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1/28 15:19:09瀏覽730|回應0|推薦0 | |
1923 年 1 月 26 日,孫中山與蘇俄特使越飛會面後,發表《孫越宣言》,正式實行「聯俄容共」政策。蘇俄協助國民黨改組及建軍 (蘇維埃制度卻不能引入中國),共產黨人則獲准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史稱「國共第一次合作」。 孫中山決定「聯俄容共」,很大程度受陳炯明叛變刺激。李雲漢根據史料懷疑,陳炯明的做法,和陳獨秀慫恿、「共產國際」的陰謀策動有關。 當時部份國民黨人對「容共」有保留,李大釗為此發表了一篇言辭懇切的入黨《聲明》,強調「我等之加入本黨,是為有所貢獻於本黨,以貢獻於國民革命的事業而來的,斷乎不是為取巧討便宜,借國民黨的名義作共產黨的運動而來的。」可惜事實證明,《聲明》全是謊言! 8 月 16 日,孫中山派蔣介石率同沈定一、王登雲、張太雷赴俄考察。蔣發現蘇俄「對中國國民革命沒有真切的認識」,「其對中國社會,強分階級、講求鬥爭,他對付革命友人的策略,反而比他對付革命敵人的策略為更多」,他由此斷言「蘇維埃政治制度乃是專制和恐怖的組織,與我們中國國民黨的三民主義的政治制度,是根本不能相容的。」奈何孫中山未有採納,覺得蔣「未免顧慮過甚」。 廖仲愷同情工農遭遇,對共黨份子比較信任,惟不贊成共產主義。胡漢民初時也不反對「容共」,只是疑心「共產國際」,倡議另立「民族國際」以抗衡之。汪精衛是三人中反對「容共」者:「共產黨徒如羼入本黨,本黨的生命定要危險」,偏偏他最後與共黨過從甚密。 共產黨人加入國民黨後,在顧問鮑羅廷的指導下,先後把持國民黨的組織、工人、農民三部。組織部長譚平山夥同秘書楊匏安,利用職權援引共黨,排斥純正國民黨員。工人部長廖仲愷貴人事忙,權力旁落到共黨馮菊坡之手。農民部長林祖涵、秘書彭湃皆是著名共黨份子,其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講師、學員清一色來自共黨。毛澤東就是所內其中一位講師 (後出任宣傳部長)。 共黨猖獗令國民黨人深惡痛絕,中央監察委員張繼、謝持、鄧澤如等於 1924 年 6 月 18 日提出彈劾共黨一案,未被正視。孫中山逝世,共黨再無顧忌,國民黨人怒火中燒,卒之引發廖仲愷被右派行刺身亡。鮑羅廷乘機挑撥,利誘汪精衛與之合作,誣指胡漢民「有參加暗殺的嫌疑」,將胡趕離中央權力核心,前往蘇俄。 鮑羅廷扶植汪精衛成為國民黨最高軍政領袖,企圖控制廣州國民黨中樞。國民黨人林森、鄒魯等見勢色不對,趁北上宣傳的機會,於北京西山碧雲寺召開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 (史稱「西山會議」),與會者包括:林森、居正、鄒魯、葉楚傖、張繼、戴季陶、謝持、邵元沖、茅祖權、吳敬恆、傅汝霖、石瑛、石青陽等,會上議決通過 (1) 取消共黨份子的國民黨黨籍 (2) 解除鮑羅廷顧問職務 (3) 彈劾汪精衛 (4) 把中央執行委員會暫移上海。 廣州方面,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蔣介石回憶:「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會的時候,很顯明的已為共產黨的空氣所籠罩,想把我們多少老同志,有歷史的同志,完全排出黨外」) 通過彈劾「西山會議」派的決議,並將鄒魯、謝持永遠開除出黨。 共黨想進一步控制國民黨軍隊,除了安插共黨份子入各軍當副黨代表,「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亦成立以在黃埔軍校秘密進行共產主義的宣傳和活動。 尤其甚者,為了動搖軍校學生信心並瓦解其士氣,共黨肆意揑造蔣介石已經加入共黨的謠言。蔣介石決心北伐 (是時陳炯明餘部已被肅清,東征完成,廣東統一),鮑羅廷、季山嘉阻撓、抹黑 (攻擊蔣為新軍閥) 不果,竟於 1926 年 3 月 20 日策動「中山艦事變」(3 月 18 日晚,代理海軍局長、共產黨員李之龍將蔣介石坐艦中山艦由廣州駛回黃埔,裝足煤片,準備遠航,19 日晚開回廣州,升火不熄,打算趁蔣從廣州乘艦回黃埔軍校途中,強迫蔣離粵,直駛海參威,送往蘇俄),陰謀倒蔣。 蔣介石臨事機警,燭破奸謀,採取果斷措施,拘捕李之龍,扣押中山艦,派兵包圍俄顧問住宅及共黨機關,收繳「省港罷工委員會」槍械。季山嘉等未幾被遣返,汪精衛則稱病赴法,突然失蹤 (李雲漢:「是則汪的隱匿,實由於他曾參與倒蔣秘謀而遭敗露所生的愧憤心理」)。 「中山艦事變」使蔣介石一躍而為國民黨最高領導。他身兼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重用恩師陳其美之侄陳果夫為組織部長,毅然撤換共黨份子,間接為日後清黨鋪平道路。 順帶一提,「中山艦事變」後,莫斯科當局在與國民黨合作上,出現了意見分歧。托洛斯基派主張立即令中共退出國民黨,直接從事蘇維埃暴動;史太林派堅持中共留在國民黨內活動,極力避免刺激國民黨,以退為進。 又北伐前,蔣介石已和「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取得共識,國民政府順利完成兩廣統一 (李、白諸君是否真心服從國民黨,蔣有否對他們猜疑,觀乎北伐後裁軍先向「新桂系」開刀,兩派明顯存有矛盾)。 另外,「西山會議」派對蔣整理黨務案有意見,批評「約束共產黨則不足,限制國民黨則有餘」(此見蔣介石不屬於「西山會議」派,只是反共立場與之接近)。 [主要參考資料] 1. 李雲漢,《從容共到清黨》。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