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樂府運動與「小李杜」
2019/11/26 20:32:03瀏覽289|回應0|推薦0

要談中唐的詩歌發展,不得不提由元稹、白居易等人共同提倡的「新樂府運動」。

所謂「新樂府」,是唐人自立新題創作的樂府詩,與漢樂府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新樂府不入樂。元、白等鼓吹「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試圖在詩中反映民生疾苦和社會弊端。白居易<賣炭翁>是當中的表表者: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老翁辛勤為糊口跟宦官輕鬆用低價買去所有炭形成強烈對比,突顯出中晚唐宮使制度的不堪,人民飽受其苦。

又元稹擅寫悼亡詩,其中<遣悲懷之二>成為傳世經典: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昔日」對「今朝」,穿梭舊日與現在,有比較,份外痛苦。

「衣裳已施行看盡」,時間一天天過去,「針線猶存未忍開」,丈夫對亡妻的情感未變,接受不到亡妻已經離世。

因為舊情未淡,所以會「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奈何一切都無法重來,「恨」由此而言。「貧賤夫妻百事哀」,妻子為何會早死?說到底是自己貧窮無用,不能給予她幸福,亡妻是悲痛,但責怪自己令妻子早死更悲痛。

不過,值得一提,元稹後來是有再娶妻的,文人畢竟多大話。

<離思其四>也很精彩: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完全是情場人士的境界語!

進入晚唐,詩壇有李商隱、杜牧齊名,人稱「小李杜」。

李商隱撰有<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無不消極、沉鬱、灰暗。

相比之下,杜牧灑脫得多,<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

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

贏得青樓薄倖名。

懶理名教毀譽,竟近似「竹林七賢」。唐朝到了這個時候,亦時日無多,亂世快將來臨。

宋代尚有人寫詩,如黃庭堅、陸游 (《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此乃其代表作) 等。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3108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