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漢賦與樂府詩
2019/11/21 22:10:26瀏覽955|回應0|推薦0

漢賦

漢賦由《楚辭》發展而來,吸收了《荀子》短賦而進一步發展。辭藻華麗,筆勢誇張,好用奇字,富麗而艱深難讀,堪稱漢賦的特色。左思<三都賦序>說漢賦「於辭則易為藻飾,於義則虛而無徵」。

文景之治,海內昇平,經濟繁榮富庶,富麗堂皇的宮殿苑囿大規模興建,於是有專寫宮殿苑囿、巡遊田獵、聲色犬馬的大賦出現,極盡瑰麗之能事。

漢武獨尊儒術,賦受儒家思想影響,「抒下情而通諷諭,宣上德而盡忠孝」(班固<兩都賦序>),著重抒情的小賦應運而生。

漢賦半詩半文,正文部分每多押韻。因師法《楚辭》,常用兮字。另外,多用排偶,鋪陳誇飾。題材駁雜,包括:歌頌帝王功德、描寫宮廷生活、諷諫和勸戒等。

賈誼、董仲舒、司馬遷皆擅寫賦,賈生撰有<弔屈原賦>、<鵩鳥賦>、董子撰<士不遇賦>、史公撰<悲士不遇賦>。可是,要數到漢賦之能手,非司馬相如莫屬。

司馬相如,蜀郡成都人。少年時愛好讀書和劍術,因崇敬藺相如,遂改名相如。他有口吃,琴卻彈得非常好,一曲《鳳求凰》,令賓客大為讚嘆,連全國首富卓王孫之女卓文君也躲在後面偷聽。卓文君芳心暗許,司馬相如也對卓文君有愛意,二人卒之私奔,後世稱此故事為司馬相如「琴挑文君」。

相如作<上林賦>、<子虛賦>,鋪陳細密,修辭技巧高。據說陳皇后失寵,竟用百金重託相如撰<長門賦>。<長門賦>想像豐富,層次分明,描寫細膩,在漢賦中亦別具一格。

司馬相如之後,揚雄撰<甘泉賦>、班固撰<兩都賦>、張衡撰<二京賦>,四人並稱「漢賦四大家」。

樂府詩

所謂「樂府」,本來指管理音樂的官府,起源於秦代。西漢惠帝時,設「樂府令」,漢武帝擴大「樂府署」的規模,掌管俗樂,收集民間歌辭,一時「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漢書・禮樂志》)。樂府採集趙國、秦國、楚國各地的謳謠,後人於是以樂府詩作為所有民間歌辭的代稱。

樂府詩受《詩經》影響,繼承了現實主義的藝術傳統和樸實自然的語言風格。它又擺脫四言句式,以五言為主,兼有二至八言,形式自由多變,不拘一格。押韻方面,有句句押韻、隔句押韻,也有隔兩句、三句押韻,非常靈活。字數、句數、平仄、對仗皆無限制。

<東門行>便是其中一首樂府詩,出自東漢末年:

出東門,不顧歸。
來入門,悵欲悲。
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
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
「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
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
「咄!行!吾去為遲!白髮時下難久居。」

為何要「出東門,不顧歸」,「出東門」是做什麼?「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無食物無衣服,所以要去偷,要鋌而走險。「拔劍東門去」是鋌而走險的證據。

「舍中兒母牽衣啼」,有妻子,有兒女,鋌而走險更是必須了。但「牽衣啼」,如何是好?

「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這兩句厲害,賢妻陪丈夫捱窮的形象躍然紙上,做賢妻還不夠,還要教訓丈夫,「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上有青天。下有年幼孩子。你這樣做不對。

按道理,丈夫要停下來吧!有賢妻有小兒,非也,「咄!行!吾去為遲!白髮時下難久居」,一個迫得滿頭白髮的老人家拋棄妻兒去鋌而走險的時代,就是東漢末年。

由<東門行>,我們可見漢樂府不只文學價值高,而且有歷史價值。

樂府詩講究「感於哀樂,緣事而發」,題材有諷刺權貴、描寫愛情及家庭悲劇等。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出自<孔雀東南飛>,「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出自<長歌行>,迄今仍為人所傳頌。

至唐朝,李白、杜甫皆擅寫樂府詩,李白有<蜀道難>、<將進酒>,杜甫有<麗人行>、<兵車行>等。不過,這些樂府詩是在無曲的情況下自創,不能吟唱。

中唐元和年間,元稹、白居易牽起「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長恨歌>、<琵琶行>等,皆屬新樂府。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30998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