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28 21:07:52瀏覽5630|回應0|推薦0 | |
今天 (9 月 28 日) 是孔子誕。重讀《論語》「吾與點也」章,有些新的體會。 「吾與點也」章出自<先進>篇。 一開首,孔子叫弟子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各言自身志向抱負。 子路說:「有一千輛四匹馬駕車的邦國,夾在兩個大國之間,外有強敵入侵,內有饑荒肆虐,如果我來治理的話,只要三年,就可以讓那個邦國的人民人人好勇,而且也知道好勇的方法。」 冉有說:「一個大概有六、七十或是五、六十里大的地方,如果讓我來治理,只要三年,我應該可以讓老百姓豐衣足食。但是禮樂方面的事情,我還是要讓有德的君子來幫忙。」 公西華說:「我也許做不到,不過我願意學。像祭拜宗廟、外交會面,我願意穿戴合禮,做一個稱職的典禮主持人。」 子路是孔門弟子中的狂者,非常有自信,而且為人勇武。他因此想治理相當規模的邦國,並汲汲於令人民勇武。 冉有擅理財,故他想著力使人民豐衣足食。不過,跟子路不同,他只想治理六、七十或是五、六十里大的地方,這是一種務實的眼光,少了點自大。至於禮樂讓給有德的君子負責,正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體現。 公西華最缺乏自信,但他吸收了老師「學」的優點,所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虛心學習擅長的外交禮儀,做一個稱職的主禮者,公西華的志向明顯不及子路、冉有遠大。 然而,三人的抱負志向都有一共通點,即對外建立事功。用現在的話說,即是要幹一番事業。 曾皙在三人言志時做些什麼呢?彈瑟。此動作本身就有一暗示:他不太認同三人言志的大方向。彈瑟也是一種舒暢、閒適的表現,反映曾皙心靈靈活而不黏滯 (不執著不緊張)。 曾皙的志向抱負是這樣:「暮春三月,穿上春天服飾,跟著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小孩子,一起到沂水去洗澡,接著在祈雨的壇上吹乾身體,最後大家一起唱歌回家。」 完全與對外建立事功無關,而是一種理想生活的嚮往。 人與人之間,不分長幼,不分高低,不分你我,一起享受共處的歡樂時光。我毋須站高一級,又令人民勇武,又令人民得溫飽。我只需在人民安全受威脅時,挺身而出保護他們。人民得溫飽時,一同分享食物的滋味。飢荒時與人民一同捱餓。我與所有人是平齊的、同等的,憂戚甘苦與共。 值得注意是孔子的反應,「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事功緊要,但不是最緊要,最緊要是人與人之間有情,疾痛相感,孔子稱為「仁」。人能彼此以真情相待,這是世間一大樂事,一大幸福,建功立業未必快樂、幸福。 喟然而歎,一歎知音難覓,二歎自己年老 (「以吾一日長乎爾」) 而世人終無法看出情的可貴。此處孔子既是欣喜,亦是感慨。 《中庸》云:「極高明而道中庸」,《論語》裡各概念互相扣連而建立的孔子哲學,乃孔子的高明處。 可是,孔子也有平易近人的一面。他要與弟子們、親友們、人類大群憂戚與共,故顏淵死時,他哀慟得不斷說:「天喪予 (我)」。子路被剁成肉醬,他傷心得以後不吃肉醬。他也渴望富貴,「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 (做駕車司機),吾亦為之」,只是多了道義的考慮。 因為不站高一級,所以能與眾人說笑,成就幽默感。有鄭國人對子貢表示,孔子「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將話告訴老師,孔子不但沒介意,反而自嘲道:「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子路在孔子身邊,孔子甚至當面「潑冷水」:「子路啊,他比我勇敢,但缺乏才能。」宋明道學先生的冷峻面孔,孔子其實不曾擁有。 今天同時是「雨傘革命」四周年。回想當初大家為何佔領夏慤道,旺角、金鐘佔領區人人守望相助,這難道不是一種情的表現? 潘小濤在「雨傘革命」進行期間的一個聲音專欄說:「佔領區已經成了一個小社區......在這個獨特的社區內,人與人的互信度非常,人性的光輝發揮得淋灕盡致」。 香港久違了的精神,曾在「雨傘革命」時曇花一現的,即是孔子精神。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