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詩經與楚辭
2019/11/19 21:50:53瀏覽900|回應0|推薦0
詩經

《詩經》早於西周初年已出現,分為《風》(160 篇)、《雅》(105 篇)、《頌》(40 篇) 三部份,收詩歌 305 篇,以前人多言孔子有刪訂《詩經》之詩至三百,但錢穆《國學概論》否定此說,孔子一向信而好古,何來刪古詩之理?


詩三百中,有宗廟頌歌,如《大明》《清廟》等;有宴會歌,如《伐木》等;有田獵之詩,如《吉日》,此部份之詩皆是應周公制禮作樂而生,旨在實踐教化及讓老百姓宣洩情感。另外有諷刺統治上層的亂倫情況,如《南山》、《株林》等;有反映人民生活困苦、抱怨統治者的,如《碩鼠》等,此部份的詩應春秋時期政治及倫理的亂局而生,旨在諷刺在上者,對人欲橫流、國君向下層人民剝削予以批判。

驟眼看,《詩經》內容存在著矛盾,一面偏近王室,一面偏近民間。這個矛盾何以會出現?一種回答是編纂《詩經》時,周朝派有專門的采詩人,到民間搜集歌謠,以了解政治風俗的盛衰,由於其為周王室的官員,自對西周之禮歌熟知,而其又把民間歌謠收集,故民間對在上者不滿之詩亦被收入《詩經》。

就寫作風格而言,《詩經》用詞較樸實,少浮華之辭。內容題材上,《詩經》偏重政治社會,偶有詩如《關睢》,宋朱熹曾譏為「淫奔之詩」,但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已解釋:歌頌男女之愛乃為了家族後代之綿延計,此對維繫宗法社會實屬必要,即《關睢》表面上是道愛情,實則仍是一具有社會功能之詩。《詩經》又少神話、宗教之引入,情感抒發亦較中和,不失於偏激,這皆是其特色所在。

何以《詩經》有上述特色?因《詩經》出自北方中原地帶,中原地域文化水平較高,神話迷信觀念自然較淡薄,不好談神秘玄妙。又中原文化之基礎在周禮,荀子曾言以禮節情,表現於文學詩歌中,情感表達自不會失於偏激。中原人的性格亦比較踏實樸素,故所寫的詩偏重實際人生,即政治社會,用字較簡樸。

楚辭

《楚辭》是戰國中晚期長江漢水流域一帶楚國詩人所創作的詩歌總集。創始人為屈原,而後有宋玉等繼之。漢成帝時,劉向輯錄屈原等及漢人模仿屈原詩歌體例而寫成的作品,編書名為《楚辭》,宋人黃伯思曰:「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謂之《楚辭》」。

內容上,《楚辭》,特別是屈原之作品,較重個人情感抒發。對理想之追求、奸佞之斥罵,於《楚辭》中亦時有所見。對政治狀況的描述,《楚辭》不如《詩經》直接。《楚辭》又愛用蘭花、紫貝、桂木入詩,且有大量神話神仙思想。浪漫色彩、個人主義濃厚。

寫作風格方面,《楚辭》句式較《詩經》自由,後者以四言為主,前者則有四、五、六言。《楚辭》用字浮華,詞藻華麗,亦和《詩經》之樸實詩風不同。

楚地相比中原,禮樂文化不太深厚,宗教神話自然較易盛行及為人接受。楚於戰國時物質上之富裕程度亦高,貴族生活奢華,表現在文學上,即為求文字之精雕細啄。另外楚人不知以禮節情,也令情感宣洩無度,個人顯得比一切重要。

《楚辭》中以屈原之《離騷》最為著名,其又有《涉江》,對楚國有奸佞小人敗壞朝政,國君昏庸無能等大力鞭撻。

總之,《詩經》《楚辭》是春秋戰國詩的代表,也是中國文學詩的起源,具有非常高的價值。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30958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