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藝術淺談
2020/08/08 17:31:43瀏覽40|回應0|推薦0
中國藝術,首重自然。

自然表現在兩方面。一為對象的自然,一為技法的自然。

先談第一種。中國畫好畫魚兒在池塘悠然自得地游泳、鳥兒展翅在天空飛。這些都是萬物在盡其自己的性分,是自然而然的。天火焚城、山崩地裂的景象,不曾見於中國畫中。

又<齊物論>問天籟,南郭子綦答曰:

夫天籟者,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語譯:所謂天籟,是風吹萬種竅穴所發出的各種不同聲音,而使它們發出自己聲音的,是各個竅穴的自然形態所造成的,發動它們聲音的還有誰呢?)

發自自然之常的音聲就是最好聽的音聲。由此可知中國藝術講究對象的自然。

再談第二種。和西洋畫重色彩、重線條不同,中國畫喜歡用黑墨白紙、寥寥數筆勾出景物的神髓。詩歌亦然,簡單數字,即呈現一磅礡的氣象。化繁為簡,惜墨如金,講究神似,著重氣韻生動,誠如老子所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另外,有斧鑿雕琢之跡,反而不美。<養生主>庖丁論宰牛:

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枝經肯綮之未嘗微礙,而況大軱乎……動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語譯:順著牛身上天然的紋理,劈開筋骨的間隙,引刀入骨節的空處,都是順著牛的自然結構去用刀,經絡相連骨肉盤結處都未曾有絲毫阻礙,何況那大骨頭呢……動作緩慢,刀力微微運用,牛就嘩啦解體了,牛還不知道牠已經死了)

雖言宰牛,實際是談藝術。順乎自然去畫、去寫、去作,渾然天成,即成一好作品。反之,棱角分明,藝術美便欠奉。

次重諧和。

天、地、山、水、人、物,各有其異,但無礙其整體為一大和諧。莊子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和諧不是泯去個體性、獨特性,而是在保存個體性、獨特性下才能達至。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作為藝術家,要虛心看出萬物自生自長,予以欣賞,再用最自然、最簡單的手法呈現出來。而創作本身即為一自然,與萬物之所為共構一諧和,此之謂「天人合一」。

不難發現,中國藝術頗受道家思想影響,而道家的觀照心 (靈台心)、自然觀、重和諧更是藝術精神之泉源。

徐復觀撰《中國藝術精神》,提到孫綽「固以玄對山水」,他說:

「固以玄對山水」一語,道破了其中最緊要的關鍵。以玄對山水,即是以超越於世俗之上的虛靜之心對山水;此時的山水,乃能以其純淨之姿,進入於虛靜之心的裡面,而與人的生命融為一體,因而人與自然,由相化而相忘;這便在第一自然中呈現出第二自然,而成為美的對象……因此,不妨作這樣的結論,中國以山水畫為中心的自然畫,乃是玄學中的莊學的產物。不能瞭解到這一點,便不能把握到中國以繪畫為中心的藝術的基本性格。

又說:

老、莊思想當下所成就的人生,實際是藝術的人生,而中國的純藝術精神,實際系由此一思想系統所導出。

可見不明白老莊道家,無以言中國藝術。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479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