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30 00:31:30瀏覽377|回應0|推薦0 | |
文章摘自《明朝大歷史》 作者:吳晗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簡介:《明朝大歷史》包括三部分。《明史簡述》是吳晗在中央高級黨校所作學術講演的記錄稿,扼要而系統地講述了明太祖建國、明成祖遷都北京、北虜南倭、東林黨爭、建州女真的崛起、鄭和下西洋、資本主義萌芽等明代歷史……[連載內容] 剿滅倭寇 現存于日本東京大學的明代中國人繪製的倭寇圖 研究明朝和倭寇的關係,光從中國的情況、中國的材料出發,還不可能得到全面的理解。還必須研究日本的歷史。不研究日本的歷史就很難理解當時為什麼會有那 麼一些人專門從事搶劫,進行海盜活動,而且時間是如此之長,破壞是如此之嚴重。但是看看當時日本國內的情況,問題就很容易理解了。所以我們先講講日本的情 況。 明朝的歷史是從一三六八年開始的。而日本從1236年起,內部分裂為南朝、北 朝。京都是北朝的政治中心,吉野是南朝的政治中心。這個分裂的局面,長達六十年之久。一直到1392年南朝站不住了,才投降了北朝。分裂期間,日本有兩個 天皇:京都有一個天皇,吉野有一個天皇。正當日本南北朝分裂的時候(1336~1396年),明朝建立起來了。明朝建立初年,正是日本南北朝分裂的後期。 當時日本的政治形勢怎麼樣呢?日本有天皇,可是那個天皇是虛的、無權的,是一個傀儡。不只是那個時候的天皇是傀儡,凡是明治維新以前的天皇都是傀儡,地 位很高,可是政治上沒有實際權力。掌握實權的是誰呢?是將軍。當時的將軍稱為征夷大將軍。將軍有幕府,當時的幕府叫室町幕府,也叫足利幕府。那時日本處在 封建社會,有很多封建領主,這些封建領主有很多莊園,佔有很多土地,有自己的軍事力量,他們不完全服從幕府的命令,各自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實行封建割據。 足利幕府建立之後,由於他的經濟基礎很薄弱,不能完全控制他們。所以,在足利幕府時代,由於地方經濟的發展,封建領主勢力強大,在幕府控制下的中央財政發 生了困難。怎麼辦呢?它就要求和明朝通商,作買賣。足利幕府的第三代叫足利義滿,他派人到明朝來,要求和明朝通商。明朝政府當然歡迎,但是對日本的情況不 瞭解,對國際形勢缺乏知識,不知道日本國內已經有了天皇,糊裏糊塗地就封足利義滿為日本國王。足利義滿希望通過和明朝通商來加強自己的經濟地位,減少財政 困難。但是,由於當時日本是處在一種分裂割據的狀態,那些大封建領主並不聽他的活。而在那些大封建地主下面有一批武士,由於得不到土地,生活困難,於是他 們就到海上去搶劫,成為倭寇。這就是倭寇的來源。所以當時的情況是,一方面幕府和明朝有交往;另方面幕府下面那些封建領主一批批地來破壞這種交往,到處搶 劫。幕府不能控制那些諸侯、封建領主,最後發生了內戰。從1467年到1573年這個時期,是日本歷史上的“戰國時期”。這個時期延續了一百多年,日本國 內到處打來打去,戰爭頻繁,人民不能正常地進行生產,因而土地荒廢,糧食不夠。這樣,就使更多的人參加到倭寇的隊伍中來。這就是日本在戰國時代,也就是明 朝中期(1467~1573年)之後,倭寇侵略更加嚴重的原因。 從中國的情況來 說,中國遭受倭寇的侵犯從明朝一開始就發生了。在明朝建國以前,倭寇已經侵略高麗。那時候,高麗王朝的政治很腐敗,沒有能力抵抗。接著倭寇南下騷擾我國沿 海各地,從遼東半島到山東半島,到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到處侵犯。洪武二年(西元1369年)明朝政府派海軍去抵抗倭寇。1384年之後又派了一個大 將在山東、江蘇、浙江沿海地區修了五十九個軍事據點防禦倭寇。1387年又在福建沿海地區修建了十六個軍事據點。所以,從洪武時代起,倭寇就已在危害中 國。在永樂時代,一四一九年倭寇大舉進攻山東沿海地區。明朝軍隊狠狠地打了它一下,把這一股倭寇全部消滅了。倭寇的侵擾引起了明朝政府內部在政治上的爭 論。