣未息,顧謂肅曰:「孔明欺吾太甚!」肅曰:「臣亦以此責孔明,孔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輕言。主公何不求之?」權回嗔作喜曰:「原來孔明有良謀,故以言詞激我。我一時淺見,幾誤大事。」便同魯肅重復出堂,再請孔明敘話。權見孔明,謝曰:「適來冒瀆威嚴,幸勿見罪。」孔明亦謝曰:「亮言語冒犯,望乞恕罪。」權邀孔明入後堂,置酒相待。

數巡之後,權曰:「曹操平生所惡者,呂布、劉表、袁紹、袁術、豫州與孤耳。今數雄已滅,獨豫州與孤尚存。孤不能以全吳之地,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與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孔明曰:「豫州雖新敗,然關雲長猶率精兵萬人;劉琦領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憊,近追豫州,輕騎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荊州士民附操者,迫於勢耳,非本心也。今將軍誠能與豫州協力同心,破曹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則荊、吳之勢強,而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惟將軍裁之。」

權大悅曰:「先生之言,頓開茅塞。吾意已決,更無他疑。即日商議起兵,共滅曹操。」遂令魯肅將此意傳諭文武官員,就送孔明於館驛安歇。

值得注意是孫權和魯肅的反應。當吳國朝中大臣激烈反對聯劉抗曹,孫權和魯肅是贊同諸葛亮的建議。結果孫劉聯盟形成,一個人物快將出現,他便是周瑜。

在正史中,周瑜是赤壁之戰「火燒連環船」的策劃者,有豐富天文知識的是他。可是,到了小說,有豐富天文知識的成了諸葛亮。「草船借箭」中,他準確預測風向和霧氣形成消散的時間。火燒曹營前,諸葛亮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竟築七星壇,祭起風來。尤其甚者,「火燒連環船」都是先得孔明心之所同然,見第四十六回:

少頃,孔明入寨見周瑜。瑜下帳迎之,稱羨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孔明曰:「詭譎小計,何足為奇?」瑜邀孔明入帳共飲。瑜曰:「昨吾主遣使來催督進軍,瑜未有奇計,願先生教我。」孔明曰:「亮乃碌碌庸才,安有妙計?」瑜曰:「某昨觀曹操水寨,極其嚴整有法,非等閒可攻。思得一計,不知可否,先生幸為我一決之。」孔明曰:「都督且休言。各自寫於手內,看同也不同。」

瑜大喜,教取筆硯來,先自暗寫了,卻送與孔明。孔明亦暗寫了,兩個移近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觀看,皆大笑。原來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亦一「火」字。瑜曰:「既我兩人所見相同,更無疑矣。幸勿漏泄。」

「既生瑜,何生亮」其實是《三國演義》所塑造的形象 (周瑜死前仰天長嘆),非歷史真實。

赤壁戰後,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第五十回:

卻說關雲長放了曹操,引軍自回。此時諸路軍馬,皆得馬匹、器械、錢糧,已回夏口;獨雲長不獲一人一騎,空身回見玄德。孔明正與玄德作賀,忽報雲長至。孔明忙離坐席,執盃相迎曰:「且喜將軍立此蓋世之功,與普天下除大害。合宜遠慶賀。」

雲長默然。孔明曰:「將軍莫非因吾等不曾遠接,故而不樂?」回顧左右曰:「汝等緣何不先報?」雲長曰:「關某特來請死。」孔明曰:「莫非曹操不曾容道上來?」雲長曰:「是從那裏來。關某無能,因此被他走脫。」孔明曰:「拏得甚將士來?」雲長曰:「皆不曾拏。」孔明曰:「此是雲長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但既有軍令狀在此,不得不按軍法。」遂叱武士推出斬之。

原來諸葛亮一早預計關羽會這樣做。關羽終在劉備出聲維護下僥倖得免。

除了慎擇明主、精於宣傳、辯才了得、天文知識淵博、有知人之明,諸葛亮對劉備懷有一片赤誠忠心,他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見於第一百零三回:

懿問日:「孔明寢食及事之煩簡若何?」使者曰:「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懿顧謂諸將曰:「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使者辭去,回到五丈原,見了孔明,具說:「司馬懿受了巾幗女衣,看了書札,並不嗔怒,只問丞相寢食及事之煩簡,絕不提起軍旅之事。某如此應對,彼言『食少事煩,豈能長久?』」孔明歎曰:「彼深知我也!」主簿楊顒曰:「……今丞相親理細事,汗流終日,豈不勞乎?司馬懿之言,真至言也。」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託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盡心也!」眾皆垂淚。

果然,諸葛亮不久病逝五丈原,且看司馬懿的反應:「孔明已死,我等皆高枕無憂矣!」諸葛亮有多厲害,於此可見一斑。

隨著《三國演義》的流傳與普及,諸葛亮的軍師形象深入民心,「羽扇綸巾」更成為他的標記。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692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