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史記》
2019/11/16 19:17:50瀏覽332|回應0|推薦0

司馬遷《史記》奠定後世正史的規模,它是一部紀傳體通史。

所謂通史,有別於斷代史,後者只記載某一朝代,前者則連貫地敘述多個朝代。以《史記》為例,它記述自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事跡,橫跨春秋戰國、秦、楚漢之際等。

紀傳體是以為人物立傳記的方式記史。《史記》分 12 本紀、30 世家、70 列傳、10 表、8 書,合共 130 卷。

本紀為帝王傳記,詳述帝王興廢,為全書總綱。一人能否被列入本紀,不在其成功失敗,而在他 / 她實際有無掌握過最高權力。項羽烏江自刎,乃一失敗者,但他確實主持過分封,自號「西楚霸王」,故有《項羽本紀》。又漢高祖死後,雖有惠帝劉盈繼位,但實權操於呂太后之手,故有《呂太后本紀》而無《惠帝本紀》。

世家記西周至漢初各主要諸侯國的興衰歷史,「王侯開國,子孫世襲,故稱《世家》」。孔子為沒落貴族,遠祖是殷商王室,故有《孔子世家》。另外,跟隨漢高祖打天下的蕭何、曹參、張良,西漢建立後被封為侯,故有《蕭相國世家》、《曹相國世家》、《留侯世家》。

列傳是大臣和其他知名人物生平的傳記,著名的有《伯夷叔齊列傳》、《管晏列傳》、《屈原賈生列傳》等。《刺客列傳》、《滑稽列傳》、《日者列傳》、《龜策列傳》更為社會下層人物立傳,描寫被社會主流輕視的遊俠、刺客、日者、卜醫。這與司馬遷以在野的身份修史不無關係。

表以紀年為主,把重要的歷史大事或歷史人物,按年代或時期用表格的方式表示出來,以簡馭繁,使讀者易於理解。《十二諸侯年表》、《六國年表》為其中的表表者。

書記錄社會、經濟、交通、天文與學術的演變,從橫剖面的角度述史。《平準書》記經濟,《天官書》記天文,諸如此類。

司馬遷撰《史記》,目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此和以社會科學方法治史者只著重於一件件史事本身有根本不同。

趙翼《廿二史劄記》:「司馬遷參酌古今,發凡起例,創為全史,本紀以序帝王,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繫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誌人物,然後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總彙於一編之中。自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範圍,信史家之極則也。」

《史記》長於敘事,善於描寫人物性格及心理,極盡諷刺及寫實之能事。魯迅評《史記》,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用「太史公曰」來議論史事、表達思想,為後代史家所沿襲,班固《漢書》的「贊曰」、司馬光《資治通鑑》的「臣光曰」,竊以為受《史記》啟發。

《史記》與《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3089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