當時明朝政府專門設立了三個對外貿易機構,叫作“市舶司”。這三個市舶司設在廣州、寧波和泉州。這些地方是當時的對外通商口岸,外國人可以到這裏來作 買賣。當倭寇侵略發生之後,有的人認為,倭寇之起是由於對外通商的緣故,因為你要作買賣,所以日本海盜就來了。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市舶司封閉掉,對一切國家 一概不作買賣。這種論調在明朝政府中占了優勢,結果在西元1523年把三個市舶司撤銷了。 撤銷市舶司之後發生了另外一個問題。浙江、福建、廣東等東南沿海地區,人口密度高,人多耕地少,不少人沒有生產資料。這些人作什麼呢?在通商的時候他們 借一點資本出去作買賣,買一些外國貨到中國來賣;把中國的土產賣出去。因此,這些人是依靠通商來維持生活的。這是一種情況。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東南沿 海的一些大地主,他們看到對外通商的收人比在農業生產上進行剝削要多好幾倍,因此從事對外貿易。他們自己搞了很多海船載運中國土產出國;同時把外國商品帶 回來賣。沿海大地主依靠通商發財,這在當時叫作“通番”。“通番”的歷史已經很久了,宋朝後期就有許多大地主組織船隊出海通商的事。宋代關於這一類事情的 記載很多。元朝也有。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說明朝有一個大富翁叫沈萬三,他家裏有一個聚寶盆,這個盆裏可以出很多寶貝。這是傳說,事實並不是這樣。事實是 他搞對外貿易發了財。有人說他富到這樣的程度,明太祖修建南京城時,有一半是他出的錢;此外,每年還要他出很多錢,因為在明朝和元朝作鬥爭的時候,他曾經 站在元朝這一邊。所以後來明太祖乾脆把他的家產全部沒收了,把他充了軍。有的說是充軍到雲南,也有的說是充軍到東北。這個故事說明,當時是有這麼一部分人 是依靠通商和對外貿易來發財的。所以,當時東南沿海地區的情況是,一方面許多貧民依靠對外通商來維持生活,其中有一些窮苦的人長期停留在國外,這一批人就 成為華僑。現在南洋各個地方都有華僑,大體上以廣東、福建人為多;另一方面,沿海一些大地主依靠通商來發財。因此,當一五二三年,由於倭寇不斷騷擾沿海, 明朝政府封閉了市舶司,斷絕了對外通商關係時,就發生了新的問題:一方面很多窮苦人失去了生活來源;另方面,沿海大地主失去了發財機會。他們要求恢復通 商。在這種情況下,某些地主集團便採取反抗手段。你禁止通商,他就秘密通商。他們自己組織船隊出去,其中有一些照樣發了財,有一些就遭到倭寇的搶劫;而另 外一些則採取和倭寇合作的辦法,他們也變成了倭寇。他們組織船隊出去,能夠作買賣就作買賣,不能作買賣就搶。因此,倭寇主要是日本海盜,但其中也有一部分 是中國人。 除了倭寇之外,當時還有一種情況,即在十六世紀初年(1513年),葡萄牙人到東方來了。這些葡萄牙人一方面進行通商活動;另方面也進行海盜活動。不但進行海盜活動,而且佔據了我國福建沿海的一些島嶼。 1546年,也就是日本的“戰國時代”,倭寇對沿海的侵略更加嚴重了,浙江寧波一帶受到嚴重的損害。明朝政府派了一個官員總管浙江、福建兩省的軍事,防 禦倭寇。這個官員叫朱紈,他堅決執行禁海方針,任何人都不許出去。堅決用軍事力量打擊倭寇,打擊葡萄牙海盜。把抓到的九十多個海盜頭目——有日本人,有葡 萄牙人,也有中國人——都殺掉了。這樣一來引起政治上的一場軒然大波。因為被殺的這些人裏面,有一些是沿海的大地主派出去的,把這些人殺了,就損害了沿海 大地主階級的利益。這些大地主集團在北京中央政權機構裏的代言人(主要是一些福建人)大叫起來了,他們向皇帝控告朱紈,說他在消滅海盜時,錯殺了良民和好 百姓。這樣就展開了政治鬥爭。在政府裏和地方上形成兩派:一派要求對外通商;一派反對通商。大體上沿海一些大地主堅決主張通商,而內地一些大地主反對。為 什麼內地的大地主反對呢?因為他們不但得不到通商的好處,而且海盜擾亂的時候,還要出錢。他們吃了虧。通商派和反通商派的鬥爭很激烈,代表閩、浙沿海大地 主利益的許多官員都起來反對朱紈。朱紈也向皇帝上疏為自己辯護,並且很憤慨地說:“去外國盜易,去中國盜難;去中國瀕海之盜易,去中國衣冠之盜尤難。”這 樣,浙江、福建沿海的大地主集團更加恨他,對他的攻擊更厲害了。結果明朝政府就把他負責的浙江、福建兩省的軍事指揮權撤銷了,並且派了一個官員來查辦這件 事。最後朱紈在“縱天子不欲死我,閩浙人必殺我”的情況下自殺了。 朱紈失敗了,倭寇問題沒有解決。1552年之後,情況更加嚴重。在浙江沿海一帶,倭寇長驅直入。一直到一五六三年的十一年中間,不但江蘇、浙江、福建的許多城市、農村受到倭寇的燒殺、搶劫,倭寇甚至還打到南京城下,打到蘇州、揚州一帶。 這個時候,明朝的軍事力量已經腐化了。明朝在地方的軍事制度是衛所制,一個衛有五千六百人,一個千戶所有1120人,一個百戶所有120人。軍隊和老百 姓分開,軍戶和民戶分開。軍人是世襲的,父親死了以後,兒子接著當兵。明朝初年的軍事力量是相當強大的,因為它有經濟作基礎,那時,明朝實行屯田政策,軍 隊要參加生產。辦法是國家撥一部分土地給軍隊,軍隊裏抽一部分人,參加農業生產。自己生產糧食供應軍隊的需要,國家再補貼一部分。所以,儘管軍隊的數量很 大,最多時達到二百多萬人,可是國家的財政開支並不大。以後由於許多地主、官僚把屯田吞沒了,把軍隊的錢貪污了,所以屯田的面積愈來愈小,糧食收入愈來愈 少。同時,有些軍官把士兵拉來替他搞私人勞動,在家裏服役。此外,由於軍隊和老百姓是分開的,軍戶和民戶是分開的,軍人的服裝、武器要自備;把河北人派到 雲南去,山東人派到浙江去,世世代代當兵,結果部隊中逃亡的比例愈來愈大。從明朝初年一直發生軍隊減員的現象,以後愈來愈嚴重,往往一個單位的逃亡比例達 到十分之七、八,一百人當中只剩下二、三十人。怎麼辦呢?明朝政府就採取這樣的辦法:張三如果逃跑了,就把他的弟弟、侄子抓去頂替。如果他家裏沒有人可以 頂替,就抓他的鄰居去代替。但是這些被抓去頂替的人又逃跑了。所以軍隊數量愈來愈少,質量愈來愈低。軍官也腐化了。 從明太祖到明成祖,在沿海建立了許多軍事據點,組織了海軍,建造了一些戰船。到這時這些戰船因為用的時間太久了,破破爛爛,不能再用了。按照規定,船過一定時期要修一次。可是由於修船的錢也被軍官貪污了,沒辦法修,所以戰船愈來愈少。 由於上面這幾方面的原因,明朝的軍事力量腐化了,軍隊不能打仗了。在1552年之後,往往是數量不多的倭寇登陸之後,一搶就是幾十個城市,搶了就跑。各 地方儘管有很多軍隊,但是不能抵抗。人民遭受到深重的災難。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倭寇所侵犯的這些地區都是糧食產區,是最富庶的地方。像江蘇(包括長江三角 洲)、浙江及福建沿海地區,都是最富庶的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這些地方長期遭到搶劫直到什麼時候呢?一直到一五六 四年才改變這種局面。這時,出現了戚繼光、俞大猷等有名的軍事將領。戚繼光看到原來的軍隊不能作戰了,就自己練兵。他瞭解浙江義烏縣的農民很勇敢,便招募 了義烏縣的農民三千人,成立了一支新軍,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他根據東南地區的地形,組織了一個新的陣法,叫作“鴛鴦陣法”。這個陣法的主要特點是各個兵 種互相配合,長武器和短武器結合使用。更重要的是他有嚴格的軍事紀律,對兵士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經過二、三年之後,他的這支軍隊便成了最有戰鬥力的軍 隊。當倭寇侵入浙江的時候,在台州地區,戚繼光的軍隊九戰九勝,把浙江地區的倭寇消滅光了。以後把福建地區的倭寇也消滅了。他和俞大猷及其他地區的軍事將 領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徹底解決了倭寇問題。 可是,在倭寇問題解決之後,又發生了 新的問題。這時日本國內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原來的幕府被推翻了,新的軍閥起來了。這就是豐臣秀吉。豐臣秀吉用軍事力量統一了國內。不過這是表面上的統一, 實際上國內各地還是一些封建領主在統治著。這些封建領主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他不能完全控制。為了把尚未完全控制的封建領主(大名)的目標轉向國外,並消 耗他們的實力,以穩固自己的統治,於是豐臣秀吉就發動一次侵朝戰爭,派軍隊去打朝鮮。他寫信給朝鮮國王,說他要去打明朝,要朝鮮讓路,讓他通過朝鮮進入我 國東北。他的軍事野心非常狂妄,準備征服整個中國;然後把他的天皇帶叫中國來,以寧波為中心,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步驟是:第一步佔領朝鮮;第二步佔領中 國;第三步以中國為中心,向南洋群島擴張。面臨著這樣的形勢,明朝政府怎麼辦?有兩種主張:一種認為日本打朝鮮與中國無關;另一些人看到了唇亡齒寒的關 系,認為朝鮮是我們友好的鄰國,豐臣秀吉佔領朝鮮以後就會向中國進攻,因此援助朝鮮也就是保衛自己。經過一番爭論,後一種意見占了優勢,明朝派了軍隊出去 援助朝鮮。這時候,朝鮮已經很混亂,大部分地區被日本軍隊佔領,國王逃跑。明朝政府動員全國的力量來幫助朝鮮,前後打了七年(1592—1598年)。由 於中國人民的援助,朝鮮軍隊的奮勇抗戰,特別是朝鮮海軍名將李舜臣使用一種叫“龜船”的戰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最後把日本侵略軍打敗了。1598年,豐 臣秀吉病死。日本侵略朝鮮的軍隊跑掉了,戰爭結束了。 所以,我們和朝鮮的歷史關係 很深遠,在甲午戰爭前三百年,中國就出兵援助過朝鮮,共同反抗外來的侵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我們的經濟還沒有恢復,美帝國主義就越過“三八 線”,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進攻。情況很嚴重。我們又進行了抗美援朝運動,派出了志願軍支援了朝鮮人民。 這一段歷史使我們得到這樣的認識:日本軍國主義者不是這個時代才有,而是有其長遠的歷史原因。它總是要侵略別人的,從倭寇起,以後不斷地向外侵 略,1598年侵略朝鮮,甲午戰爭時期佔領我國東北,1937年以後佔領了我國大部分地方。我們進行了抗日戰爭才取得了勝利。要瞭解和熟悉日本的情況,必 須要瞭解和熟悉我們自己的歷史情況,這樣才能對我們很接近的國家有正確的看法。當然,說日本的軍國主義有長遠的歷史原因,絕對不等於說日本人民都是侵略 者。如果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錯誤的。但是日本的統治者,不管是過去的封建主,或者是近代的軍國主義者,都是侵略成性的。中國與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 兩國之間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聯繫。但是在近代的半個多世紀中,由於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給中日兩國人民帶來了災難。現在中日兩國人民,都要從慘痛的歷史中 吸取有益的經驗教訓,使慘痛的歷史永不重演,建立和鞏固兩國人民的友好關係。 明朝 的歷史情況與過去不同。與倭寇的鬥爭,與蒙古貴族的鬥爭貫穿著這個時代。明朝以前沒有這樣的情況,明朝以後也沒有這樣的情況,這是明朝歷史的特徵。要抓住 這個特徵才能夠瞭解明朝人民的負擔為什麼那麼重。因為北邊有蒙古問題,沿海有倭寇問題,就要有軍隊打仗。軍隊要吃飯、要花錢,這些負擔都落在人民身上。所 以明朝的農民受著無比深重的苦難。在這樣的情況下,從明朝開國一直到滅亡,都不斷發生農民戰爭。農民戰爭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分佈地區之廣,在 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和明朝相比。 |
|
( 不分類|不分類 ) |